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14750发布日期:2022-10-04 21:2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车辆座椅是车内不可缺少的装置,但目前车辆座椅多为单一固定座椅,其占用了车辆内部大部分空间,以至于车内空间无法满足其他常用设备的放置;若为了放置其他常用设备就需要对座椅先进行拆卸后,再放置常用设备;导致车辆座椅和其他常用设备无法同时放置在车内空间中。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使车用多功能座椅具备多种常用设备模式的变换选择,避免出行携带其他设备,从而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坐垫、第一座椅靠背、第二座椅靠背和座椅裙边,所述座椅坐垫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座椅靠背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座椅坐垫的另一端与所述座椅裙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座椅靠背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座椅靠背转动连接;所述座椅坐垫与车身可拆卸连接;
5.所述座椅坐垫的底部设有滑轮组件,所述座椅坐垫、所述第一座椅靠背、所述第二座椅靠背、以及所述座椅裙边上设有连续的滑轨;所述滑轮组件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坐垫两侧设有扶手部,所扶手部与所述座椅坐垫转动连接。
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椅靠背、所述第二座椅靠背、以及所述座椅裙边两侧均设有安全遮挡部,所述安全遮挡部与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座椅靠背、所述第二座椅靠背、以及所述座椅裙边转动连接。
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坐垫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部,所述车身上设有固定基座,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基座可拆卸连接。
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内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滑轮组件。
10.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连接部内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滑轮组件。
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滑轮组件包括滚轮部和支撑连接部,所述滚轮部通过所述支撑连接部与所述座椅坐垫的底部可伸缩连接。
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坐垫与所述车身通过电磁连接。
13.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用于控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用多功能座椅,所述方法包括:
14.获取模式控制指令;
15.基于所述模式控制指令,确定所述车用多功能座椅的待调节部件,以及所述待调节部件的旋转角度;所述待调节部件包括座椅坐垫、第一座椅靠背、第二座椅靠背和座椅裙边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16.控制所述待调节部件旋转所述旋转角度。
17.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用多功能座椅,所述装置包括:
18.指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模式控制指令;
19.调节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模式控制指令,确定所述车用多功能座椅的待调节部件,以及所述待调节部件的旋转角度;所述待调节部件包括座椅坐垫、第一座椅靠背、第二座椅靠背和座椅裙边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20.座椅调节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待调节部件旋转所述旋转角度。
21.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识别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
22.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或所述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
2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技术中车用多功能座椅,通过将座椅坐垫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座椅坐垫底部设有滑轮组件,将座椅坐垫的一端与第一座椅靠背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座椅裙边转动连接,第一座椅靠背与第二座椅靠背转动连接,并在座椅坐垫、第一座椅靠背、第二座椅靠背、以及座椅裙边上设置连续的滑轨,滑轮组件与滑轨滑动连接;以使车用多功能座椅具备多种常用设备模式的变换选择,避免出行携带其他设备,间接的提高了车内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结构侧视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结构正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为担架模式的结构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为轮椅模式的结构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的硬件结构框图。
33.其中,1-座椅坐垫,2-第一座椅靠背,3-第二座椅靠背,4-座椅裙边,5-滑轮组件,51-滚轮部,52-支撑连接部,6-扶手部,7-安全遮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6.结合图1-3,介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和座椅裙边4,座椅坐垫1的一端与第一座椅靠背2的一端转动连接,座椅坐垫1的另一端与座椅裙边4转动连接;第一座椅靠背2的另一端与第二座椅靠背3转动连接;座椅坐垫1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座椅坐垫1的底部设有滑轮组件5,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上设有连续的滑轨;滑轮组件5与滑轨滑动连接;通过将座椅坐垫1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座椅坐垫1底部设有滑轮组件5,将座椅坐垫1的一端与第一座椅靠背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座椅裙边4转动连接,第一座椅靠背2与第二座椅靠背3转动连接,并在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上设置连续的滑轨,滑轮组件5与滑轨滑动连接;以使车用多功能座椅具备多种常用设备模式的变换选择,避免出行携带其他设备,提高了车内空间利用率。
