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及具有该车轮总成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97281发布日期:2022-11-02 08:4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及具有该车轮总成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总成,具体涉及一种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此外,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重载车型在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重载车型的使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道路的路面情况的不同以及难以预测性,轮胎可能会出现扎胎、漏气、缺气等情况;此外,由于重载车型在实际使用中的承重较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过大的重压可能会使车辆的轮胎出现爆胎,无论是哪种情形的发生,都会对车辆的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情况严重时,更会危及司机的生命安全。因此,重载车辆所使用轮胎的安全性要求更高。
3.而目前所使用的轮胎,通常由铝轮辋、轮胎及气门嘴组成,其结构简单且轮胎的承重抗压能力一般。采用此类车轮,当车轮发生气体泄漏情况时:若驾驶员发现该异常情况,需要立即更换轮胎,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若驾驶员未发现该异常情况,在公路上行驶时可能发生爆胎,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承重力大,且在发生扎胎、漏气或爆胎等情况下能够稳定运行、安全性更高的轮胎,是目前重载车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包括车胎和用于安装所述车胎的轮辋,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轮辋上用于支撑所述车胎的内支撑体,所述内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且所述内支撑体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所述轮辋配合的凹槽;所述轮辋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内支撑体的两个滑槽结构。
6.优选的,每个所述滑槽结构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之间形成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容纳槽。
7.优选的,所述容纳槽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与所述容纳槽配合的所述凹槽处均设置有安装孔,以将所述内支撑体和所述轮辋配合固定。
8.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自所述内支撑体的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
9.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包括第一阶深度和第二阶深度,所述第一阶深度位于靠近所述内支撑体的内圈且保持不变,所述第二阶深度与所述第一阶深度连接并自所述内支撑体的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
10.优选的,所述轮辋为锻造铝合金轮辋。
11.优选的,所述车胎包括冠带层、胎体和带束层,且所述冠带层、所述胎体和所述带束层均为芳纶结构层。
12.优选的,所述车胎的内壁设置有用于自修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层。
13.优选的,所述车胎的内壁还设置有静音海绵层。
14.本发明的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除了车胎和轮辋之外,在两者之间设置了用于支撑车胎的内支撑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车轮的承重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因此,即使在发生扎胎、漏气、爆胎等突发情况后,在内支撑体的支撑作用下,车辆也能够安全行驶一段距离,从而使司机能够将车辆停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此外,内支撑体两侧设置了凹槽,轮辋外周设置了两个滑槽结构。在安装时,通过将内支撑体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安装在轮辋外周,并与滑槽结构固定配合,即可实现两者的安装。上述结构使得车轮总成的部件在装配时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装配效率。
15.基于上述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车轮、驱动装置以及仪表盘,所述车轮为上述任一项车轮总成。
16.由于该车辆具有上述任一项的车轮总成,因此,该车辆直接或间接的具有上述车轮总成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车轮总成中车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车轮总成中内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车轮总成中轮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车轮总成中轮辋的剖视图;
21.图5为本发明车轮总成中车胎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3.请参照附图1至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
24.实施例1:
25.本实施例中的车轮总成包括车胎1和用于安装车胎的轮辋3,此外,还包括安装在轮辋3上用于支撑车胎1的内支撑体2,车胎2安装在该内支撑体2外。上述内支撑体2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两部分,因此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配合安装在轮辋3的外周,并将其与轮辋3固定即可。内支撑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轮辋3配合的凹槽;轮辋3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内支撑体2的两个滑槽结构。该滑槽结构与内支撑体2上凹槽的结构配合,从而实现稳定贴合的装配。
