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阀、制动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2356发布日期:2022-06-21 19:3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控制阀、制动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阀、制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指出,在车辆的制动系统中,增压阀对于车辆的制动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增压阀仍然存在着回流特性较差等技术问题,会影响车辆的制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回流特性得到加强,有利于提升车辆制动性能。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控制阀的制动系统。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制动系统的车辆。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控制阀,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供液装置、轮缸以及所述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内形成有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的一端适于与所述供液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另一端适于与所述轮缸连通;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包括第一阀芯和多个第二阀芯,所述第一阀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液流通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芯与多个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阀芯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通断。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阀,通过设置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在轮缸需要增压时,可以使得供液装置内的制动液通过第一液流通道流向轮缸,在轮缸需要减压时,可以使得轮缸内的制动液通过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快速回流至供液装置内,如此,使得控制阀的回流特性得到加强,回流更加稳定,可以实现精准快速地控制和调整汽车车轮的制动压力,改善车辆的操控性,提高用户驾乘体验。
8.在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阀芯适于双向导通所述第一液流通道,所述第二阀芯构造成仅在制动液从所述轮缸回流至所述供液装置时导通所述第一液流通道。
9.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组件包括:过渡套,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液流通道均沿所述过渡套的轴向延伸且沿所述过渡套的径向内外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液流通道位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的外侧,所述过渡套上还形成有第一过流口和第二过流口,所述第一过流口形成于过渡套的轴向一端,所述第二过流口形成于所述过渡套的周壁,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过流口与所述供液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流口与所述轮缸连通;阀囊,所述阀囊套设于所述过渡套的与所述第一过流口相对的一端,所述阀囊与所述过渡套共同限定出活动腔,所述活动腔沿所述过渡套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沿轴向相对,所述第一阀芯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活动腔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液流通道。
10.更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节流件,所述节流件设于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内,所述节流件上形成有节流口,所述第一阀芯适于可分离地配合于所述节流口,所述第一阀芯封堵所述节流口时关闭所述第一液流通道,所述第一阀芯脱离所述节流口时打开所述第一液流通道。
