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用双电机转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6279发布日期:2023-03-22 12:01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用双电机转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用双电机转盘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本只存在于一些大型豪华商务车辆的旋转式座椅也越发成为当前智能汽车研发要关注的重点;作为能够改变乘员乘坐朝向并丰富乘员在汽车内的多样的乘坐姿态的旋转式座椅,旋转式座椅能够一方面便于迎宾、面向客后排人员交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休憩睡眠以及便于进入等等功能,这种带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座椅在如今的豪华车或者商务车中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旋转座椅一般分为手动式与电动式旋转座椅;手动式旋转座椅转动调节较为快捷,但需要乘员手动解锁手柄和自行旋转,比较费力,同时手动式旋转座椅的旋转机构一般采用旋转轴的方式旋转,旋转轴使用寿命短,在人员坐上承重后不可靠,转动时旋转轴容易偏移、损坏,人员坐上承重后不可靠,转动时旋转轴也容易损坏;而电动式旋转座椅通过电机驱动进行转动调节,方便快捷,在当下车辆智能化的浪潮中已经成为主流,电动式旋转座椅的旋转大多通过转盘机构以及电机组件来实现,转盘机构包括相互配合安装在一起的定盘和动盘,定盘与汽车座椅轨道或是支座固定连接,而动盘则可转动地安装在定盘上,且该动盘与汽车座椅骨架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电机组件驱动动盘实现汽车座椅的便捷旋转。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有关于汽车座椅的电动旋转机构的技术信息,稍以列举的有:cn215204542u(电动旋转盘)、cn113276734a(一种电动座椅旋转机构及汽车座椅)、cn213619472u(一种汽车座椅电动旋转盘机构)以及cn110626231a(一种电动座椅旋转机构)等等,上述技术文件具有其所记载的各种优点,但是依旧存在相同的通弊:第一,目前市场的旋转机构所适用座椅较小、重量较轻,旋转机构的强度及耐久性能也无法满足改装座椅需求;此外,在现有的应用有旋转机构的汽车座椅上,由于旋转机构内部或多或少存在间隙,从而导致在座椅旋转方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间隙,也会通过力臂将间隙放大出现座椅抖动的问题,其不仅大大影响了乘员乘坐的舒适性,而且也会增加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旋转机构也大多存在着传动扭矩较小,运行不平稳的问题。
3.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现有的汽车座椅的电动旋转装置加以合理改进。为此,本技术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强度高、可靠耐用,有助于采用电机齿轮轴与齿圈盘相啮合传动方式从而保证锁止强度以及运行平顺性,有利于设置双电机并确保大扭矩传动使得整体运行稳定顺畅的汽车座椅用双电机转盘装置。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汽车座椅用双电机转盘装置,包括固定盘组件、转动盘组件、电机固定板、一第一电机ⅰ、一第二电机ⅱ、电机轴定位板、内齿圈组件与多
