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鲜物流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6125发布日期:2022-12-24 00:59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鲜物流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鲜物流运输车。


背景技术:

2.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冷链物流系统,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视频消费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一流的冷链保鲜装备是建立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保障。
3.现如今的保鲜物流运输车虽然结构强度高,但是车厢的重量较重,不易安装与拆卸,而且厢体的制作材料不能回收利用,报废要作特殊处理,使得整车的利用率极低,而且开厢时厢内有异味,影响产品的保鲜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保鲜物流运输车,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鲜物流运输车,包括:车体、厢体,所述厢体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底盘上,所述厢体由若干厢板、角块与连接件组成,所述连接件呈l型,所述连接件设置固定槽,所述角块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处设置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固定槽相适配,所述厢板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侧面,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厢板可拆卸连接。
6.优选的,所述厢板包括:玻璃钢、骨架,所述玻璃钢设置两个,所述玻璃钢之间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所述骨架为矩形框架,所述骨架与所述玻璃钢适配,所述骨架设置在所述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之间,所述玻璃钢材质为食品级玻璃钢,所述骨架为镁合金。
7.优选的,所述车体的驾驶室内设置有智能管控器,所述厢体内设置保鲜系统,所述保鲜系统包括:厢内风机、电场发生器、压缩机、加湿器,所述厢内风机、所述电场发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加湿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厢体靠近所述驾驶室一侧,所述厢内风机、所述电场发生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加湿器分别与所述智能管控器电性连接,所述厢体外部靠近车体一侧设置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与所述厢体内部连通。
8.优选的,所述厢板还包括:热塑板、挤塑板,所述热塑板设置在所述玻璃钢靠近所述骨架一侧,所述热塑板与所述玻璃钢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外部设置所述挤塑板,所述挤塑板与所述骨架外部固定连接,所述热塑板之间设置z型件,所述z型件一侧与所述挤塑板固定连接,所述z型件另一侧设置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与所述z型件远离所述骨架一侧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预埋件之间设置加强层,所述加强层设置三个,所述加强层等间隔设置,所述加强层两端与所述预埋件远离所述骨架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层包括:加强环、加强筋,所述加强环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环呈菱形分布在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中,所述加强筋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两端与相邻所述加强环外侧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底盘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托架,所述托架顶部与所述底盘底部固定连
接,所述底盘的副梁之间设置纵梁,所述纵梁两端与所述底盘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盘两侧设置防护栏,所述防护栏顶部与所述底盘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盘底部设置挡泥瓦,所述挡泥瓦设置在车轮上方,所述挡泥瓦通过固定架与所述底盘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泥瓦、所述防护栏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所述托架、所述纵梁的材质均为镁合金。
11.优选的,在所述厢板顶部两侧设置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壳体、进气管、气囊、卷轮;
12.所述壳体与所述厢板顶部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呈l型,所述进气管一端与所述厢内风机连通,所述进气管另一端经过所述壳体、第一管道与所述气囊一端连通,所述气囊外侧与所述壳体内壁滑动连接;
13.所述气囊另一端与活动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两侧与所述壳体内壁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远离所述气囊一侧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上方设置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槽相适配;
