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6413发布日期:2023-02-03 23:4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轮胎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带束层(belt layer)和束带层(band layer)的轮胎。


背景技术:

2.目前,已知一种在胎面部的轮胎径向的内侧具有带束层和束带层的轮胎。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通过由2以上的层构成的带束层包含帘线、指定相邻的二层的帘线间的间距,能够兼具噪音性能和低燃耗性能的轮胎的方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jp特开第2019-1778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4.但是,近年,随着车辆性能的提升和高速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即使在专利文献1的轮胎中,也期望对于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做进一步的改善。
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设计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兼具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轮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6.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带束层和束带层的轮胎,所述带束层包含至少1片带束帘布层,所述带束帘布层包含由钢单线形成的带束帘线,所述束带层包含至少1片束带帘布层,所述束带帘布层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
°
以下的角度排列的束带帘线,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所述带束帘布层的所述带束帘线的表面与所述束带帘布层的所述束带帘线的表面之间的轮胎径向的距离即间距为0.1~0.3mm,将所述带束帘线的轮胎径向的直径(mm)和所述束带帘线的轮胎径向的直径(mm)之和除以所述间距(mm)而得到的值为4.0~13.0。【发明效果】
7.本发明的轮胎,通过具有这样的带束层以及束带层,能够兼具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
附图说明
8.【图1】展示本发明的轮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2】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以及束带层的截面图。【图3】其他实施方式的带束层以及束带层的截面图。【图4】带束帘线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
ꢀꢀꢀꢀ
轮胎7
ꢀꢀꢀꢀ
带束层
7b
ꢀꢀꢀ
带束帘布层7a
ꢀꢀꢀ
带束帘线9
ꢀꢀꢀꢀ
束带层9a
ꢀꢀꢀ
束带帘布层9a
ꢀꢀꢀ
束带帘线
具体实施方式
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的一种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展示了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正规状态下的包含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截面图。此处,“正规状态”是指,轮胎1为充气轮胎时,轮胎1轮辋组装在正规轮辋上,且调整到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的状态。以下,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否则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等均为此正规状态下所测定的值。
[0010]“正规轮辋”,在具有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时,是指该规格为每个轮胎所规定的轮辋,例如,jatma时为“标准轮辋”,tra时为“设计轮辋(design rim)”,etrto时为“测量轮辋(measuring rim)”。“正规轮辋”,在没有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时,是指能够进行轮辋组装、且不发生漏气的轮辋中,轮辋直径最小、其中轮辋宽度最小的轮辋。
[0011]“正规内压”,在具有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时,是指各规格为每个轮胎所规定的气压,jatma时为“最高气压”,tra时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中记载的最大值,etrto时为“inflation pressure(充气压力)”。“正规内压”,在没有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时,若是乘用车用轮胎的话则为250kpa。
[0012]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适合作为乘用车用轮胎使用。在此,本说明书中的乘用车用轮胎是指,以安装于4轮行驶的机动车为前提的橡胶制成的充气轮胎,正规载荷为1000kg以下的轮胎。
