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32732发布日期:2023-01-20 21:1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电动汽车因其高效节能、低碳环保及低维护费用等突出优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应用与推广,但是因动力电池热失控事件引起的安全事故却屡见不鲜,往往造成较大负面社会影响,因此,如何精准判定热失控故障以及减少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后对人员和车辆造成的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3.相关技术的阻延系统电源由动力电池提供,附有专用继电器组控制电路。通常是根据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的模组的温度及电压、电池包内烟雾浓度、气体成分或压力值作为输入参数,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当达到软件设定条件后进行预警。
4.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延阻控制方式需增加独立冷却系统控制回路,控制复杂,成本高,且无法覆盖电动汽车使用全工况。当冷却控制系统提供电源的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延阻系统将面临瘫痪,无法通过热失控阻延系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相关技术在不同工况下发生热失控后,无法通过热失控阻延系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
6.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热失控条件;若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则接通蓄电池与冷却组件之间的供电通路,利用所述冷却组件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并检测所述冷却组件的进水口温度和出水口温度;若所述进水口温度大于所述出水口温度,且所述动力电池不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则控制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冷却组件之间的供电通路断开,以控制所述冷却组件停止工作。
7.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在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时,还包括:生成热失控报警指令,利用所述热失控报警指令控制报警组件执行热失控报警提示。
8.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所述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热失控条件,包括:检测所述动力电池内的烟雾浓度;若所述烟雾浓度大于浓度阈值,则判定所述动力电池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
9.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所述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热失控条件,包括:检测动力电池的实际电压和实际温度;若所述实际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和/或所述实际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动力电池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
10.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装置,包括: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热失控条件;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则接通蓄电池与冷却组件之间的供电通路,利用所述冷却组件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并检测所述冷却组件的进水口温度和出水口温度;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进水口温度大于所述出水口温度,且所述动力电池不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则控制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冷却组件之间的供电通路断开,以控制所述冷却组件停止工作。
11.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还包括: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时,生成热失控报警指令,利用所述热失控报警指令控制报警组件执行热失控报警提示。
12.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所述检测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所述动力电池内的烟雾浓度;若所述烟雾浓度大于浓度阈值,则判定所述动力电池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
13.可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进一步用于检测动力电池的实际电压和实际温度;若所述实际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和/或所述实际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判定所述动力电池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
14.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动力电池和冷却组件;控制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则控制所述动力电池的冷却组件开始工作,以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并检测所述冷却组件的进水口温度和出水口温度;若所述进水口温度大于所述出水口温度,且所述动力电池不满足所述热失控条件,则控制所述冷却组件停止工作。
15.本技术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
16.由此,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在检测到处于放电或静置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后,通过唤醒整车控制器发出热失控信号,同时控制冷却组件进行工作,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不需要额外增加独立冷却系统控制回路,控制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从而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在不同工况下发生热失控后,无法通过热失控阻延系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
18.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的流程图;
21.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的详细示意图;
22.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23.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检测模块-100、第一控制模块-200、第二控制模块-300、动力电池400、冷却组件500、控制器-60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在该方法中,在检测到处于放电或静置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后,通过唤醒整车控制器发出热失控信号,同时控制冷却组件进行工作,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不需要额外增加独立冷却系统控制回路,控制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从而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在不同工况下发生热失控后,无法通过热失控阻延系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
27.具体而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8.如图1所示,该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9.在步骤s101中,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热失控条件。
30.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首先可以检测动力电池处于放电或静置状态下是否发生热失控,以保障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后及时发出热失控信号的同时运用热失控阻延系统起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的目的,从而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热失控条件,包括:检测动力电池内的烟雾浓度;若烟雾浓度大于浓度阈值,则判定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
32.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静置(休眠状态)工况下以及放电或充电工况下,通过烟雾传感器实时检测电池包内烟雾浓度值判定是否向电池管理系统发出wake-up信号,在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电池包内烟雾浓度大于浓度阈值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判定动力电池发出热失控,此时烟雾传感器发出wake-up信号和烟雾浓度信号唤醒电池管理系统,同时将休眠状态下电池管理系统切换为正常工作模式。