11.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所述第一阀芯包括:阀杆,所述阀杆设于所述节流件的背离所述第一过流口的一侧,所述阀杆邻近所述节流件的的一端形成有适于封堵所述节流口的堵头;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所述阀杆的外侧,所述弹性复位件的沿轴向的两端分别和所述阀杆的轴肩以及所述过渡套的轴肩抵接;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阀杆的背离所述节流件的一端且与所述阀杆抵接,所述驱动件适于在电磁力的驱动下沿所述过渡套的轴向运动以带动所述阀杆打开或关闭所述节流口。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从所述第一过流口至所述第二过流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截面积减小,所述第二阀芯形成为阀球,所述阀球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内,所述阀球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邻近所述第一过流口的一端的直径且大于所述第二液流通道的邻近所述第二过流口的一端的直径。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包括过渡套,所述过渡套上形成有第一过流口和第二过流口,所述第一过流口形成于过渡套的轴向一端,所述第二过流口形成于所述过渡套的周壁,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过流口与所述供液装置连通,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液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过流口与所述轮缸连通,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一过流口以过滤流经所述第一过流口的制动液中的杂质;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设于所述第二过流口以过滤流经所述第二过流口的制动液中的杂质。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制动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控制阀。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控制阀,有利于改善制动以及解除制动效率,从而提高操控性。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动系统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阀芯打开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制动液适于从所述供液装置经过所述第一液流通道流入所述轮缸;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阀芯打开所述第一液流通道,每个所述第二阀芯打开对应的所述第二液流通道,制动液适于从所述轮缸分别经过所述第一液流通道和多个所述第二液流通道回流至所述供液装置。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制动系统。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的制动系统,有利于提升操控性和驾驶安全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阀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阀的剖面图;
22.图3是图1中所示的控制阀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控制阀100:
25.阀体组件1,过渡套11,第一液流通道111,第二液流通道112,第一过流口113,第二过流口114,活动通道115,阀囊12,节流件13,节流口131,
26.阀芯组件2,第一阀芯21,阀杆211,堵头2111,弹性复位件212,驱动件213,第二阀芯22,
27.第一过滤件3,第二过滤件4。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控制阀100。
30.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控制阀100,可以是用于车辆的制动系统的增压阀,车辆的制动系统包括供液装置(图未示出)、轮缸(图未示出)以及控制阀100,控制阀100设在供液装置和轮缸之间,控制阀100可以在轮缸需要增压、保压或减压时控制或调整供液装置与轮缸之间的制动液流动情况。其中,控制阀100可以包括:阀体组件1和阀芯组件2。
31.具体而言,阀体组件1内形成有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此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中,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的一端适于与供液装置连通,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的另一端适于与轮缸连通,也就是说,第一液流通道111的一端和供液装置连通且另一端和轮缸连通,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中的每一个的一端与供液装置连通且另一端和轮缸连通,同时,第一液流通道111和每个第二液流通道112均构成并联布置。
32.阀芯组件2可以包括第一阀芯21和多个第二阀芯22,其中,第一阀芯21可以用于控制第一液流通道111的通断,第二阀芯22与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一一对应,每个第二阀芯22可以用于控制对应的第二液流通道112的通断。