26.优选的,上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为半圆形结构,且车轮上还设置有气门嘴5。
27.本发明实施例的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除了车胎1和轮辋3之外,在两者之间设置了用于支撑车胎的内支撑体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车轮的承重能力以及抗压能力,保证整车在轮胎爆胎或缺气状态下的行驶能力和行驶稳定性。因此,即使在发生扎胎、漏气、爆胎等突发情况后,在内支撑体2的支撑作用下,车轮总成的滚动半径变化较小,驾驶员能够快速控制车辆,保证车辆不跑偏,同时能够操控车辆安全行驶一段距离,从而使司机能够将车辆停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
28.此外,内支撑体2两侧设置了凹槽,轮辋3外周设置了两个滑槽结构。在安装时,通过将内支撑体2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安装在轮辋3外周,并与滑槽结构固定配合,即可实现两者的安装。上述结构使得车轮总成的部件在装配时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装配效率。
29.实施例2:
30.本实施例中的车轮总成包括车胎1和用于安装车胎的轮辋3,此外,还包括安装在轮辋3上用于支撑车胎1的内支撑体2,车胎2安装在该内支撑体2外。上述内支撑体2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两部分,因此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配合安装在轮辋3的外周,并将其与轮辋3固定即可。内支撑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轮辋3配合的凹槽;轮辋3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内支撑体2的两个滑槽结构。该滑槽结构与内支撑体2上凹槽的结构配合,从而实现稳定贴合的装配。
31.上述滑槽结构设置的位置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尺寸相关,该滑槽结构主要是为了实现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因此,其设置位置为第一支撑体的端部和第二支撑体的端部相对连接的位置。
32.具体的,上述滑槽结构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形成与凹槽配合的容纳槽,从而在安装内支撑体2时,确保内支撑体2与轮辋3之间的紧密配合,优选为过盈配合,确保行驶过程中两者相对稳定且安全。
33.本实施例中,对滑槽结构进行了具体限定,一方面使得内支撑体2 与轮辋3之间能够快速装配,提高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内支撑体2与轮辋3之间的配合更紧密,确保行车安全。
34.实施例3:
35.本实施例中的车轮总成包括车胎1和用于安装车胎的轮辋3,此外,还包括安装在轮辋3上用于支撑车胎1的内支撑体2,车胎2安装在该内支撑体2外。上述内支撑体2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两部分,因此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配合安装在轮辋3的外周,并将其与轮辋3固定即可。内支撑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轮辋3配合的凹槽;轮辋3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内支撑体2的两个滑槽结构。该滑槽结构与内支撑体2上凹槽的结构配合,从而实现稳定贴合的装配。
36.上述滑槽结构设置的位置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尺寸相关,该滑槽结构主要是为了实现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固定连接,因此,其设置位置为第一支撑体的端部和第二支撑体的端部相对连接的位置。
37.具体的,上述滑槽结构包括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形成与凹槽配合的容纳槽,从而在安装内支撑体2时,确保内支撑体2与轮辋3之间的紧密配合,确保行驶过程中两者相对稳定且安全。
38.上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分别安装在轮辋3上后,需要对其进行固定。本技术优选的,在滑槽结构的容纳槽上设置安装孔,第一支撑体的端部和第二支撑体的端部上与容纳槽配合的凹槽处同时设置安装孔,容纳槽上的安装孔与两个支撑体端部的安装孔配合,之后通过固定件将内支撑体2和轮辋3配合固定。
39.具体的,上述安装孔为螺纹孔,固定件为螺栓4,保证内支撑体2 及其螺栓4的链接强度,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40.当然了,安装孔与固定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可行的部件。此外,内支撑体2与轮辋3配合固定的方式也并是局限上述一种情况,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应性的修改,此处并不限定。固定方式优选为便于装配的,以便于更高效快捷的实现拆装。
41.实施例4:
42.本实施例中的车轮总成包括车胎1和用于安装车胎的轮辋3,此外,还包括安装在轮辋3上用于支撑车胎1的内支撑体2,车胎2安装在该内支撑体2外。上述内支撑体2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两部分,因此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配合安装在轮辋3的外周,并将其与轮辋3固定即可。内支撑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轮辋3配合的凹槽;轮辋3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内支撑体2的两个滑槽结构。该滑槽结构与内支撑体2上凹槽的结构配合,从而实现稳定贴合的装配。
43.该实施例中,上述内支撑体2凹槽的深度自内支撑体2的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这里所说的深度,是指垂直于内支撑体2圆环面的竖直轴向上的。
4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凹槽的深度可以分为两段进行说明,具体的包括第一阶深度和第二阶深度,第一阶深度位于靠近内支撑体2的内圈且保持不变,第二阶深度与第一阶深度连接并自内支撑体2的外圈向内圈逐渐减小,具体的如图3-4所示。
45.上述凹槽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内支撑体2的支撑强度来进行具体设置,此处不做限定。
46.此外,上述轮辋3的滑槽结构,其根部具有一定的角度d,且角度 d优选为20
°
~80
°