14.所述卷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齿轮上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一端与所述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与所述卷轮固定连接,所述厢体内的货物外部设置拉网,所述拉网一侧与所述厢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网另一侧分别与各自所述卷轮的拉钩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活塞腔,所述活塞腔设置在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气囊一侧,所述活塞腔靠近所述气囊一侧设置第二管道,所述进气管经过第二管道与所述活塞腔一端连通;
16.所述活塞腔内远离所述第二管道一侧设置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所述活塞腔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靠近所述厢体内部一侧设置推杆,所述推杆一端贯穿所述壳体与推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推块内部设置若干滑块,所述滑块一端贯穿所述推块与橡胶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另一端与所述推块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推块内部与所述滑块外部之间填充阻尼介质。
17.优选的,在所述厢体的左厢门和右厢门上分别设置锁杆,所述锁杆之间设置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卡扣、紧固件、固定座;
18.所述左厢门和所述右厢门相互靠近一侧分别设置橡胶垫,所述左厢门靠近所述右厢门一侧设置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置所述卡扣,所述卡扣一侧与所述紧固件适配,所述右厢门靠近所述左厢门一侧设置所述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一端与所述右厢门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另一端经过橡胶垫延伸到所述卡槽内部,所述卡扣远离所述紧固件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铰链连接;
19.所述卡槽远离所述卡扣一侧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卡扣接触,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远离所述卡扣一侧设置弹簧,所述弹簧一侧与所述滑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
20.优选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一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左厢门靠近所述卡槽一侧,所述固定座底部与所述左厢门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铰链连接,所述卡扣远离所述紧固件一端贯穿所述左厢门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两侧与锁扣一端铰链连接,所述锁扣另一端设置锁钩,锁钩与所述锁杆适配。
2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运输车的厢体由若干厢板、角块与连
接件组成,便于安装与拆卸,厢板由骨架、聚氨酯发泡材料、玻璃钢压制而成,整体强度高,承载能力强,减轻了运输车的重量,可回收利用率高,而且开厢的时候不会产生异味,聚氨酯发泡材料保温性能优异,厢体内部设置的保鲜系统,使食材中的水分子活化,保护食材细胞,抑制了细菌的繁殖和酶活性,延长了食材的保鲜周期。
22.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2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5.图1为本发明中保鲜物流运输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中厢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发明中厢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发明中a处放大图;
29.图5为本发明中加强层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发明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发明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发明中拉网的位置示意图;
33.图9为本发明中b处放大图;
34.图10为本发明中紧固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35.图11为本发明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车体;2、厢体;3、底盘;4、驾驶室;5、循环风机;6、托架;7、纵梁;8、防护栏;9、挡泥瓦;10、厢板;11、连接件;12、玻璃钢;13、骨架;14、热塑板;15、挤塑板;16、结构胶;17、z型件;18、预埋件;19、加强层;20、厢内风机;21、电场发生器;22、压缩机;23、加湿器;24、聚氨酯发泡材料;30、进气管;31、第一管道;32、气囊;33、活动板;34、转轴;35、齿轮;36、卷轮;37、拉网;38、活塞腔;39、第二管道;41、活塞板;42、推杆;43、推块;44、滑块;45、橡胶块;46、壳体;50、左厢门;51、右厢门;52、锁杆;53、卡扣;54、紧固件;55、限位块;56、弹簧;57、橡胶垫;58、固定座;59、把手;60、锁扣;62、紧固组件;100、角块;190、加强环;191、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8.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