37.具体的,在座椅坐垫1与车身拆卸后,车用多功能座椅可以脱离车内空间,在座椅坐垫1下方设计滑轮组件5,既便于车用多功能座椅从车内空间转移至外部空间,也保障了车用座椅拆卸后可以依靠滑轮组件5移动;通过在座椅坐垫1下方设置滑轮组件5,以使车用多功能座椅可以变换形成轮椅模式,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了出行便利性,提高了车内空间利用率。
38.具体的,在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上设置连续的滑轨,滑轮组件5与滑轨滑动连接,可以将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旋转至同一水平面,形成平面躺椅;滑轮组件5在连续的滑轨中滑动,将滑轮组件5固定在平面躺椅两侧合适位置,该合适位置可以是滑轨的极限位置,也可以是滑轨上固定的卡槽点;通过将座椅变换成平面躺椅后,将滑轮组件5滑动至躺椅两侧的合适位置,实现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担架模式;通过将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担架模式,为紧急救援提供了必要的设备,提高了救援时效性,以及提高了车内空间利用率。
3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旋转出预设弧度的躺椅,以满足救援病人的不同病况,从而提高了紧急救援的适用
性。
40.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滑轮组件5与座椅坐垫1可拆卸连接,滑轮组件5拆卸后安装在固定的卡槽点处。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之间通过电动旋转轴承完成旋转。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之间可以进行270
°
旋转。
43.请参考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坐垫1两侧设有扶手部6,所扶手部6与座椅坐垫1转动连接;具体的,可以将座椅坐垫1两侧的扶手部6旋转至与座椅坐垫1垂直,从而实现座椅扶手功能,也可以将座椅两侧的扶手部6旋转至与座椅坐垫1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形成大面积的容纳坐垫;通过在座椅坐垫1两侧设置扶手部6,从而提高了车用多功能座椅的功能性,进而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
4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扶手部6可以设置成空心结构,其内部可以用于容纳车用维修工具;降低了车用多功能座椅的制造成本,以及提高了座椅的功能性。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扶手部6上设有翻转板,翻转板上设有挂钩,挂钩设置在空心结构内;在扶手部6实现座椅扶手功能的情况下,翻转板裸露于座椅的外侧,将翻转板翻转后,挂钩暴露于座椅外部,从而使得座椅实现侧翼挂物功能,从而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在座椅处于担架模式的情况下,翻转板可以翻转后将挂钩暴露于担架下方,实现物品携带,从而提高座椅的功能性。
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坐垫1和扶手部6之间通过电动旋转轴承完成旋转。
4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坐垫1和扶手部6之间可以进行270
°
旋转。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两侧均设有安全遮挡部7,安全遮挡部7与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转动连接;通过在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两侧设有安全遮挡部7,安全遮挡部7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转动连接,可以实现儿童座椅,以及儿童推车功能。
49.具体的,在座椅坐垫1与车身固定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座椅靠背3相对第一座椅靠背2旋转预设角度,座椅裙边4相对座椅坐垫1旋转预设角度,扶手部6相对座椅坐垫1旋转预设角度,安全遮挡部7相对各自对应的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旋转预设角度,形成半封闭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置儿童,通过将座椅变换成儿童座椅模式,提高了座椅的功能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通过将座椅变换成儿童座椅模式,对儿童的容纳空间进行安全保护,从而提高了儿童的安全性;具体的,还可以将处于儿童座椅模式的座椅与车身拆卸后,变换成儿童推车模式。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分别与各自的安全遮挡部7之间通过电动旋转轴承完成旋转。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分别与各自的安全遮挡部7之间可以进行270
°
旋转。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坐垫1的底部设有固定连接部,车身上设有固定基座,固定连接部与固定基座可拆卸连接。
5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基座与固定连接部的连接面相对车内底面的高度小于预设高度,从而提高座椅与车身拆卸的便捷性。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滑轮组件5包括滚轮部51和支撑连接部52,滚轮部51通过支撑连接部52与座椅坐垫1的底部可伸缩连接。
55.滚轮部51是指能够实现座椅滚动的一组滚轮,滚轮部51可以是四个滚轮,也可以是三个滚轮;支撑连接部52是指用于支撑座椅坐垫1与滚轮之间的连接杆,支撑连接部52可以是可伸缩的丝杆机构,也可以是可滑动的支撑杆机构。
56.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支撑连接部52可以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和第三丝杆,第一丝杆的一端与座椅坐垫1固定连接,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丝杆的另一端与第三丝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丝杆的另一端与滚轮固定连接;通过第二丝杆与第一丝杆之间的转动,第三丝杆与第二丝杆之间的转动,从而压缩滚轮组件的空间,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
57.在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撑连接部52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座椅坐垫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第二支撑杆与滚轮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二者择一的设有滑动腔,另一设有滑动件,滑动件能够在滑动腔内滑动,以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进行伸缩;通过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进行伸缩,从而压缩滚轮组件的占用空间,提高车内空间利用率。
5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基座和固定连接部二者择一的设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滑轮组件5。