[0013]
此外,作为乘用车用轮胎,只要正规载荷为1000kg以下则没有特别限定,其中,从抑制胎面部处的过度变形的观点出发,正规载荷优选适用900kg以下、更优选适用750kg以下、进一步优选适用700kg以下。
[0014]“正规载荷”,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是指各规格为每个轮胎所规定的载荷,jatma时为"最大负荷能力"、tra时为表“在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etrto时为“负荷能力(load capacity)”。
[0015]
另外,轮胎1并不限于乘用车用轮胎,例如,可以应用于重载荷用轮胎、二轮车用轮胎、比赛用轮胎等。此外,作为下述具有带束层7和束带层9的轮胎1,例如,可以应用于内部未填充入加压空气的非充气式轮胎等各种各样的轮胎中。
[0016]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包含:呈环状延伸的胎面部2、沿胎面部2的两侧延伸的一对胎侧壁部3和与胎侧壁部3相连地延伸的一对胎圈部4。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跨越一对胎圈部4的胎圈芯5之间地延伸的环状胎体6和配置在胎体6的轮胎径向外侧且胎面部2的轮胎径向a的内侧的带束层7。
[0017]
胎面部2,例如,其外表面2a构成了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接地面。胎面部2的外表面2a的轮廓,是在轮胎子午线截面中,例如,由单一的圆弧或具有多个曲率的圆弧组合而成的轮廓。
[0018]
胎面部2优选包含至少1层弹性体层。胎面部2,例如,可在轮胎径向a上层叠有2层以上的弹性体层,或者可在轮胎轴向上具有多个弹性体层。
[0019]
在胎面部2的弹性体层中,可适当地设置有例如,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沟、沿轮胎轴向延伸的横沟、沟宽为2mm以下的刀槽(sipe)等。作为周向沟,例如,可以例举呈直线状延伸的周向沟或呈锯齿状延伸的周向沟。
[0020]
作为胎面部2的弹性体层,例如,可以例举,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等异戊二烯系橡胶、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等二烯系橡胶、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热塑性弹性体等。在这些之中,作为胎面部2的弹性体层,优选使用二烯系橡胶。
[0021]
胎侧壁部3优选含有至少1层弹性体层。胎侧壁部3,例如,可在轮胎轴向上层叠有2层以上的弹性体层,或者可在轮胎径向a上具有多个弹性体层。胎侧壁部3的弹性体层,例如,可为与胎面部2的弹性体层相同的成分,或可为与胎面部2的弹性体层不同的成分。
[0022]
关于胎面部2的弹性体层和胎侧壁部3的弹性体层之间的边界面,例如,轮胎轴向的外端侧位于比内端侧更靠近轮胎径向a的外侧。关于胎面部2的弹性体层和胎侧壁部3的弹性体层之间的边界面,例如,轮胎轴向的外端侧可位于比内端侧更靠近轮胎径向a的内侧。
[0023]
胎体6包含至少1片(本实施方式中为1片)胎体帘布层6a。胎体帘布层6a由例如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以75~90
°
的角度配置的胎体帘线(省略图示)的弹性体层形成。作为胎体帘线,例如,可采用芳香族聚酰胺(芳族聚酰胺(aramid))、人造丝(rayonne)、聚酯等有机纤维帘线。此处,本说明书中,“a~b”表示“a以上、且b以下”。
[0024]
胎体帘布层6a包含:例如,从胎面部2起经过胎侧壁部3至胎圈部4的胎圈芯5的本体部6a,以及与该本体部6a连接、且围绕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内侧向外侧折返的折返部6b。关于折返部6b,例如,轮胎径向的外端可延伸至带束层7。在胎体帘布层6a的本体部6a与折返部6b之间,例如配置有从胎圈芯5起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胎圈三角胶(bead apex)8。胎圈三角胶8,例如,由弹性体层形成。
[0025]
胎圈部4,例如,可包含设置于胎体6的折返部6b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胎圈补强层(省略图示)。胎圈补强层,例如,可由与胎圈三角胶8相同的成分的弹性体层形成,或者可由与胎圈三角胶8不同的成分的弹性体层形成。
[0026]
胎圈部4,例如,可包含设置于胎体6的折返部6b的轮胎轴向的外侧的胎圈包布(chafer)(省略图示)。在设有胎圈补强层和胎圈包布时,胎圈包布优选配置于比胎圈补强层更靠近轮胎轴向的外侧。
[0027]
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在胎体6的内侧设有内衬层(inner layer)10。内衬层10优选由不透气的弹性体层形成。作为内衬层10的弹性体层,例如,可以例举,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等。这样的内衬层10能够维持轮胎1中填充的气压。
[0028]
带束层7包含至少1片,优选2片以上(本实施方式中为2片)带束帘布层7a、7b。2片带束帘布层7a、7b包含,例如,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第1带束帘布层7a和位于第1带束帘布层
7a的外侧的第2带束帘布层7b。这样的带束层7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
[0029]
轮胎1具有配置于胎面部2的轮胎径向a的内侧的、包含至少1片(本实施方式中为1片)束带帘布层9a的束带层9。这样的束带层9有助于兼具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这是因为,由于束带帘布层9a会提升胎面部2的约束性,藉此可期待使高速行驶时的胎面部2的变形量降低、抑制发热。