33.例如图2所示,阀体组件1内形成有一个第一液流通道111和两个第二液流通道112,其中,第一液流通道111形成于阀体组件1的沿径向的中部,两个第二液流通道112对称分布于第一液流通道111的沿径向的两侧,第一液流通道111和第二液流通道112均沿阀体组件1的轴向延伸,第一液流通道111和两个第二液流通道112的下端均与供液装置连通,第一液流通道111和两个第二液流通道112的另一端均和轮缸连通。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阀100的工作过程如下:在车辆制动时,轮缸需要增压,此时可以控制第一阀芯21打开第一液流通道111,使得供液装置中存储的制动液可以从供液装置侧流向轮缸侧;在车辆解除制动时,轮缸需要减压,此时可以控制第一阀芯21打开第一液流通道111,控制两个第二阀芯22分别打开两个第二液流通道112,以使轮缸内的制动液可以通过多个液流通道(包括上述的第一液流通道111和第二液流通道112)快速回流至供液装置内;在轮缸需要保压时,可以控制第一阀芯21关闭第一液流通道111,第二阀芯22
关闭第二液流通道112,从而隔断供液装置和轮缸之间的制动液流动。
3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阀100,通过设置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在轮缸需要增压时,可以使得供液装置内的制动液通过第一液流通道111流向轮缸,在轮缸需要减压时,可以使得轮缸内的制动液通过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快速回流至供液装置内,如此,使得控制阀100的回流特性得到加强,回流更加稳定,可以实现精准快速地控制和调整汽车车轮的制动压力,改善车辆的操控性,提高用户驾乘体验。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第一阀芯21适于双向导通第一液流通道111,第二阀芯22构造成仅在制动液从轮缸回流至供液装置时导通第二液流通道112,具体而言,在制动液从供液装置流向轮缸或者制动液从轮缸回流向供液装置时,第一阀芯21均可以打开第一液流通道111,以确保制动液地顺利流通,而第二阀芯22则仅在制动液从轮缸向供液装置回流时导通第二液流通道112,从而配合第一液流通道111使得制动液回流时的流通效率更高,以便于轮缸快速减压,车辆快速解除制动。
37.进一步地,参考图1和图2,阀体组件1可以包括:过渡套11和阀囊12。其中,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均沿过渡套11的轴向延伸,并且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中的每个均沿过渡套11的径向内外间隔设置,第二液流通道112位于第一液流通道111的外侧。过渡套11上还形成有第一过流口113和第二过流口114,其中,第一过流口113形成于过渡套11的轴向一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过渡套11的下端),第二过流口114形成于过渡套11的周壁,第二过流口114可以包括与第二液流通道112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通过第一过流口113与供液装置连通,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通过第二过流口114与轮缸连通。
38.阀囊12套设于过渡套11的与第一过流口113相对的一端,阀囊12可以和过渡套11焊接。阀囊12与过渡套11共同限定出活动腔,活动腔沿过渡套11的轴向延伸,活动腔可以与第一液流通道111沿轴向相对,第一阀芯21可运动地设于活动腔以打开或关闭第一液流通道111,如此,本实施例的阀体组件1仅设置过渡套11和阀囊12,使得过渡套11可以集成相关技术中的过渡套和阀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简化整体结构,更容易提高整体的密封性,减少漏液以及由此带来的能量损耗。
39.例如图2所示,过渡套11的内侧限定出活动通道115,活动通道115沿过渡套11的轴向延伸且与第一液流通道111相对且连通,阀囊12与过渡套11实现配合后,阀囊12的内腔和过渡套11的活动通道115共同组成活动腔,以便于第一阀芯21在活动腔内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液流通道111的打开或关闭。
40.更进一步地,阀体组件1还可以包括:节流件13。其中,节流件13设于第一液流通道111内,节流件13上形成有节流口131,第一阀芯21适于可分离地配合于节流口131,第一阀芯21封堵节流口131时关闭第一液流通道111,第一阀芯21脱离节流口131时打开第一液流通道111,由此,通过将节流件13设在第一液流通道111内,使得制动液在流经第一液流通道111内必须经过节流口131,而节流口131的流通面积小于第一液流通道111的流通面积,使得第一阀芯21更容易控制节流口131的开闭,也有助于缩小第一阀芯21的体积,更容易制造和装配。
41.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参考图2,第一阀芯21包括:阀杆211、弹性复位件212和驱动
件213。其中,阀杆211设于节流件13的背离第一过流口113的一侧,阀杆211邻近节流件13的的一端形成有适于封堵节流口131的堵头2111;弹性复位件212套设于阀杆211的外侧,弹性复位件212的沿轴向的两端分别和阀杆211的轴肩以及过渡套11的位于活动通道115内的轴肩抵接;驱动件213设于阀杆211的背离节流件13的一端且与阀杆211抵接,驱动件213适于在电磁力的驱动下沿过渡套11的轴向运动以带动阀杆211打开或关闭节流口131,如此,使得第一阀芯21可以实现控制第一液流通道111通断的目的。
