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6845发布日期:2022-12-03 00:0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目前,很多车辆在车钥匙的设计上别出心裁,外形追求小巧个性,以至于电子钥匙与机械钥匙无法一体安装,只能采用分离式设计。
3.那么当车辆长期停放而导致电瓶亏电时,因现有的很多车辆都是采用电子钥匙与机械钥匙的分离式设计,导致车主在车载电瓶亏电的情况下往往由于未随身携带机械钥匙而无法打开车门及发动机罩,以至于无法对电瓶进行搭电,给车主用车带来很大的不便。
4.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当车辆的车载电瓶亏电,而车主因未携带机械钥匙无法打开车门及发动机罩,从而无法对车载电瓶进行搭电的时候,如何在不打开发动机罩的情况下快速对车载电瓶进行应急充电以保证车辆的正常启动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安装在所述车身内的车载电瓶以及与所述车载电瓶电连接的充电端子,其中,所述充电端子安装在靠近所述车身的a柱的位置。
7.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端子安装在所述a柱与所述车身的发动机罩的连接处。
8.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将所述充电端子遮盖以使所述充电端子隐藏起来。
9.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饰件为用于遮盖所述a柱的流水槽的角饰条。
10.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装饰件与所述车身卡接固定。
11.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还包括防水件,所述防水件罩设在所述充电端子的外侧。
12.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件为防水壳。
13.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紧密抵靠在所述充电端子上。
14.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结构为粘贴在所述防水壳的内壁上的密封垫。
15.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为电动车辆。
16.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身、安装在所述车身内的车载电瓶以及与所述车载电瓶电连接的充电端子,其中,所述充电端子安装在靠近所述车身的a柱的位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使车辆在车载电瓶亏电的情况下,通过安装在车身上的充电端子与应急电源快速连接,实现应急电源对车载电瓶的快速充电,不再需要打开发
动机罩连接车载电瓶即可进行充电,使充电过程快速便捷。
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端子安装在所述a柱与所述车身的发动机罩的连接处。通过这样的设置,首先,充电端子的安装位置靠近车身侧面,方便其能够快速与应急电源连接并进行充电,其次,充电端子的安装位置靠近车载电瓶的位置,便于布线,同时减少了连接线束的使用,节约成本。最后,防止充电端子与车内其他部件之间互相干扰。
18.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上的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将所述充电端子遮盖以使所述充电端子隐藏起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将充电端子密封在车身内部,使其与外部隔离,避免其因暴露在外而遭受外界杂质或雨水的侵袭,提高了充电端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使车身的外观光滑整洁,降低车身的风阻系数。
19.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装饰件为用于遮盖所述a柱的流水槽的角饰条。通过这样的设置,充分发挥所述角饰条的挡水功能,实现一件多用,无需为充电端子单独设计新的遮盖部件,节约开发成本。
20.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装饰件与所述车身卡接固定。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装饰件的快速拆装,从而实现在车辆亏电时,快速地将装饰件拆下并将应急电源与充电端子对接进行充电,另外,卡接结构还具有装配简单、连接稳固、不易损坏等优点。
21.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还包括防水件,所述防水件罩设在所述充电端子的外侧。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防止外部水流进入充电端子后对充电端子和车载电瓶等车内电器设备造成损害。
22.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防水件为防水壳。通过这样的设置,将防水件设置为防水壳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装、防水效果好等优点。
23.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紧密抵靠在所述充电端子上。通过这样设置,利用密封结构将防水壳的内壁与充电端子之间的缝隙完全封住,进一步提高了防水壳的密封效果,保证了充电端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了充电端子的使用寿命。
24.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为粘贴在所述防水壳的内壁上的密封垫。通过这样的设置,因密封垫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密封效果好的特点,所以密封垫的使用保证了充电端子与防水壳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防水壳的防水效果,大大增强了充电端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充电端子与车载电瓶的安装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充电端子安装位置示意图一;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充电端子安装位置示意图二;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防水件与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列表:
31.1、车身;11、a柱;12、发动机罩;2、车载电瓶;3、充电端子;4、装饰件;5、防水件;51、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的很多车辆都是采用电子钥匙与机械钥匙的分离式设计,导致车主在车载电瓶亏电的情况下往往由于未随身携带机械钥匙而无法打开车门及发动机罩,以至于无法对电瓶进行搭电,给车主用车带来很大的不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旨在通过在车身外侧设置能够与车载电瓶电连接的充电端子,使其与应急电源快速连接实现对车载电瓶的快速充电。
36.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车身1、安装在所述车身1内的车载电瓶2以及与所述车载电瓶2电连接的充电端子3,其中,所述充电端子3安装在靠近所述车身1的a柱11的位置。