[0030]
图2为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以及束带层9的截面图,图3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以及束带层9的截面图。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层7的带束帘布层7a、7b包含由钢单线形成的带束帘线7a和覆盖带束帘线7a的弹性体组成物7g。
[0031]
这样的带束层7有助于兼具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这是因为,由于带束帘线7a为钢单线,即使为了轻量化而减小轮胎径向的直径也难以伸长,因此可期待使高速行驶时的胎面部2的形状稳定、抑制发热。
[0032]
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帘布层7a、7b的弹性体组合物7g是表现出橡胶弹性之物。作为弹性体组合物7g,例如,可以例举橡胶组合物、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等。弹性体组合物7g为橡胶组合物时,作为橡胶成分,例如,可以例举,异戊二烯系橡胶、丁二烯系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等。弹性体组合物7g为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时,作为弹性体,例如,可以例举,热塑性聚氨酯、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嵌段共聚物等。
[0033]
本实施方式的带束帘线7a经过电镀处理或3元电镀处理。作为电镀处理,例如,可以例举包含锌、铜等的电镀处理。作为3元电镀处理,例如,可以例举,包含锌、铜、钴等的3元电镀处理。
[0034]
这样的带束帘线7a,其与弹性体组合物7g的接合性良好,即使在高速行驶时带束帘线7a与弹性体组合物7g之间也能够产生协同应力,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
[0035]
带束帘线7a,例如,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0~30
°
的角度配置。优选地,第1带束帘布层7a的带束帘线7a和第2带束帘布层7b的带束帘线7a相对于轮胎周向相互逆向地以相同角度倾斜。在此,带束帘线7a的角度是指在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中的角度,例如,可以通过部分剥离胎面部2来进行确认。这样的带束层7,能够均衡良好地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
[0036]
本实施方式的束带帘布层9a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
°
以下的角度配置的束带帘线9a和覆盖束带帘线9a的弹性体组合物9g。在此,束带帘线9a的角度是在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中的角度,例如,可以通过部分剥离胎面部2来进行确认。
[0037]
束带帘布层9a的弹性体组合物9g,优选为与带束帘布层7a、7b的弹性体组合物7g相同地表现出橡胶弹性之物。作为弹性体组合物9g,例如,可以例举与弹性体组合物7g相同之物。
[0038]
本实施方式中,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带束帘布层7b的带束帘线7a的表面与束带帘布层9a的束带帘线9a的表面之间的轮胎径向的距离即间距s为0.1~0.3mm。
[0039]
这样的带束帘布层7b以及束带帘布层9a,由于带束帘线7a与束带帘线9a之间的间距s小,因此能够降低高速行驶时的作用于胎面部2的离心力,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
的耐久性能。可认为,这是由于,可以降低作用于胎面部2的离心力,胎面部2的变形量得到抑制,进而发热得到抑制。
[0040]
本实施方式中,将带束帘线7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1(mm)与束带帘线9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2(mm)之和(d1+d2)除以间距s(mm)而得到的值((d1+d2)/s)为4.0~13.0。
[0041]
这样的带束帘布层7b以及束带帘布层9a能够抑制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的降低。可认为,这是由于,带束帘线7a和束带帘线9a之间的间距s小时,带束帘线7a的直径d1与束带帘线9a的直径d2之和(d1+d2)也变小。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兼具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
[0042]
本实施方式的生效的机理可认为如下,但并不意味着受以下理论的约束。
[0043]
即,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带束帘线7a由钢单线形成。可认为,由此,本实施方式中,与捻线的帘线相比,能够减小帘线外径,能够实现轮胎1的轻量化。轮胎1的轻量化有助于提升低燃耗性能。
[0044]
然而,关于钢单线,由于其没有捻搓,因而其与橡胶之间的接触面积比捻线小,通常,相对于轮胎径向的约束力有变小的倾向。可认为,带束帘线7a的约束力小时,例如,会发生由于高速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外径变大、所谓的外径成长,随之胎面部2的变形量也会变大,发热量可能会增加。另外,此时的胎面部2由于随着外径成长,被拉伸变薄,因此轮胎1的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可能会降低。