59.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基座内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用于容置滑轮组件5;通过将滑轮组件5容置在第一容置腔内,提高了座椅整体美观性。
60.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容置腔设置于固定基座的中心,固定连接部与固定基座的四周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固定连接部与固定基座的四周可拆卸连接,以使座椅坐垫1的四周与车身可拆卸连接,从而提高了座椅与车身的连接稳定性。
6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基座上还设有裙边容置槽,座椅裙边4能够容置于裙边容置槽中,在座椅安装在车身上的情况下,座椅裙边4与固定基座融合,提高了座椅整体美观性。
62.在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连接部内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用于容置滑轮组件5;通过将滑轮组件5容置在第二容置腔内,提高了座椅整体美观性。
63.在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在固定连接部内设有第二容置腔内的情况下,固定连接部内还设有滚轮移动空间,滚轮通过滚轮空间相对座椅坐垫1底部伸缩连接。
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坐垫1与车身通过电磁连接;也就是说,固定基座为电磁固定基座,固定连接部为电磁连接部;将座椅坐垫1与车身设置成通过电磁连接,以使车辆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智能性。
65.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座椅坐垫1与车身通过卡扣连接;也就是说固定基座和固定连接部二者择一的设有卡扣固定装置,另一设有卡接装置;将座椅坐垫1与车身设置成通过卡扣连接,降低了座椅与车身的连接成本。
66.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用多功能座椅的工作原理如下:
67.1、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轮椅:将固定基座和固定连接部断开连接,以使车用多
功能座椅能够从车身上独立,断开车身与座椅之间连接关系的时序在此并不限制;将扶手部6旋转至与座椅坐垫1旋转至垂直;将滚轮部51相对座椅坐垫1的底部伸缩,以使滚轮部51位于座椅裙边4底面的下方,即变换后的车用多功能座椅中滑动组件5与底面唯一接触;
68.2、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担架:将固定基座和固定连接部断开连接,以使车用多功能座椅能够从车身上独立,断开车身与座椅之间连接关系的时序在此并不限制;将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旋转至同一水平面;将滚轮组件滑动(拆卸安装)至合适位置;
69.3、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儿童座椅:将扶手部6旋转预设角度;安全遮挡部7相对各自对应的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旋转预设角度,形成半封闭的容纳空间;上述预设角度小于90
°

70.4、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儿童推车:将固定基座和固定连接部断开连接,以使车用多功能座椅能够从车身上独立,断开车身与座椅之间连接关系的时序在此并不限制;将扶手部6旋转预设角度;安全遮挡部7相对各自对应的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旋转预设角度,形成半封闭的容纳空间;将滚轮部51相对座椅坐垫1的底部伸缩,以使滚轮部51位于座椅裙边4底面的下方,即变换后的车用多功能座椅中滑动组件5与底面唯一接触;
71.5、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躺椅:将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和第二座椅靠背3旋转预设角度。
7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用多功能座椅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73.通过将座椅坐垫1与车身可拆卸连接,座椅坐垫1底部设有滑轮组件5,将座椅坐垫1的一端与第一座椅靠背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座椅裙边4转动连接,第一座椅靠背2与第二座椅靠背3转动连接,并在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上设置连续的滑轨,滑轮组件5与滑轨滑动连接;以使车用多功能座椅具备多种常用设备模式的变换选择,避免出行携带其他设备,提高了车内空间利用率。
74.参考图5,介绍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用于控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用多功能座椅,方法包括:
75.s1、获取模式控制指令;模式控制指令是指用户发出的对车用多功能座椅模式选择的指令;具体的,模式控制指令包括推车模式指令、担架模式指令、儿童推车模式指令、儿童座椅模式指令、躺椅模式指令、以及自定义模式指令;其中,推车模式指令是指将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推车的指令;担架模式指令是指将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担架的指令;儿童推车模式指令是指将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儿童推车模式的指令;儿童座椅模式指令是指将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儿童座椅的指令;躺椅模式指令是指将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躺椅的指令;自定义模式指令是指将车用多功能座椅变换成用户预设状态的指令;模式控制指令可以是用户在车辆中控屏、终端设备、座椅上的模式按钮、遥控装置或语音发出的指令;其中,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和笔记本。
7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的模式指令为车外设备模式指令的情况下,可以是先对车用多功能座椅进行变换后断开座椅与车身的电磁连接;也可以是先断开座椅与车身的电磁连接后对车用多功能座椅进行变换;其中,车外设备模式指令是指将座椅脱离车身变换成其他设备的模式指令;车外设备模式指令包括推车模式指令、担架模式指令和儿童
推车模式指令。
7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上的模式按钮可以设置在扶手部6上,在扶手部6实现座椅扶手功能的情况下,模式按钮可以与座椅坐垫1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也可与是垂直于座椅坐垫1的上表面。
78.s2、基于模式控制指令,确定车用多功能座椅的待调节部件,以及待调节部件的旋转角度;待调节部件包括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和座椅裙边4中的一项或者多项;例如,担架模式指令下,待调节部件包括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以及座椅裙边4;躺椅模式指令下,待调节部件包括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和第二座椅靠背3。
