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09093发布日期:2022-12-02 21:0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驱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大多数电驱动系统多采用电机和减速器分体式方案,且减速器中心距多为平行轴布置。总成质量较大、牺牲整车布置空间的同时动力总成质心点偏离动力输入轴线,提高了整车悬置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的提升动力总成轻量化,采用双排行星齿轮输入输出,动力总成质心点可与输入轴同轴且传递速比选择更广,适用车型更广,减速器采用行星齿轮布置,外形尺寸可做到与轴线平面对称,空间利用率更高,开发成本更低。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包括输入电机、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主减行星齿轮机构、差速器、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所述输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相连,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与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相连,所述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固定设置,所述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与差速器的外壳体相连;所述左传动轴穿过差速器的外壳体的左端、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和输入电机,并与差速器的外壳体的左端、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和输入电机转动配合,所述左传动轴的右端与差速器内的左输出行星锥齿轮相连,所述右传动轴穿过差速器的外壳体的右端并与差速器的外壳体的右端转动配合,所述右传动轴的左端与差速器内的右输出行星锥齿轮相连。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与差速器的外壳体铆接。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传动轴的左端与左车轮连接,所述右传动轴的右端与右车轮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传动轴的右端通过花键与差速器的左输出行星锥齿轮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右传动轴的左端通过花键与差速器内的右输出行星锥齿轮连接。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与变速箱的壳体相连。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如下:
12.1、动力总成集成化设计,轻量化程度更高。
13.2、减速器采用双排行星齿轮布置,传递效率高,整车布置空间利用率更高。
14.3、减速器采用双排行星齿轮布置,动力总成质心点可与输入轴同轴且传递速比选择更广,车型适用更强大,同时对悬置系统性能要求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15.图1为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输入电机;2—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3—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4—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5—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6—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7—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8—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9—差速器;10—右传动轴;11—右车轮;12—左传动轴;13—左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18.如图1所示,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包括输入电机1、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主减行星齿轮机构、差速器9、左传动轴12和右传动轴10。输入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2相连,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4固定设置,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5与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8相连,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固定设置,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6与差速器9的外壳体相连。左传动轴12穿过差速器9的外壳体的左端、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和输入电机1,并与差速器9的外壳体的左端、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和输入电机1转动配合,左传动轴12的右端与差速器9内的左输出行星锥齿轮相连。右传动轴10穿过差速器9的外壳体的右端并与差速器9的外壳体的右端转动配合,右传动轴10的左端与差速器9内的右输出行星锥齿轮相连。
19.在本实施例中,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6与差速器9的外壳体铆接,左传动轴12的左端与左车轮13连接,右传动轴10的右端与右车轮11连接,左传动轴12的右端通过花键与差速器9的左输出行星锥齿轮连接,右传动轴10的左端通过花键与差速器9内的右输出行星锥齿轮连接,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4与变速箱的壳体相连。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与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均为空心轴,已便于左传动轴12从中穿过。
20.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的动力传递路线为:输入电机1通过电机输出轴带动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2转动,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2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3带动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5运转,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3绕着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4内转动;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5再将动力传递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8,并驱动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8转动,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固定设置,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可以跟变速箱的壳体连接,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8驱动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7转动,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7带动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6运转;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6然后带动差速器9运转,差速器9的左输出行星锥齿轮带动左传动轴12转动,左传动轴12进而带动左车轮13转动,差速器9的右输出行星锥齿轮带动右传动轴10转动,右传动轴10进而
带动右车轮11转动。
2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机(1)、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主减行星齿轮机构、差速器(9)、左传动轴(12)和右传动轴(10);所述输入电机(1)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2)相连,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4)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5)与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8)相连,所述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固定设置,所述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6)与差速器(9)的外壳体相连;所述左传动轴(12)穿过差速器(9)的外壳体的左端、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和输入电机(1),并与差速器(9)的外壳体的左端、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齿轮轴和输入电机(1)转动配合,所述左传动轴(12)的右端与差速器(9)内的左输出行星锥齿轮相连,所述右传动轴(10)穿过差速器(9)的外壳体的右端并与差速器(9)的外壳体的右端转动配合,所述右传动轴(10)的左端与差速器(9)内的右输出行星锥齿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6)与差速器(9)的外壳体铆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轴(12)的左端与左车轮(13)连接,所述右传动轴(10)的右端与右车轮(1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轴(12)的右端通过花键与差速器(9)的左输出行星锥齿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传动轴(10)的左端通过花键与差速器(9)内的右输出行星锥齿轮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4)与变速箱的壳体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排行星齿轮同轴式电驱动系统,输入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相连,第一排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架与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相连,主减行星齿轮机构的外齿圈与差速器的外壳体相连;左传动轴的右端与差速器内的左输出行星锥齿轮相连,右传动轴穿过差速器的外壳体的右端并与差速器的外壳体的右端转动配合,右传动轴的左端与差速器内的右输出行星锥齿轮相连。本发明的动力总成集成化设计,轻量化程度更高;减速器采用双排行星齿轮布置,传递效率高,整车布置空间利用率更高;动力总成质心点可与输入轴同轴且传递速比选择更广,车型适用更强,同时对悬置系统性能要求相对较低。时对悬置系统性能要求相对较低。时对悬置系统性能要求相对较低。


技术研发人员:肖力军 吴汉涛 向洪军 张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09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