[0045]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通过限定为带束帘线7a与束带帘线9a之间的间距s变小,藉此可期待在降低作用于胎面部2的离心力、抑制胎面部2的变形量的同时,抑制发热。可认为,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能。
[0046]
另一方面,带束帘线7a与束带帘线9a之间的间距s小时,胎面部2的缓冲(cushion)性受到抑制,通常,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有降低的倾向。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通过将((d1+d2)/s)数值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藉此在间距s小时,由于和(d1+d2)也较小,因此能够适当缓和胎面部2的轮胎径向的刚性。可认为,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能够在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能的同时,实现兼具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
[0047]
另外,可认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间距s在特定范围内采用大值时,由于和(d1+d2)也变大,因此胎面部2的约束性提升,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的综合性能。
[0048]
图2的带束帘线7a以及束带帘线9a的截面为圆形,图3的带束帘线7a以及束带帘线9a的截面为扁平。在此,本说明书中,圆形是指,截面的长径和短径之比小于1.05,扁平是指,截面的长径和短径之比为1.05以上。
[0049]
关于带束帘线7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1,例如,在为像图2之类的截面圆形的带束帘线7a时,则其为截面的直径。另外,关于带束帘线7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1,在为像图3之类的截面扁平的带束帘线7a时,则其为沿着轮胎径向a的直径。
[0050]
图4为带束帘线7a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截面扁平的带束帘线7a相对于轮胎径向a倾斜配置时,截面扁平的带束帘线7a的短径sd以及长径ld之中,以相对于轮胎径向a的角度较小的一方作为轮胎径向a的直径d1。图4中,由于相对于轮胎径向a,短径sd方向的角度θ1比长径ld方向的角度θ2小,因此短径sd被设为轮胎径向a的直径d1。
[0051]
关于束带帘线9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2,例如,在为像图2之类的截面圆形的束带
帘线9a时,则其为截面的直径。另外,关于束带帘线9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2,例如,在为像图3之类的截面扁平的束带帘线9a时,则其为沿着轮胎径向a的直径。
[0052]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截面扁平的束带帘线9a相对于轮胎径向a倾斜配置时,截面扁平的束带帘线9a的短径以及长径中,相对于轮胎径向a的角度较小的一方被设为轮胎径向a的直径d2(参见图4)。
[0053]
如图2以及图3所示,优选地,带束帘线7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1为0.16~0.42mm。这样的带束帘线7a,由于带束帘线7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1小,因此能够降低高速行驶时的作用于胎面部2的离心力,能够兼具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
[0054]
通过使带束帘线7a的直径d1为0.16mm以上,藉此能够提升胎面部2的约束力,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基于这一观点,带束帘线7a的直径d1更优选为0.2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3mm以上。
[0055]
通过使带束帘线7a的直径d1为0.42mm以下,藉此能够抑制弯曲刚性的变高、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基于这一观点,带束帘线7a的直径d1更优选为0.3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5mm以下。
[0056]
优选地,带束帘布层7a、7b的每帘布层宽度5cm,排列有50~200根带束帘线7a。在此,每帘布层宽度5cm的带束帘线7a的排列根数n1,为与带束帘线7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每帘布层宽度5cm排列的根数。此外,带束帘线7a的排列根数n1,例如,能够基于带束帘布层7a、7b的在包含轮胎赤道c的范围中测定的结果求得。
[0057]
通过使每帘布层宽度5cm的带束帘线7a的排列根数n1为50根以上,藉此能够使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刚性变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基于这一观点,带束帘线7a的排列根数n1更优选为60根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根以上。