42.例如图2所示,阀杆211设于过渡套11的活动通道115内,阀杆211位于节流件13的上侧,阀杆211邻近节流件13的一端形成有堵头2111,堵头2111可以为球形或锥形,阀杆211的侧壁形成有第一轴肩,第一轴肩由阀杆211的侧壁沿径向向外凸起形成,过渡套11的活动通道115内形成有向内凸起的第二轴肩,在阀杆211配合与活动通道115内时,弹性复位件212即弹簧的两端分别和第一轴肩以及第二轴肩抵接,驱动件213设于阀杆211的上侧,驱动件213可运动地设于阀囊12的内腔,驱动件213可以是柱状的衔铁,阀囊12的外侧或内侧可以设有环绕衔铁的感应线圈,在感应线圈通电时,衔铁在电磁力的驱动下沿轴向驱动,并驱动阀杆211向靠近节流口131的方向运动直到堵头2111封堵节流口131,第一液流通道111被关闭,同时,在此过程中,弹性复位件212被压缩以储存弹性势能。在节流口131需要打开时,感应线圈断电,此时,在弹性复位件212的作用下,阀杆211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节流口131被打开,制动液可以从第一液流通道111流过。
4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在大致沿过渡套11的轴向且从第一过流口113至第二过流口114的方向上,第二液流通道112的截面积减小,例如,第二液流通道112的截面积可以逐渐减小,也可以是阶段式减小,第二阀芯22形成为阀球,阀球可移动地设于第二液流通道112内,阀球的直径小于第二液流通道112的邻近第一过流口113的一端的直径且大于第二液流通道112的邻近第二过流口114的一端的直径,如此,在供液装置向轮缸内供液时,由于制动液的作用使得第二阀芯22阻塞第二液流通道112,而在轮缸向供液装置回流制动液时,制动液的作用可以使得第二阀芯22导通第二液流通道112,如此,第二液流通道112被构造成单向导通,形成为单向阀结构,由此,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阀体组件1包括过渡套11,过渡套11上形成有第一过流口113和第二过流口114,第一过流口113形成于过渡套11的轴向一端,第二过流口114形成于过渡套11的周壁,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通过第一过流口113与供液装置连通,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通过第二过流口114与轮缸连通,控制阀100还包括:第一过滤件3和第二过滤件4。其中,第一过滤件3设于第一过流口113,这样,第一过滤件3可以过滤流经第一过流口113的制动液中的杂质;第二过滤件4设于第二过流口114,这样,第二过滤件4可以过滤流经第二过流口114的制动液中的杂质,如此,既可以防止供液装置和轮缸中的杂质颗粒进入彼此以及控制阀100内,从而提高控制阀100的工作寿命,减少制动系统的故障率。
45.进一步地,第一过滤件3可以形成为适于嵌设于第一过流口113内的过滤网,第一过滤件3可以覆盖第一过流口113,以确保第一过滤件3可以良好地对制动液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入控制阀100的内部;第二过滤件4可以形成为适于套设于过渡套11外侧的环形过滤网,第二过滤件4覆盖第二过流口114,这样,可以过滤掉轮缸内的杂质,以防止轮缸内的杂质进入控制阀100,从而达到延长控制阀100的使用寿命的效果。可选地,第一过滤件3可以
设置于第二液流通道112的正下方,并且,第二液流通道112在参考面内的投影可以位于第一过滤件3在参考面的投影内,参考面与过渡套1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一过滤件3与第二液流通道112在轴向上间隔开,以便于制动液在第二液流通道112和第一过流口113之间的顺利流通,同时,第一过滤件3可以起到对第二阀芯22的限位作用,以防止第二阀芯22脱落。
46.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动系统。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控制阀100。
48.具体而言,制动系统可以包括供液装置(图未示出)、轮缸(图未示出)以及控制阀100,控制阀100设在供液装置和轮缸之间,以在轮缸需要增压、保压或减压时控制或调整供液装置与轮缸之间的制动液流动情况,例如,在轮缸需要增压时,控制阀100可以确保供液装置中的制动液通过控制阀100流至轮缸,在轮缸需要减压时,控制阀100可以使得轮缸内的制动液也更快的速度回流至供液装置,在轮缸需要保压时,控制阀100可以控制轮缸和供液装置之间的制动液流动中断。
4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系统,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阀100,有利于改善制动以及解除制动效率,从而提高操控性。
5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制动系统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阀芯21打开第一液流通道111,制动液适于从供液装置经过第一液流通道111流入轮缸,此时,轮缸可以实现增压,从而提高车轮的制动压力,以实现车辆制动;在第二状态下,第一阀芯21打开第一液流通道111,每个第二阀芯22打开对应的第二液流通道112,制动液适于从轮缸分别经过第一液流通道111和多个第二液流通道112回流至供液装置,此时,轮缸可以实现快速减压,从而有利于车辆快速解除制动,以提高加速能力。如此,使得车辆的制动系统的控制更加灵敏迅捷,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当轮缸需要保压时,可以控制第一阀芯21和第二阀芯22分别关闭第一液流通道111和第二液流通道112,以隔断供液装置和轮缸之间的制动液流动。
51.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制动系统。
5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制动系统,有利于提升操控性和驾驶安全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