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9.实施例1:
4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鲜物流运输车,如图1、2所示,包括:车体1、厢体2,所述厢体2设置在所述车体1的底盘3上,所述厢体2由若干厢板10、角块100与连接件11组成,所述连接件11呈l型,所述连接件11设置固定槽,所述角块100与所述连接件11连接处设置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固定槽相适配,所述厢板10设置在所述连接件11侧面,所述连接件11与所述厢板10可拆卸连接。
4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42.厢板10可以由压制热压机和负压机制作而成,制作工艺简单,同时运输车的厢体2由厢板10,角块100与连接件11组成,连接件11呈l型,连接件11设置固定槽,角块100与连接件11连接处设置卡块,卡块与固定槽通过卡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实现连接件11与角块100的可拆卸连接,厢板10设置在连接件11侧面,厢板10与连接件11通过螺栓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实现厢板10与连接件11的可拆卸连接,使得厢体2组装简单快捷,便于厢体2的打包运输与异地组装。
43.实施例2:
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3所示,包括:所述厢板10包括:玻璃钢12、骨架13,所述玻璃钢12设置两个,所述玻璃钢12之间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24,所述骨架13为矩形框架,所述骨架13与所述玻璃钢12适配,所述骨架13设置在所述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24之间,所述玻璃钢12材质为食品级玻璃钢,所述骨架13为镁合金。
4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46.厢板10由骨架13、聚氨酯发泡材料24、玻璃钢12压制而成,整体强度高,承载能力强,重量轻,抗盐碱腐蚀性强,聚氨酯发泡材料24保温性能优异,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厢体2内部的温度,延长食材的保鲜周期,聚氨酯发泡材料24以及玻璃钢12材质为食品级玻璃钢12,提高了厢板10制作材料的回收利用率,镁合金骨架13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运输车的重量而且开厢的时候不会产生异味,保障了食材的保鲜效果,延长了厢体2的使用周期。
47.实施例3
48.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保鲜系统包括:厢内风机20、电场发生器21、压缩机22、加湿器23,所述厢内风机20、所述电场发生器21、所述压缩机22、所述加湿器2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厢体2靠近所述驾驶室4一侧,所述厢内风机20、所述电场发生器21、所述压缩机22、所述加湿器23分别与所述智能管控器电性连接,所述厢体2外部靠近车体1一侧设置循环风机5,所述循环风机5与所述厢体2内部连通。
4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50.厢体2内设置的保鲜系统为denba+保鲜系统,又称为“静电波保鲜系统”,这项保鲜系统是通过电场发生器21在厢体2内部工作,电场发生器21的单电极释放特定的低频电场,与水分子产生共振,使食材中的水分子活化,因为共振的能量令水不易结合,所以在-4℃的情况下也不易冻结,维持着低温冷藏的状态,保护食材细胞,抑制了细菌的繁殖和酶活性,
延长了食材的保鲜周期;
51.压缩机22将厢体2内的空气转化为冷气,使得厢体2内保持在设定的温度区间内,厢内风机20将冷气均匀充满厢体2内部,保障优异的冷藏保鲜效果,加湿器23控制厢体2内部湿度,保障电场发生器21的正常运转,智能管控器可以调整参数,针对不同食材提供不同的保鲜控制技术,从而延长食材的保鲜期;
52.循环风机5与厢体2内部连通,可以将厢内风机20、电场发生器21、压缩机22、加湿器23产生的热量排出,有利于保持厢体2内部的温度。
53.实施例4
54.在实施例1-3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3-5所示,所述厢板10还包括:热塑板14、挤塑板15,所述热塑板14设置在所述玻璃钢12靠近所述骨架13一侧,所述热塑板14与所述玻璃钢12固定连接,所述骨架13外部设置所述挤塑板15,所述挤塑板15与所述骨架13外部固定连接,所述热塑板14之间设置z型件17,所述z型件17一侧与所述挤塑板15固定连接,所述z型件17另一侧设置预埋件18,所述预埋件18与所述z型件17远离所述骨架13一侧固定连接。
5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56.厢板10中添加挤塑板15、热塑板14,提高了厢板10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同时将骨架13由挤塑板15和聚氨酯发泡材料24隔离,玻璃钢12与聚氨酯发泡材料24由热塑板14隔离,进一步提高了厢板10的保温性能,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厢体2内部的温度,延长食材的保鲜周期,预埋件18、z型件17设置在骨架13一侧,进一步提高骨架13的强度,同时预埋件18、z型件17经过了热处理,没有金属冷桥,提高了厢板10的保温效果,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厢体2内部的温度,延长食材的保鲜周期。
57.实施例5