[0058]
通过使每帘布层宽度5cm的带束帘线7a的排列根数n1为200根以下,藉此能够抑制胎面部2的刚性变得过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基于这一观点,带束帘线7a的排列根数n1更优选为190根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0根以下。
[0059]
这样的带束帘布层7a、7b,由于带束帘线7a的轮胎轴向的密度大,因此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约束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
[0060]
带束帘布层7a、7b中,带束帘线7a的轮胎径向的直径d1(mm)与每帘布层宽度5cm的带束帘线7a的排列根数n1(根)之乘积(d1
×
n1)优选为35~60。
[0061]
通过使乘积(d1
×
n1)为35以上,藉此可以提升胎面部2的约束性、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基于这一观点,乘积(d1
×
n1)更优选为3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
[0062]
通过使乘积(d1
×
n1)为60以下,藉此能够抑制伴随着带束帘线7a的间隔小的振动、能够兼具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基于这一观点,乘积(d1
×
n1)更优选为5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以下。
[0063]
束带帘布层9a的束带帘线9a,例如,由有机纤维形成。作为束带帘线9a的有机纤维,例如,可以例举尼龙66等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等。优选地,束带帘线9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2为0.35~0.70mm。这样的束带帘线9a,通过提升胎面部2的约束性,藉此能够抑制高速行驶时的振动,能够兼具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
[0064]
通过使束带帘线9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2为0.35mm以上,藉此能够可靠地提升胎
面部2的约束性,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基于这一观点,束带帘线9a的直径d2更优选为0.4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3mm以上。
[0065]
通过使束带帘线9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2为0.70mm以下,藉此能够抑制胎面部2的厚度增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基于这一观点,束带帘线9a的直径d2更优选为0.6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0mm以下。
[0066]
束带帘布层9a,优选地,每帘布层宽度5cm,排列有35~65根束带帘线9a。在此,每帘布层宽度5cm的束带帘线9a的排列根数n2为在与束带帘线9a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每帘布层宽度5cm排列的根数。
[0067]
通过使每帘布层宽度5cm的束带帘线9a的排列根数n2为35根以上,藉此能够可靠地提升胎面部2的约束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基于这一观点,束带帘线9a的排列根数n2更优选为40根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5根以上。
[0068]
通过使每帘布层宽度5cm的束带帘线9a的排列根数n2为65根以下,藉此能够抑制胎面部2的刚性变得过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基于这一观点,束带帘线9a的排列根数n2更优选为60根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根以下。
[0069]
束带帘布层9a中,束带帘线9a的轮胎径向a的直径d2(mm)与每帘布层宽度5cm的束带帘线9a的排列根数n2(根)的乘积(d2
×
n2)优选为15~45。这样的乘积(d2
×
n2),是相对于束带帘布层9a的宽度方向的束带帘线9a的比例,是与相邻的束带帘线9a的间隔相关的指标。
[0070]
通过使乘积(d2
×
n2)为15以上,藉此能够提升胎面部2的约束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基于这一观点,乘积(d2
×
n2)更优选为1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
[0071]
通过使乘积(d2
×
n2)为45以下,藉此能够抑制伴随着束带帘线9a的间隔小的振动,能够兼具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基于这一观点,乘积(d2
×
n2)更优选为4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下。
[0072]