个齿圈固定板,所述固定盘组件与转动盘组件实现相对旋转运动,且固定盘组件具备有安装在一起的固定下盘与固定上盘,而所述转动盘组件同样具备有固定安装在一起的转动下盘与上压盘,所述电机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固定下盘的朝向下一侧表面上并与固定下盘、固定上盘均实现固接,所述第一电机ⅰ与第二电机ⅱ均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板的下部位置处,且所述第一电机ⅰ、第二电机ⅱ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朝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机齿轮轴ⅰ、第二电机齿轮轴ⅱ,所述电机轴定位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第一电机齿轮轴ⅰ、第二电机齿轮轴ⅱ的顶端端部实现转动配合从而实现第一电机齿轮轴ⅰ与第二电机齿轮轴ⅱ两者间的定位,所述内齿圈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盘组件的内部空间之中,且该内齿圈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下齿圈盘与上齿圈盘,所述下齿圈盘与上齿圈盘内部均构成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齿轮部,且所述第一电机齿轮轴ⅰ与第二电机齿轮轴ⅱ均与下齿圈盘和上齿圈盘相啮合,多个所述齿圈固定板均贴合设置在下齿圈盘的朝向上一侧表面上并与之实现铆接固定,且多个齿圈固定板远离下齿圈盘的一部还与转动下盘以及上压盘实现固定连接。
6.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下盘具备有一固定下盘边缘圈板、一固定下盘斜圈部与一固定下盘竖向圈板,而所述固定下盘斜圈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环件结构并构成在固定下盘边缘圈板的内侧圆周边缘上,且该固定下盘斜圈部朝向内侧倾斜延伸设置,而所述固定下盘竖向圈板则构成在固定下盘斜圈部的内侧圆周边缘上并朝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固定上盘具备有一固定上盘边缘圈板、一固定上盘斜圈部与一固定上盘竖向圈板,所述固定上盘边缘圈板与固定下盘边缘圈板之间实现铆接固定,所述固定上盘斜圈部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形环件结构并构成在固定上盘边缘圈板的内侧圆周边缘上,且该固定上盘斜圈部朝向内侧倾斜延伸设置,前述固定上盘竖向圈板则构成在固定上盘斜圈部的内侧圆周边缘上并朝向上延伸设置。
7.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固定上盘的固定下盘边缘圈板的四周转角处还均配设有一固定盘连接紧固件,多个固定盘连接紧固件均向下穿过固定下盘并能够与汽车支架或是座椅滑轨实现固接,从而实现固定盘组件整体的固定安装。
8.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下盘同样具备有一转动下盘折弯圈板、一转动下盘斜圈部与一转动下盘连接圈板,所述固定上盘竖向圈板容置在转动下盘折弯圈板所形成的沟槽之中并与之实现配合,所述转动下盘斜圈部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形环件结构并构成在转动下盘折弯圈板的内侧圆周边缘上,且该转动下盘斜圈部朝向内侧倾斜延伸设置,而前述转动下盘连接圈板则构成在转动下盘斜圈部的内侧圆周边缘上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上压盘则具备有一上压盘边缘圈板、一上压盘斜圈部与一上压盘连接圈板,在所述上压盘边缘圈板的四周转角处还均配设有一上压盘连接紧固件,多个上压盘连接紧固件均向上延伸设置并能够与汽车座椅实现固接,从而实现转动盘组件与汽车座椅的固定安装,所述上压盘斜圈部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环件结构并构成在上压盘边缘圈板的内侧圆周边缘上,且该上压盘斜圈部朝向内侧倾斜延伸设置,而所述上压盘连接圈板则构成在转动上盘斜圈部的内侧圆周边缘上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上压盘连接圈板与所述转动下盘连接圈板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实现固定,从而实现转动下盘与上压盘固定连接。
9.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固定板以并行于所述固定下盘的径向方向的状态延伸设置,且该电机固定板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上均连接有一电机固定板定
位座,两个电机固定板定位座均通过铆钉件与所述固定下盘边缘圈板以及固定上盘边缘圈板安装在一起,从而实现电机固定板与固定下盘以及固定上盘的固定安装。