58.在实施例1-4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3-5所示,所述预埋件18之间设置加强层19,所述加强层19设置三个,所述加强层19等间隔设置,所述加强层19两端与所述预埋件18远离所述骨架13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层19包括:加强环190、加强筋191,所述加强环190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环190呈菱形分布在所述聚氨酯发泡材料24中,所述加强筋191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191两端与相邻所述加强环190外侧固定连接。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60.加强层19中加强环190与加强筋191的设置,通过加强环190与加强筋191的固定连接,提高了厢板10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强层19设置在聚氨酯发泡材料24,提高了厢板10的保温效果,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厢体2内部的温度,延长食材的保鲜周期。
61.实施例6
62.在实施例1-5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所述底盘3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托架6,所述托架6顶部与所述底盘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盘3的副梁之间设置纵梁7,所述纵梁7两端与所述底盘3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底盘3两侧设置防护栏8,所述防护栏8顶部与所述底盘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盘3底部设置挡泥瓦9,所述挡泥瓦9设置在车轮上方,所述挡泥瓦9通过固定架与所述底盘3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泥瓦9、所述防护栏8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所述托架6、所述纵梁7的材质均为镁合金。
6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64.纵梁7的设置提高了车体1底盘3的结构强度,托架6,防护栏8的设置有利于在碰撞中保障车体1与车厢的完整性,挡泥瓦9的设置避免了泥水溅射到厢体2,保障了厢体2的整洁,托架6与纵梁7的材质均为镁合金,挡泥瓦9、防护栏8的材质均为铝合金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运输车的重量,减少了功耗。
65.实施例7
66.在实施例1-6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7-9所示,在所述厢板10顶部两侧设置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壳体46、进气管30、气囊32、卷轮36;
67.所述壳体46与所述厢板10顶部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46呈l型,所述进气管30一端与所述厢内风机20连通,所述进气管30另一端经过所述壳体46、第一管道31与所述气囊32一端连通,所述气囊32外侧与所述壳体46内壁滑动连接;
68.所述气囊32另一端与活动板33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33两侧与所述壳体46内壁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33远离所述气囊32一侧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上方设置齿轮35,所述齿轮35与所述齿槽相适配;
69.所述卷轮36设置在所述壳体46外部,齿轮上设置转轴34,所述转轴34一端与所述壳体46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34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46与所述卷轮36固定连接,所述厢体2内的货物外部设置拉网37,所述拉网37一侧与所述厢体2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拉网37另一侧分别与各自所述卷轮36的拉钩连接;
70.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活塞腔38,所述活塞腔38设置在所述壳体46靠近所述气囊32一侧,所述活塞腔38靠近所述气囊32一侧设置第二管道39,所述进气管30经过第二管道39与所述活塞腔38一端连通;
71.所述活塞腔38内远离所述第二管道39一侧设置活塞板41,所述活塞板41与所述活塞腔38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板41靠近所述厢体2内部一侧设置推杆42,所述推杆42一端贯穿所述壳体46与推块43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推块43内部设置若干滑块44,所述滑块44一端贯穿所述推块43与橡胶块45固定连接,所述滑块44另一端与所述推块43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推块43内部与所述滑块44外部之间填充阻尼介质。
7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73.推块43内部与滑块44外部之间填充的阻尼介质为丁基、丙烯酸酯、聚硫、丁腈、硅橡胶、聚氯乙烯和环氧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74.在厢体2内预先设置拉网37,拉网37一侧与厢体2靠近驾驶室4一侧固定连接,满载货物之后,将拉网37另一侧与卷轮36的拉钩连接,厢内风机20经过进气管30、第一管道31将气体输送到气囊32中,气囊32充气之后膨胀,推动着活动板33向驾驶室4方向移动,活动板33一侧设置有齿槽,活动板33移动的同时,带动着齿轮35转动,齿轮35通过转轴34带动着卷轮36转动,拉网37卷入到卷轮36中即拉网37收缩,货物被牢牢固定在拉网37中,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摇晃、碰撞,保障了货物的运输质量;
75.在拉网37收缩的同时,厢内风机20经过进气管30、第二管道39将气体输送到活塞腔38中,活塞腔38腔内充气之后,推动活塞板41、推杆42、推块43向驾驶室4方向移动,推块43上的橡胶块45接触到货物后,滑块44向推块43内部移动,直至推块43与货物的位置固定,滑块44停止移动,滑块44与推块43的滑动连接有利于适应不同外形的货物,保证良好的固定效果;在滑块44与推块43内部之间填充阻尼介质,在运输发生颠簸时,滑块44的移速突然