优选地,束带帘线9a的3%伸长时的应力为0.16~0.21n/tex。通过使束带帘线9a的3%伸长时的应力为0.16n/tex以上,藉此能够提升胎面部2的约束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通过使束带帘线9a的3%伸长时的应力为0.21n/tex以下,藉此能够抑制胎面部2的刚性变得过大,能够提升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乘坐舒适性能。
[0073]
优选地,束带帘线9a在180℃时的热收缩应力为0.01n/tex以上。通过使束带帘线9a的热收缩应力为0.01n/tex以上,藉此能够增大束紧带束帘线7a的力,能够兼具高速行驶时的轮胎1的耐久性能和噪音性能。
[0074]
在此,束带帘线9a的热收缩应力是,基于astm d5591的试验方法,将测定对象的束带帘线9a以初载荷20g/帘线、以长度25cm固定后,在180℃的温度下测定2分钟而得到的值。
[0075]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实施例】
[0076]
基于表1以及表2的规格试作了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构造的轮胎。使用试作轮胎,测试了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共通规格以及测试方法如下所述。
[0077]
<共通规格>
轮胎尺寸:205/55r16气压:220kpa束带帘线的构成:a尼龙66 1400dtex/2b pet 1100dtex/2
[0078]
<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将试作轮胎安装于前轮驱动的中型乘用车的测试车辆的全轮上,在包含直行、转弯以及蛇行的测试路线上以时速100km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根据测试驾驶员的感官以5分满分的5阶段进行评价。相同的测试由20名测试驾驶员进行,算出这些的总分。结果以将比较例1的总分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表示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越优异。
[0079]
<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能>将试作轮胎安装在转鼓试验机上,在负载有5.88n的纵向载荷的状态下,从时速180km起以每阶段时速10km提升速度,测定直至轮胎损伤为止的时间。结果以比较例1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表示直到损伤为止的时间越长,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能越优异。
[0080]
测试结果示于表1以及表2中。【表1】
[0081]
【表2】
[0082]
测试结果,实施例的轮胎相对于比较例,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优异,另外,由于基于各性能的合计值所判断的综合性能也良好,因此确认其可以兼具高速行驶时的乘坐舒适性能和耐久性能。
[0083]
[附记]本发明包含以下方式。
[0084]
[本发明1]
一种轮胎,具有带束层和束带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束层包含至少1片带束帘布层,所述带束帘布层包含由钢单线形成的带束帘线,所述束带层包含至少1片束带帘布层,所述束带帘布层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以5
°
以下的角度配置的束带帘线,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所述带束帘布层的所述带束帘线的表面与所述束带帘布层的所述束带帘线的表面之间的轮胎径向的距离即间距为0.1~0.3mm,将所述带束帘线的轮胎径向的直径(mm)与所述束带帘线的轮胎径向的直径(mm)之和除以所述间距(mm)而得到的值为4.0~13.0。
[0085]
[本发明2]根据本发明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帘布层的每帘布层宽度5cm,排列有50~200根所述带束帘线。
[0086]
[本发明3]根据本发明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帘线的轮胎径向的直径为0.16~0.42mm。
[0087]
[本发明4]根据本发明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带束帘布层中,所述带束帘线的轮胎径向的直径(mm)与每帘布层宽度5cm的所述带束帘线的排列根数(根)之乘积为35~60。
[0088]
[本发明5]根据本发明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束带帘布层的每帘布层宽度5cm,排列有35~65根所述束带帘线。
[0089]
[本发明6]根据本发明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束带帘线的轮胎径向的直径为0.35~0.70mm。
[0090]
[本发明7]根据本发明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束带帘布层中,所述束带帘线的轮胎径向的直径(mm)与每帘布层宽度5cm的所述束带帘线的排列根数(根)之乘积为15~45。
[0091]
[本发明8]根据本发明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束带帘线的3%伸长时的应力为0.16~0.21n/tex。
[0092]
[本发明9]根据本发明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束带帘线在180℃时的热收缩应力为0.01n/tex以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