3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热失控条件,包括:检测动力电池的实际电压和实际温度;若实际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和/或实际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判定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
34.其中,预设温度和预设电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做具体限定。
35.本技术实施例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检测电池包内动力电池的电压,检测电池包进出水口温度,发送与接受动力电池热管理信号,与整车控制器进行信息交互。具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检测动力电池的实际电压和实际温度确认动力电池是否出现热失控现象,当电池管理系统采集动力电池的电压大于预设温度和、或实际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值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判定动力电池热失控。
3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根据检测到的动力电池内的烟雾浓度、实际电压和实际温度任意值满足上述实施例的热失控条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判定动力电池热失控。同时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结合动力电池内的烟雾浓度、实际电压和实际温度这三个条件共同判定动力电池热失控,准确性更高。
37.在步骤s102中,若检测到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则接通蓄电池与冷却组件之间的供电通路,利用冷却组件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并检测冷却组件的进水口温度和出水口温度。
38.在确认动力电池热失控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唤醒整车控制器发出热失控信号,并通过控制液冷循环继电器开启控制动力电池的冷却组件开始工作,实现打开电池包液冷阻延系统,此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将液冷阻延系统流量开到最大值,从而迅速带走动力电池热失控散发的热量,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起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的目的。同时检测冷却组件的进水口温度和出水口温度,根据进出水口温度的变化掌控热失控延阻效果。
39.需要说明的是,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放电或充电工况下,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管理系统通过硬线信号唤醒整车控制器的同时,可以执行下高压动作,确保用车的安全。
40.在步骤s103中,若进水口温度大于出水口温度,且动力电池不满足热失控条件,则控制蓄电池与冷却组件之间的供电通路断开,以控制冷却组件停止工作。
41.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若出现进水口温度大于出水口温度持续一段时间(如5秒)且动力电池电压温度采集未发生骤降或骤升情况,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判定热失控阻延系统任务完成,电源管理系统向整车控制器发出热失控阻延系统关闭请求,整车控制器断开液冷循环继电器,控制冷却组件停止工作,并保证12v蓄电池不出现馈电。若电池管理系统重新检测出动力电池温度电压变化符合热失控触发判定,则热失控阻延系统将重新开启,由此,使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下发生热失控后,通过稳定可靠的热失控阻延系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的目的,从而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检测到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时,还包括:生成热失控报警指令,利用热失控报警指令控制报警组件执行热失控报警提示。
43.当电池管理系统通过检测烟雾传感器发出的烟雾浓度值、动力电池组的温度和电压值判定达到热失控报警条件时,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通过电池管理系统的硬线信号唤醒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点亮仪表动力电池热失控故障灯,向t-box系统发生热失控报警信息,以便控制组件及时做出反应,进而达到降低热失控风险的目的。
4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在检测到处于放电或静置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后,通过唤醒整车控制器发出热失控信号,同时控制冷却组件进行工作,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不需要额外增加独立冷却系统控制回路,控制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从而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在不同工况下发生热失控后,无法通过热失控阻延系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
45.其次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装置。
4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装置的方框示意图。
47.如图3所示,该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装置10包括:检测模块100、第一控制模块200和第二控制模块300。
48.其中,检测模块100用于检测动力电池是否满足热失控条件;第一控制模块200用于若检测到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则接通蓄电池与冷却组件之间的供电通路,利用冷却组件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并检测冷却组件的进水口温度和出水口温度;第二控制
模块300用于若进水口温度大于出水口温度,且动力电池不满足热失控条件,则控制蓄电池与冷却组件之间的供电通路断开,以控制冷却组件停止工作。
4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10还包括:生成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时,生成热失控报警指令,利用热失控报警指令控制报警组件执行热失控报警提示。
5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检测模块100进一步用于检测动力电池内的烟雾浓度;若烟雾浓度大于浓度阈值,则判定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
5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中,第一控制模块200进一步用于检测动力电池的实际电压和实际温度;若实际电压大于预设电压和/或实际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则判定动力电池满足热失控条件。
52.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5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装置,在检测到处于放电或静置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后,通过唤醒整车控制器发出热失控信号,同时控制冷却组件进行工作,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不需要额外增加独立冷却系统控制回路,控制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从而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在不同工况下发生热失控后,无法通过热失控阻延系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
5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动汽车20包括:动力电池400、冷却组件500和控制器600。
55.其中,控制器600用于在检测到动力电池400满足热失控条件,则控制动力电池的冷却组件500开始工作,以对动力电池400进行冷却降温,并检测冷却组件的进水口温度和出水口温;若进水口温度大于出水口温度,且动力电池不满足热失控条件,则控制冷却组件500停止工作。
5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电动汽车,在检测到处于放电或静置状态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出现热失控后,通过唤醒整车控制器发出热失控信号,同时控制冷却组件进行工作,以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降温,不需要额外增加独立冷却系统控制回路,控制简单、成本低,能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从而保障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在不同工况下发生热失控后,无法通过热失控阻延系统实现减少或阻止热失控蔓延,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低等问题。
5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动力电池的热失控阻延方法。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n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n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0.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n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61.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n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62.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6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