增快,阻尼介质中的粒子激烈碰撞,阻尼介质变为固态,避免滑块44向后移动,保障了货物的稳定;
76.进气嘴40外壁与进气管30内壁滑动连接,在保障厢板10的开关不受影响的同时不影响活塞腔38进气,使得活塞腔38正常运作;
77.拉网37的收缩对货物产生向后的力,滑块44对货物产生向前的力,两者相互作用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的稳定性,提高运输的质量。
78.实施例8
79.在实施例1-7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如图10、11所示,在所述厢体2的左厢门50和右厢门51上分别设置锁杆52,所述锁杆52之间设置紧固组件62,所述紧固组件62包括:卡扣53、紧固件54、固定座58;
80.所述左厢门50和所述右厢门51相互靠近一侧分别设置橡胶垫57,所述左厢门50靠近所述右厢门51一侧设置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置所述卡扣53,所述卡扣53一侧与所述紧固件54适配,所述右厢门51靠近所述左厢门50一侧设置所述紧固件54,所述紧固件54一端与所述右厢门51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54另一端经过橡胶垫57延伸到所述卡槽内部,所述卡扣53远离所述紧固件54一端与所述固定座58铰链连接;
81.所述卡槽远离所述卡扣53一侧设置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置限位块55,所述限位块55与所述卡扣53接触,所述限位块55与所述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块55远离所述卡扣53一侧设置弹簧56,所述弹簧56一侧与所述滑槽内壁固定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限位块55固定连接;
82.还包括:把手59,所述把手59设置在所述固定座58一侧,所述固定座58设置在所述左厢门50靠近所述卡槽一侧,所述固定座58底部与所述左厢门50固定连接,所述把手59一端与所述固定座58铰链连接,所述卡扣53远离所述紧固件54一端贯穿所述左厢门50与所述把手59固定连接,所述把手59两侧与锁扣60一端铰链连接,所述锁扣60另一端设置锁钩,锁钩与所述锁杆52适配。
8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84.装卸货物之后,先关闭左厢门50再关闭右厢门51,右厢门51上设置有紧固件54,紧固件54移动到左厢门50内部,向外转动把手59,锁扣60向右侧的锁杆52方向移动,当锁扣60的锁钩与锁杆52连接后,向内转动把手59,直至把手59与厢板10齐平,将左右厢门51固定连接;在向内转动把手59的同时,与把手59固定连接的卡扣53件向紧固件54方向转动,当把手59固定时,卡扣53件与紧固件54相互适配,紧固件54不再前后移动,限位块55在弹簧56的作用下与卡扣53件接触,卡扣53件与紧固件54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使得左右厢门51的锁定更加稳固;
85.需要打开时,向外转动把手59,锁扣60向右侧的锁杆52方向移动,当锁扣60的锁钩不再与锁杆52连接后,向外转动锁扣60将锁扣60远离锁杆52,向外转动把手59的同时卡扣53件远离紧固件54,卡扣53件与紧固件54不再接触,限位块55向内移动,弹簧56被压缩,打开右厢门51的时紧固件54远离左厢门50,左右厢门51分离,在左右厢门51分离后,弹簧56恢复形变,限位块55、卡扣53、把手59恢复原位;
86.装卸货物通过锁杆52分别对左右厢门51进行锁定,再通过锁定组件对左右厢门51进行二次锁定,将左右厢门51锁定为统一整体,避免出现因疏忽或者道路颠簸造成某侧厢
门被打开,对货物以及路上的行人,车辆造成巨大的安全威胁。
87.实施例9
88.在实施例1-8中任一项的基础上,在所述厢体2内设置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厢体2内的空气含湿量;
89.所述压缩机22喷嘴处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压缩机22喷嘴喉部动压;
90.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智能管控器电性连接;
91.提示器设置在所述智能管控器一侧,提示器与所述智能管控器电性连接;
92.所述智能管控器基于湿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提示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93.步骤1:通过公式(1)计算所述厢体2内空气比容v1;
[0094][0095]
其中,v1为厢体2内空气比容,v为标准状况下空气比容,f为厢体2内空气含湿量;
[0096]
步骤2: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压缩机22的制冷量h;
[0097][0098]
其中,h为压缩机22的制冷量,k为压缩机22喷嘴的流量系数,s为压缩机22喷嘴的截面面积,p为压缩机22喷嘴喉部动压,v1为厢体2内空气比容,q1为厢体2内压缩机22送风侧焓值,q2为厢体2内压缩机22出风侧焓值,f为厢体2内空气含湿量;
[0099]
步骤3:通过公式(3)计算厢体2内冷藏系统能效比系数eer;
[0100][0101]
其中,eer为冷藏系统能效比系数,h为压缩机22的制冷量,w1为压缩机22的额定功率,w2为厢内风机20的额定功率;
[0102]
步骤4:基于步骤1-3的计算结果,将冷藏系统能效比系数eer与最佳的能效比系数区间进行比较,当冷藏系统能效比系数eer低于最佳的能效比系数区间(4-6)时,智能管控器控制提示器发出提示。
[010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104]
在保鲜物流运输车内的冷藏系统工作时,通过适当调节压缩机22的输出压力和厢体2内的湿度,进而调整压缩机22的制冷量,使得厢体2内冷藏系统的能效比系数能够维持在最佳的能效比系数区间内,本发明中最佳的能效比系数区间取值为(4-6),一方面可以提高压缩机22的制冷效率,提高产品的保鲜效果,另一方面避免了过度提高输出压力,造成制冷效果变化不明显,系统能耗增大较快,不利于节能的状况,提高保鲜运输车的使用效率。
[010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