10.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ⅰ与第二电机ⅱ的上部分别构成有一第一电机连接板ⅰ与一第二电机连接板ⅱ,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板ⅰ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板的朝向下一侧表面上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电机固定板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电机ⅰ与电机固定板的连接固定,同样的,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板ⅱ也贴合设置在所述电机固定板的朝向下一侧表面上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电机固定板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二电机ⅱ与电机固定板的连接固定。
11.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齿圈盘的外周侧边缘位置处凸设构成有多个上齿圈盘突出部,而在多个上齿圈盘突出部的底部均朝向下构成有一上齿圈盘定位柱,而在所述下齿圈盘上并且在对应于多个上齿圈盘定位柱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下齿圈盘定位孔,多个所述上齿圈盘定位柱配合安装在各自所对应的下齿圈盘定位孔之中,从而实现下齿圈盘与上齿圈盘的定位。
12.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上齿圈盘的外周侧边缘位置处还配设有多个上齿圈盘紧固件,多个上齿圈盘紧固件向下穿过上齿圈盘并实现与下齿圈盘的固定连接,从而将上齿圈盘与下齿圈盘固定连接在一起。
13.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齿圈固定板均呈三叉形板件结构构造,且所述齿圈固定板具备有一齿圈固定板铆接部与一齿圈固定板连接部,所述齿圈固定板铆接部贴合设置在所述下齿圈盘的朝向上一侧表面上,且该齿圈固定板铆接部与下齿圈盘通过铆钉件实现铆接固定,而在所述上齿圈盘的外周侧边缘上向内构成有多个与所述齿圈固定板铆接部形状相适应的上齿圈盘配合槽,多个所述齿圈固定板铆接部配合安装在各自所对应的上齿圈盘配合槽之中;而所述齿圈固定板的齿圈固定板连接部则贴合设置在所述上压盘的上压盘连接圈板的朝向上一侧表面上,且该齿圈固定板连接部通过铆钉件与上压盘连接圈板以及转动下盘连接圈板连接固定,从而实现齿圈固定板与上压盘以及转动下盘的固定连接。
14.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齿轮轴ⅰ与第二电机齿轮轴ⅱ均为一体成型件。
15.在本发明在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首先,通过采用第一电机齿轮轴ⅰ以及第二电机齿轮轴ⅱ与下齿圈盘以及上齿圈盘相啮合传动的传动方式,能够保证啮合时没有间隙,锁止强度高,确保在静止状态下时座椅不会随意晃动,保证了乘坐过程中的舒适性,也能够保障转动的平稳并且整体结构简单,不仅降低了制造难度,并且使得内部整体体积大大减小,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通过设置第一电机ⅰ与第二电机ⅱ的双电机模式来实现对于转动盘组件的驱动,双电机确保使用转动平稳,并且传动的扭矩大使得整体运行稳定顺畅,整体结构强度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19.图中:1.固定盘组件、11.固定下盘、111.固定下盘边缘圈板、112.固定下盘斜圈部、113.固定下盘竖向圈板、12.固定上盘、121.固定上盘边缘圈板、122.固定上盘斜圈部、123.固定上盘竖向圈板、124.固定盘连接紧固件;2.转动盘组件、21.转动下盘、211.转动下盘折弯圈板、212.转动下盘斜圈部、213.转动下盘连接圈板、22.上压盘、221.上压盘边缘圈板、222.上压盘斜圈部、223.上压盘连接圈板、224.上压盘连接紧固件;3.电机固定板、31.电机固定板定位座;4.第一电机ⅰ、41.第一电机齿轮轴ⅰ、42.第一电机连接板ⅰ;5.第二电机ⅱ、51.第二电机齿轮轴ⅱ、52.第二电机连接板ⅱ;6.