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1614发布日期:2023-04-29 22:4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无动力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充电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动力充电装置,以及一种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在钢铁行业中,常使用轨道系统用于运输大重量的罐。随着技术的发展,轨道系统更换为采用电能进行驱动。采用电能驱动后,轨道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充电。

2、现有技术中,用于为轨道系统充电的充电装置大体上可以分为无动力滑触式充电装置和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其中,无动力滑触式充电装置的原理是,在不进行充电时,无动力滑触式充电装置是固定不动的。充电时,轨道系统逐渐靠近无动力滑触式充电装置并最终抵压于无动力滑触式充电装置上,以使得轨道系统的受电构件紧密接触无动力滑触式充电装置的电极。无动力滑触式充电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无动力滑触式充电装置是被动受到挤压的,因此电极无法主动适应受电构件的位置,针对某些特殊结构的轨道系统,电极可能根本无法接触到受电构件。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就是针对上述问题的一项改良方案。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的工作流程是,轨道系统运动至特定位置后停止,然后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在自身所具备的驱动部件的自动驱动下,自动向受电构件靠近,并最终使电极抵压到受电构件上。但是,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是对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与轨道系统的运动耦合度要求较高,否则就会在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未脱离轨道系统的电极的情况下,一旦轨道系统自动运动,轨道系统就可能在其运动路径上拉扯或碰撞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从而直接导致轨道系统损坏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由于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普遍是通过电控系统控制而自动运动的,因此为了满足较高的运动耦合度,电控系统就较为复杂,而正是由于电控系统复杂,有动力伸缩式充电装置的整体体积也相应较大,因此存在无法适用于空间较狭窄的场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动力充电装置,该方案既能够解决部分充电装置无法自动接触电极的问题,又能够解决部分充电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同时整体体积过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案所提供的方案如下:

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动力充电装置,包括:

4、触发机构;

5、运动传递机构,连接所述触发机构,所述运动传递机构与所述触发机构同步运动;

6、充电构件,连接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所述运动传递机构运动时驱动所述充电构件同步运动;

7、其中,所述触发机构配置为,主动构件抵压所述触发机构时,所述触发机构被动运动,所述主动构件释放所述触发机构时,所述触发机构主动复位;所述运动传递机构配置为,在所述触发机构运动时,所述运动传递机构驱使所述充电构件靠近受电构件,在所述触发机构复位时,所述运动传递机构驱使所述充电构件远离所述受电构件。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触发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可固定安装于地面;活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且所述运动传递机构连接所述活动件;回弹件,所述回弹件连接于所述活动件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所述回弹件可用于驱使所述活动件复位;其中,所述活动件可被所述主动构件抵压而运动。

9、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活动件包括:安装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抵压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抵压部可被所述主动构件抵压;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运动传递机构;其中,所述安装部、所述抵压部和所述连接部可同步旋转。

10、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以使所述抵压部可绕所述安装部的旋转轴摆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连接;其中,所述抵压部受抵压的部分的摆动半径小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连接位置的摆动半径。

11、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活动件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抵压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主动构件抵压所述滚轮以驱使所述抵压部运动。

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运动传递机构包括:传动件,连接所述触发机构;运动放大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同步运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传动件,以使所述运动放大件可被所述传动件驱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充电构件;并且所述运动放大件配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运动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运动距离。

13、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运动放大件包括:第二支架,固定安装于地面;剪叉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剪叉部件至少其中一端可运动;驱动件,连接于所述剪叉部件并可驱使所述剪叉部件运动;其中,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驱动件所述充电构件连接于所述剪叉部件可运动的一端,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相接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剪叉部件与所述充电构件相接的部分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

14、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运动传递机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剪叉部件可运动的一端,所述充电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15、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缓冲构件。

16、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连接环,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活动连接。

17、作为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传动件包括拉绳。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运动传递机构可使得触发机构和充电构件能够同步运动。而在轨道系统充电完毕后,轨道系统具有松开触发机构的趋势时,触发机构自动复位,使得充电构件自动远离受电构件,从而防止轨道系统运动时与充电构件之间出现运动干涉及碰撞。

19、综上所述,本方案中采用了运动传递机构,而运动传递机构的传动原理是机械传动,因此本方案中运动传递机构和轨道系统具有良好的运动耦合度。同时,本方案所涉及的机构及构件较少,因此有效简化了无动力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从而使得无动力充电装置的整体体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以便适用于较为狭窄的场景。

2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的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主动构件,安装于轨道系统上并随所述轨道系统运动;受电构件,安装于所述轨道系统上并随所述主动构件同步运动;如上任意一项优选方案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中,所述受电构件可与所述充电构件相接,以使所述充电构件可向所述受电构件进行充电。

2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主动构件表面设有碰撞斜面,所述主动构件抵压或释放所述触发机构时,所述碰撞斜面与所述触发机构接触,以使所述触发机构被逐渐地抵压或释放。

22、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以使所述抵压部可绕所述安装部的旋转轴摆动,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抵压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主动构件抵压所述滚轮以驱使所述抵压部运动。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放大件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递机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剪叉部件可运动的一端,所述充电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安装板之间连接有缓冲构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连接环,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活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动力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拉绳。

12.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构件表面设有碰撞斜面,所述主动构件抵压或释放所述触发机构时,所述碰撞斜面与所述触发机构接触,以使所述触发机构被逐渐地抵压或释放。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动力充电装置,包括触发机构、运动传递机构和充电构件。其中,运动传递机构连接触发机构,运动传递机构与触发机构同步运动。充电构件连接于运动传递机构,运动传递机构运动时驱动充电构件同步运动。触发机构配置为,主动构件抵压触发机构时,触发机构被动运动,主动构件释放触发机构时,触发机构主动复位。运动传递机构配置为,在触发机构运动时,运动传递机构驱使充电构件靠近受电构件,在触发机构复位时,运动传递机构驱使充电构件远离受电构件。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勇,石能卡,李秋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赛迪奇智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