7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个模式中的待调节部件和待调节部件的旋转角度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用户基于用户习惯调整后的待调节部件,以及待调节部件的旋转角度;例如,在担架模式下,座椅坐垫1旋转至水平面(与地面和车身平行),第二座椅靠背3相对于第一座椅靠背2旋转至同一平面,第一座椅靠背2相对座椅坐垫1向下旋转90
°
,第一座椅靠背2能够带动第二座椅靠背3相对座椅坐垫1旋转,座椅裙边4相对座椅坐垫1向上旋转90
°
;在躺椅模式下,座椅坐垫1相对水平面向上旋转3
°
,第一座椅靠背2相对座椅坐垫2相对旋转33
°
,座椅坐垫1与第一座椅靠背2之间形成约120
°
的夹角。
80.s3、控制所述待调节部件旋转所述旋转角度。
8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基座内还可以设有托举装置,在断开连接后,托举装置将车用多功能座椅托举,提高了座椅从车内脱离的便捷性。
82.因此,在断开车用多功能座椅与车身的电磁连接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83.发出托举控制指令,以控制托举装置将车用多功能座椅托举而出。
8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85.获取座椅固定指令;座椅固定指令是指用户发出将座椅固定在车身的指令;座椅固定指令可以是用户在车辆中控屏、终端设备、座椅的模式按钮或语音发出的指令;其中,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和笔记本。
86.获取座椅坐垫1位置;
87.在座椅坐垫1位置在预设位置的情况下,将车用多功能座椅与车身固定。
8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获取座椅坐垫1位置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89.在座椅坐垫1位置不在预设位置的情况下,发出警示。
9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车用多功能座椅的系统包括座椅内部控制装置和车内控制装置;座椅内部控制装置设置在车用多功能座椅内部,车内控制装置设置在车内,座椅内部控制装置与车内控制装置通信连接;车用多功能座椅内部还设有座椅电源,座椅内部控制装置与座椅电源电连接;也就是说,在座椅与车身脱离连接后,仍可以通过座椅按钮、终端设备和遥控装置等方法直接控制座椅内部控制装置对车用多功能座椅进行模式变换;也可以通过车内主控屏幕控制车内控制装置对车用多功能座椅进行模式变换,具体的,车内控制装置接收到模式控制指令后,通过通信传输,将模式控制指令传递至座椅内部控制装置,其中,通信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有线或者无线传输,其中,无线传输可包括无线局域网和蓝牙传输。
9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92.获取车用多功能座椅与车身的连接关系;
93.在车用多功能座椅与车身固定连接的情况下,控制车辆对座椅电源进行充电。
94.请参考图6,以下介绍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装置,该装置用于控制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用多功能座椅,装置包括:
95.指令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模式控制指令;
96.调节信息确定模块102,用于基于模式控制指令,确定车用多功能座椅的待调节部件,以及待调节部件的旋转角度;待调节部件包括座椅坐垫1、第一座椅靠背2、第二座椅靠背3和座椅裙边4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97.座椅调节模块103,用于控制所述待调节部件旋转所述旋转角度。
9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识别设备,该智能识别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
99.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硬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相应的,存储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对存储器的访问。
100.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服务器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等电子设备中执行。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9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车用多功能座椅l processing units,cpu)910(处理器91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车用多功能座椅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930,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923或数据922的存储介质92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930和存储介质92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92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电子设备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910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920通信,在电子设备900上执行存储介质92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电子设备9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960,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9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940,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921,例如windows servertm,m车用多功能座椅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101.输入输出接口940可以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电子设备90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940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车用多功能座椅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输入输出接口940可以为射频(r车用多功能座椅dio frequency,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10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电子设备900还可包括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
103.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至少一条指令或至少一段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基于车用多功能座椅的控制方法。
104.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