电机轴定位板;7.内齿圈组件、71.下齿圈盘、711.下齿圈盘定位孔、72.上齿圈盘、721.上齿圈盘突出部、722.上齿圈盘定位柱、723.上齿圈盘紧固件、724.上齿圈盘配合槽;8.齿圈固定板、81.齿圈固定板铆接部、82.齿圈固定板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1.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2.请参见图1至图3,示出了一种汽车座椅用双电机转盘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汽车支架或是座椅滑轨上的固定盘组件1、与汽车座椅实现固定连接的转动盘组件2、电机固定板3、一第一电机ⅰ4、一第二电机ⅱ5、电机轴定位板6、内齿圈组件7与多个齿圈固定板8;前述固定盘组件1与转动盘组件2实现相对旋转运动,且固定盘组件1具备有安装在一起的固定下盘11与固定上盘12而前述转动盘组件2具备有固定安装在一起的转动下盘21与上压盘22,前述电机固定板3固定安装在固定下盘11的朝向下一侧表面上并与固定下盘11、固定上盘12均实现固接,前述第一电机ⅰ4与第二电机ⅱ5均固定安装在电机固定板3的下部位置处,且前述第一电机ⅰ4、第二电机ⅱ5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朝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电机齿轮轴ⅰ41、第二电机齿轮轴ⅱ51,前述电机轴定位板6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分别与第一电机齿轮轴ⅰ41、第二电机齿轮轴ⅱ51的顶端端部实现转动配合从而实现第一电机齿轮轴ⅰ41与第二电机齿轮轴ⅱ51两者间的定位,前述内齿圈组件7设置在前述转动盘组件2的内部空间之中,且该内齿圈组件7包括有上下贴合并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下齿圈盘71与上齿圈盘72,前述下齿圈盘71与上齿圈盘72内部均构成有形状大小相同的齿轮部,且前述第一电机齿轮轴ⅰ41、第二电机齿轮轴ⅱ51均与下齿圈盘71以及上齿圈盘72的齿轮部相啮合,多个前述齿圈固定板8均贴合设置在下齿圈盘71的朝向上一侧表面上并与之实现铆接固定,且多个齿圈固定板8远离下齿圈盘71的一部还与转动下盘21以及上压盘22实现固定连接。
23.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固定下盘11具备有一固定下盘边缘圈板111、一固定下盘斜圈部112与一固定下盘竖向圈板113,而前述固定下盘斜圈部112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环件结构并构成在固定下盘边缘圈板111的内侧圆周边缘上,且该固定下盘斜圈部112朝向内侧倾斜延伸设置,而前述固定下盘竖向圈板113则构成在固定下盘斜圈部112的内侧圆周边缘上并朝向下延伸设置;前述固定上盘12具备有一固定上盘边缘圈板121、一固定上盘斜圈部122与一固定上盘竖向圈板123,前述固定上盘边缘圈板121与固定下盘边缘圈板111之间实现铆接固定,前述固定上盘斜圈部122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形环件结构并构成在固定上盘边
缘圈板121的内侧圆周边缘上,且该固定上盘斜圈部122朝向内侧倾斜延伸设置,前述固定上盘竖向圈板123则构成在固定上盘斜圈部122的内侧圆周边缘上并朝向上延伸设置。
24.请参见图1与图3,在前述固定上盘12的固定下盘边缘圈板121的四周转角处还均配设有一固定盘连接紧固件124,多个固定盘连接紧固件124均向下穿过固定下盘11并能够与汽车支架或是座椅滑轨实现固接,从而实现固定盘组件1整体的固定安装。
25.进一步地,前述转动下盘21同样具备有一转动下盘折弯圈板211、一转动下盘斜圈部212与一转动下盘连接圈板213,前述固定上盘竖向圈板123容置在转动下盘折弯圈板211所形成的沟槽之中并与之实现配合,前述转动下盘斜圈部212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形环件结构并构成在转动下盘折弯圈板211的内侧圆周边缘上,且该转动下盘斜圈部212朝向内侧倾斜延伸设置,而前述转动下盘连接圈板213则构成在转动下盘斜圈部212的内侧圆周边缘上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前述上压盘22则具备有一上压盘边缘圈板221、一上压盘斜圈部