,使得内支撑体2装配时,能够沿着两个凸块的间隙滑入装配。作为优选的,内支撑体2的高度h1为30mm~50mm,宽度w1为轮辋3宽度w2的一半。这里滑槽结构的尺寸以及内支撑体 2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并不做唯一要求。
47.实施例5:
48.本实施例中的车轮总成包括车胎1和用于安装车胎的轮辋3,此外,还包括安装在轮辋3上用于支撑车胎1的内支撑体2,车胎2安装在该内支撑体2外。上述内支撑体2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两部分,因此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配合安装在轮辋3的外周,并将其与轮辋3固定即可。内支撑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轮辋3配合的凹槽;轮辋3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内支撑体2的两个滑槽结构。该滑槽结构与内支撑体2上凹槽的结构配合,从而实现稳定贴合的装配。
49.作为优选的,上述轮辋3为锻造铝合金轮辋。使得车轮强度较大,,能够支撑整车行驶更长的距离,行驶安全性更高。
50.此外,采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两瓣式结构的内支撑体2,也可以选用锻造铝合金,以保证整车在轮胎爆胎或缺气状态下继续行驶,车轮采用锻造铝合金车轮,机械性能较传统的铝合金车轮强度高,在缺气状态下,能够支撑整车行驶更长的距离。
51.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车胎1包括冠带层、胎体和带束层,且冠带层、胎体和带束层均为芳纶结构层。在现有的车轮中,轮胎冠带层帘线材料为尼龙材料,胎体帘线为聚酯材料,带束层帘线为钢丝。本技术将轮胎冠带层、胎体和带束层的帘线均改进为芳纶材料,承载能力更强,轮胎重量更低,同时能够减少轮胎内部的生热以降低爆胎情况的发生,提升操控性和高速制动性,还可以提升耐穿刺性从而减少轮胎漏气风险。
52.实施例6:
53.本实施例中的车轮总成包括车胎1和用于安装车胎的轮辋3,此外,还包括安装在轮辋3上用于支撑车胎1的内支撑体2,车胎2安装在该内支撑体2外。上述内支撑体2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两部分,因此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配合安装在轮辋3的外周,并将其与轮辋3固定即可。内支撑体2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轮辋3配合的凹槽;轮辋3外周设置有用于安装内支撑体2的两个滑槽结构。该滑槽结构与内支撑体2上凹槽的结构配合,从而实现稳定贴合的装配。
54.为了避免车轮漏气情况的发生,本技术在车胎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自修复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层6,该高分子复合材料呈软固态胶状,可以修复5mm以内的孔洞,从而使得轮胎具备一定的防漏气功能。当自修补轮胎被钉子这样锋利的物品扎破的时候,由于自密封胶有较好的流动性,在扎胎后能将扎入的异物包裹住,避免异物扎穿漏气,从而对破损的位置实现快速修补,就能够保障轮胎不会出现漏气、爆胎等情况,从而保障了车主行驶的安全。
5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车轮系统内增加了内支撑体1,造成轮胎内流体紊乱,易出现空腔噪音,因此,还可以在车胎1的内壁设置静音海绵层7。在轮胎内侧采用了一种特别设计的聚氨酯海绵,能对路面及车轮内部的引起的噪音共振进行消音处理,提高车辆的驾乘舒适度。在 150~300hz范围内降低乘员人耳处噪音5~8db(a),提升整车的舒适性。
56.本发明的静音海绵设计,可有效削减空腔噪音,降低乘员人耳处噪音,提升整车舒适性。
57.在车胎1的内壁同时设置高分子复合材料层6和静音海绵层7时,静音海绵层7设置在高分子复合材料层6上,即高分子复合材料层6 直接设置在车胎1的内壁上,位于车胎1内壁与静音海绵层7之间。
58.综合上述实施例,本技术车轮总成具有以下优点:
59.(1)车轮系统内设计了内支撑体2续航装置,保证整车在轮胎爆胎或缺气状态下的行驶能力和行驶稳定性,使整车在轮胎爆胎或缺气状态下仍能继续行驶一段距离,保障乘员的人身安全。
60.(2)由于增加了内支撑体1,车轮系统的重量会显著提升,因此车轮系统采用了锻造车轮设计,轮辋强度更高,能够支撑整车行驶更长的距离。
61.(3)针对一般小损伤的扎胎,本发明采用自修复轮胎方案,可以保证轮胎在被5mm以内的异物刺穿时,能够自行修复孔洞,无需内支撑体1续航装置介入工作,保证整车行驶安全性。
62.(4)由于车轮系统内增加了内支撑体1续航装置,造成轮胎内流体紊乱易出现空腔噪音,本发明在轮胎密封胶(即自修复层)上增加了静音海绵设计,可有效削减空腔噪音,降低乘员人耳处噪音,提升整车舒适性。
63.根据重载三厢车/suv/mpv平台开发需求:(1)整车在轮胎爆胎或缺气状态下,驾驶员可以操控车辆,减少车辆急剧抖动和跑偏,从而保证乘员的安全,所以本技术采用了内支撑体结构。(2)由于重载车型的车轮负荷较大,为了保证整车在一定车速下行驶一段距离,车轮、内支撑体1均采用锻造铝合金材料;(3)由于轮胎断面高度小,内支撑体不易装配,在传统轮辋结构基础上发明了凸起结构,保证内支撑体装配及连接螺栓紧固方便;(4)乘员人耳处噪音达到c-ecap白金牌要求,所以轮胎采用了静音海绵方案。
64.实施例7:
65.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重载车型用车轮总成,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车轮、驱动装置以及仪表盘,且该车辆的车轮为上述任一项车轮总成。
66.由于该车辆具有上述任一项的车轮总成,因此,该车辆直接或间接的具有上述车轮总成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67.即该车辆在使用过程中,车轮的承重能力以及抗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因此,即使在发生扎胎、漏气、爆胎等突发情况后,车轮总成的滚动半径变化较小,驾驶员能够快速控制车辆,保证车辆不跑偏,同时能够操控车辆安全行驶一段距离,从而使司机能够将车辆停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
68.此外,该车辆的车轮总成的部件在装配时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装配效率。
6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70.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1.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72.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所作出的任何修改、变动,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情况下,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