37.通过将充电端子3设置为一端与车载电瓶2电连接,另一端能够与外接的应急电源连接,并将其安装在靠近车身a柱11的位置,使车辆在车载电瓶2亏电的情况下,通过安装在车身1上的充电端子3与应急电源快速连接,实现应急电源对车载电瓶2的快速充电,不再需要打开发动机罩12连接车载电瓶2即可进行充电,使充电过程快速便捷。
38.示例性地,当车辆由于长期放置导致车载电瓶2亏电时,同时车主又没有随身携带机械钥匙,致使车门无法打开,又因为发动机罩12的开启机构设置在驾驶室内,所以无法进入驾驶室来开启发动机罩12,这时,车主只需准备一个外接电源,并将外接电源与车身1外侧的充电端子3连接后就可以对车载电瓶2进行充电了,此过程简单快捷,无需打开发动机罩12就能实现。
39.优选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端子3安装在所述a柱11与所述车身1的发动机罩12的连接处。
40.具体地,首先,a柱11与所述车身1的发动机罩12的连接处靠近车身1外侧,方便充电端子3能够快速与外接的应急电源连接并充电,因此,不论是便携式的应急电源还是固定设置在路边的充电桩,其充电线均能够轻松够到充电端子3的位置并与其连接;其次,车载电瓶2通常被设置在发动机舱内,a柱11与所述车身1的发动机罩12的连接处靠近车载电瓶2在发动机舱内的安装位置,因此,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方便在车内布置用于连接车载电瓶2与充电端子3的连接线束,能够有效缩短连接线束的使用长度,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最后,a柱11与所述车身1的发动机罩12的连接处安装的零部件较少,有足够的的空间放置充电端子3,同时还避免了充电端子3与其他部件之间互相干扰。
41.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将充电端子3设置在靠近a柱11的任何
位置,如a柱11与车顶的连接处,或者,a柱11与发动机罩12的连接处等等,只要是能够实现外接电源通过与充电端子3对接为车载电瓶2充电的效果即可。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案优选将充电端子3设置在a柱11与发动机罩12的连接处。
42.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优选将充电端子3与车载电瓶2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的同一侧,这样的设置可以将连接二者的线束长度降到最低,进一步节约制造成本。
43.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身1上的装饰件4,所述装饰件4将所述充电端子3遮盖以使所述充电端子3隐藏起来。
44.装饰件4的设置,是为了在车辆不需要应急充电的时候,将充电端子3遮挡在车身1内部,使其与外部隔离,避免其暴露在外遭受外界杂质或雨水的侵袭,不仅提高了充电端子3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还能使车身1的外观光滑整洁,降低车身1的风阻系数。
45.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装饰件4为用于遮盖所述a柱11的流水槽的角饰条。
46.具体地,因a柱11的流水槽的角饰条恰好位于a柱11与车身1的发动机罩12的连接处,且所述角饰条可以快速拆装并能当做遮盖件使用,因此,将装饰件4设置为用于遮盖所述a柱11的流水槽的角饰条,能够充分发挥所述角饰条的挡水功能,实现了一件多用,无需再为充电端子3单独设计专门的遮盖件,节约了开发成本。
47.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装饰件4与所述车身1卡接固定。
48.将所述装饰件4与所述车身1通过卡接的形式固定,一方面,便于装饰件4的快速拆装,从而实现在车辆亏电时,能够快速地将装饰件4拆下,并通过充电端子3与应急电源对接进行快速充电,另一方面,卡接结构具有装配简单、连接稳固、成本低廉、不易损坏等优点,适合在产业上大规模应用。
49.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他连接形式将装饰件4与车身1固定,例如,采用螺栓连接的形式固定,或者,采用一端铰接另一端开启的形式固定,只要是能够实现装饰件4的快速打开即可,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卡接的形式。
50.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还包括防水件5,所述防水件5罩设在所述充电端子3的外侧。
51.由于车辆日常的使用场景和行驶环境复杂多变,很多时候都会与水相伴,例如遇到雨雪天气或者是通过较深的积水路段,再或者是去洗车店洗车等等都存在着充电端子被水侵袭腐蚀的风险,因此,防水性能也是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52.由于充电端子3内部的金属导片是直接暴露在充电端子3外部的,且不能与水接触,因此,防水件5的设置能够防止外部水流进入充电端子3后对充电端子3和车载电瓶2等车载电器设备造成损害,保证了充电端子3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53.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将防水件5设置为防水盖,或者,设置为防水壳,只要是能够实现保护充电端子3不受雨水侵袭的效果即可,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4.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件5为防水壳。
55.通过将防水件5设置为与充电端子3的尺寸相适配的防水壳,使防水壳与充电端子
3紧密套接,因防水壳与充电端子3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实现了其对充电端子3较好的包裹效果,获得更好的防水效果;同时,防水壳还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的优点,利于快速取下进行充电。
56.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防水壳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结构51,所述密封结构51紧密抵靠在所述充电端子3上。
57.通过在防水壳的内壁上设置密封结构51,利用密封结构51将防水壳的内壁与充电端子3之间的缝隙完全封住,使其密封性大大加强,进一步提高了防水壳的防水效果,从而有效保证了充电端子3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了充电端子3的使用寿命。
58.示例性地,防水壳可以采用绝缘的橡胶材质或是软性塑料材质等等。
59.优选地,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结构51为粘贴在所述防水壳的内壁上的密封垫。
60.通过这样的设置,因密封垫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密封效果好的特点,所以密封垫的使用保证了充电端子3与防水壳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其防水效果,大大增强了充电端子3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61.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灵活地将密封结构51设置为密封圈等等,只要是能够提升密封效果即可,这种灵活地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案优选使用密封垫作为防水壳与充电端子3之间的密封结构。
62.示例性地,所述密封结构51可以由绝缘的橡胶或软性塑料材质制成。
63.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