222与一上压盘连接圈板223,在前述上压盘边缘圈板221的四周转角处还均配设有一上压盘连接紧固件224,多个上压盘连接紧固件224均向上延伸设置并能够与汽车座椅实现固接,从而实现转动盘组件2与汽车座椅的固定安装,前述上压盘斜圈部222呈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环件结构并构成在上压盘边缘圈板221的内侧圆周边缘上,且该上压盘斜圈部222朝向内侧倾斜延伸设置,而前述上压盘连接圈板223则构成在转动上盘斜圈部222的内侧圆周边缘上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且前述上压盘连接圈板223与前述转动下盘连接圈板213之间通过多个紧固件实现固定,从而实现转动下盘21与上压盘22固定连接。
26.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电机固定板3以并行于前述固定下盘11的径向方向的状态延伸设置,且该电机固定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端部上均连接有一电机固定板定位座31,两个电机固定板定位座31均通过铆钉件与前述固定下盘边缘圈板111以及固定上盘边缘圈板121安装在一起,从而实现电机固定板3与固定下盘11以及固定上盘12的固定安装。
27.请重点参见图3,前述第一电机ⅰ4与第二电机ⅱ5的上部分别构成有一第一电机连接板ⅰ42与一第二电机连接板ⅱ52,前述第一电机连接板ⅰ42贴合设置在前述电机固定板3的朝向下一侧表面上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电机固定板3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一电机ⅰ4与电机固定板3的连接固定,同样的,前述第二电机连接板ⅱ52也贴合设置在前述电机固定板3的朝向下一侧表面上并通过多个紧固件与电机固定板3固定在一起从而实现第二电机ⅱ5与电机固定板3的连接固定。
28.在本实施例中,在前述上齿圈盘72的外周侧边缘位置处凸设构成有多个上齿圈盘突出部721,而在多个上齿圈盘突出部721的底部均朝向下构成有一上齿圈盘定位柱722,而在前述下齿圈盘71上并且在对应于多个上齿圈盘定位柱722的位置处开设有多个下齿圈盘定位孔711,多个前述上齿圈盘定位柱722配合安装在各自所对应的下齿圈盘定位孔711之中,从而实现下齿圈盘71与上齿圈盘72的定位。
29.进一步地,在前述上齿圈盘72的外周侧边缘位置处还配设有多个上齿圈盘紧固件723,多个上齿圈盘紧固件723向下穿过上齿圈盘72并实现与下齿圈盘71的固定连接,从而将上齿圈盘72与下齿圈盘71固定连接在一起。
30.进一步地,多个前述齿圈固定板8均呈三叉形板件结构构造,且前述齿圈固定板8具备有一齿圈固定板铆接部81与一齿圈固定板连接部82,前述齿圈固定板铆接部81贴合设置在前述下齿圈盘71的朝向上一侧表面上,且该齿圈固定板铆接部81与下齿圈盘71通过铆
钉件实现铆接固定,而在前述上齿圈盘72的外周侧边缘上向内构成有多个与前述齿圈固定板铆接部81形状相适应的上齿圈盘配合槽724,多个前述齿圈固定板铆接部81配合安装在各自所对应的上齿圈盘配合槽724之中;而前述齿圈固定板8的齿圈固定板连接部82则贴合设置在前述上压盘22的上压盘连接圈板223的朝向上一侧表面上,且该齿圈固定板连接部82通过铆钉件与上压盘连接圈板223以及转动下盘连接圈板213连接固定,从而实现齿圈固定板8与上压盘22以及转动下盘21的固定连接。
31.优选地,前述第一电机齿轮轴ⅰ41与第二电机齿轮轴ⅱ51均为一体成型件。
32.请参阅图1、图2并结合图3,本技术人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通过安装在电机固定板3上的第一电机ⅰ4与第二电机ⅱ5驱动第一电机齿轮轴ⅰ41与第二电机齿轮轴ⅱ51转动,并带动与第一电机齿轮轴ⅰ41以及第二电机齿轮轴ⅱ51相啮合的内齿圈组件7中的下齿圈盘71和上齿圈盘72转动,最终带动齿圈固定板8使得转动盘组件2转动来实现汽车座椅的同心转动,通过第一电机ⅰ4与第二电机ⅱ5驱动小的齿轮轴来带动与之啮合的下齿圈盘71和上齿圈盘72传动,以使转动盘组件2进行平稳转动,传动的扭矩大、传动稳定顺畅,整体结构强度高;且本发明操作简单,并且本装置隐于暗处,在外观上保证了车内的整洁,双电机工作能够保障运行的平稳性,并能够有效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33.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