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叉车集成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8678发布日期:2023-05-11 23:2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叉车集成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叉车,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叉车集成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叉车的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对于叉车的环保、高效、可靠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叉车动力系统方案技术路线单一,大多采用单电机动力系统或双电机独立动力系统,不能同时满足电机长期高效运行和短时大功率运行,不能充分利用电机的空闲时间。且现有技术未能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针对叉车这一车辆领域进行动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叉车集成动力装置,针对叉车这一车辆领域进行动力优化。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叉车集成动力装置,包括动作油路、电机组、水冷板、连接腔、传动装置总成、液压机构以及控制器,其中:

3、所述电机组包括油泵电机和驱动电机,所述油泵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紧邻设置;

4、所述水冷板沿所述电机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油泵电机接触;

5、所述连接腔设置于所述电机组输出端;

6、所述传动装置总成包括双输入变速箱、第一齿式离合器、第二齿式离合器、第三齿式离合器、减速器、差速器;

7、所述双输入变速箱、所述第一齿式离合器、所述第二齿式离合器、所述第三齿式离合器设置于所述连接腔内;

8、所述减速器设置于所述连接腔远离所述单向阀的侧壁上;

9、所述差速器设置于所述减速器远离所述连接腔的一侧;

10、所述液压机构包括液压泵、液压阀组、油箱、液压马达-泵以及蓄能器;

11、所述液压泵设置于所述连接腔远离所述电机组的一侧,且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油泵电机连接,所述液压泵出口端与所述液压阀组连接;

12、所述液压阀组包括油路板、单向阀、压力传感器以及沿所述油泵电机向所述驱动电机方向依次设置的二位二通换向阀、比例溢流阀、三位三通换向阀、二位四通换向阀;

13、所述油路板设置于所述水冷板远离所述电机组的一侧;

14、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油路板靠近所述油泵电机的一侧;

15、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单向阀上;

16、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所述比例溢流阀、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设置于所述油路板远离所述水冷板的一侧;

17、所述油箱与所述液压泵进口端连接;

18、所述液压马达-泵设置于所述连接腔远离所述电机组的一侧,且所述液压马达-泵通过所述连接腔内沿所述液压马达-泵向所述驱动电机方向,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三齿式离合器、双输入变速箱、所述第一齿式离合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19、所述蓄能器与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相连;

20、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油路板远离所述电机组的一侧。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的p口、所述比例溢流阀的p口、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的p口均与所述单向阀的出口相连;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的b口与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的p口相连;所述比例溢流阀的t口通往所述油箱;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的t口通往所述油箱,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的a口与b口分别与所述液压马达-泵两端连接。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油路板包括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第四管口、第五管口、第六管口、第七管口以及第八管口,其中:

23、所述第一管口设置于所述油路板安装有所述单向阀的侧壁上;

24、所述油路板上与所述电机组同侧的侧壁上,沿所述油泵电机向所述驱动电机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管口、所述第三管口、所述第四管口、所述第五管口;

25、所述第六管口设置于所述油路板远离所述第五管口的侧壁上,且所述第六管口与所述第五管口相对;

26、所述第七管口设置于所述油路板远离所述单向阀的侧壁上;

27、所述第八管口设置于所述第七管口下方。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五管路、第六管路、第七管路以及若干通油孔,其中:

29、所述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管口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0、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和与所述比例溢流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1、所述第二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七管口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2、所述第二管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和与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3、所述第三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二管口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4、所述第四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三管口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比例溢流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5、所述第五管路一端与所述第四管口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6、所述第六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五管口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7、所述第七管路一端与所述第六管口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连通的所述通油孔。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管口通往所述单向阀,所述第二管口通往所述蓄能器,所述第三管口和第八管口均通往所述油箱,所述第四管口通往动作油路,所述第五管口和所述第六管口分别通往所述液压马达-泵的两端,所述第七管口设置有密封堵头。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双输入变速箱包括联合动力轴和驱动输出轴,其中:

40、所述联合动力轴通过所述第一齿式离合器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联合动力轴通过所述第三齿式离合器与所述液压马达-泵连接;

41、所述驱动输出轴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齿式离合器与所述联合动力轴连接,所述驱动输出轴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连接。

4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还包括防尘盖,所述防尘盖罩设在所述控制器上。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齿式离合器、所述第二齿式离合器、所述第三齿式离合器上均安装有一个电磁拔叉。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油泵电机、所述驱动电机、所述二位二通换向阀、所述比例溢流阀、所述三位三通换向阀、所述二位四通换向阀、所述第一齿式离合器的电磁拨叉、所述第二齿式离合器的电磁拨叉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齿式离合器的电磁拨叉分别电性连接。

4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6、1、本实用新型将电机组、水冷板、连接腔、液压机构、传动装置总成集成在一起,不仅减少了占用空间,且可以实现联合动力驱动;并根据实际工况,实施相应的工作模式。

47、2、本实用新型液压机构作为电机组的缓冲,避免了同轴双动力输入的条件下,动力源转速的互相干扰问题;其中,液压马达-泵只提供辅助动力,其转速受车辆速度控制,车辆速度受控于所述驱动电机。

48、3、本实用新型通过比例溢流阀的压力和油泵电机的转速的配合,将比例溢流阀作为压力调控阀使用,实现对油液压力的主动调节;当车辆负载较大或爬坡动力不足,总驱动力矩超过所述驱动电机的健康负载力矩时,比例溢流阀实现扭矩负载的主动分配,提高驱动电机工作寿命;当驱动电机损坏时,驱动电机无法工作,此时液压马达-泵作为马达使用,并通过比例溢流阀对油液压力的主动调节,为整车提供更加平稳可调的驱动力,优化行车体验。

49、4、本实用新型防尘罩对控制器进行进一步保护,改善了控制器工作环境,提高了控制器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