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6185发布日期:2023-06-17 23:41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所配备电池容量均为50-60kw.h,且受外部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新能源汽车使用局限性较多。

2、新能源汽车实现增程的方式现在仅有串混联动(增程式)或是汽车电池组在换电站整体进行更换,这两种方式。

3、串混联动利用石化燃料发电后反向充电给电池或电机提供汽车动力,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也较为笨拙。

4、换电站整体更换电池需要车体设计时就需要进行模块化设计,使用范围狭小,且换电站本身就需要较专业的设施设备,设备造价高昂且车体需要特别设计,通用性差,推广条件限制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不能换电且有增程需要的电动汽车,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移动状态下充电,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包括电源管理机构、可堆叠电池机构和汽车充电线;所述电源管理机构,包括电源管理壳体,在电源管理壳体内设有电源管理模块;在电源管理壳体的前端面设有交流充电接口、直流充放电接口和电源开关;交流充电接口、直流充放电接口和电源开关分别与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电源管理壳体的后端面设有至少一组连接端子i,连接端子i与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

4、所述可堆叠电池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可堆叠电池包,每个所述可堆叠电池包均包括电池安装壳体,电池安装壳体内安装有电池模组和端子固定卡,端子固定卡与电池模组电性连接;

5、电池安装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至少一组端子连接口;

6、端子连接口与端子固定卡对应;

7、在电池安装壳体的后端面设置有至少一组堆叠连接端子,堆叠连接端子与电池模组电性连接;

8、连接端子i通过端子连接口与端子固定卡电性插接;汽车充电线与直流充放电接口插拔式连接。连接端子i与端子固定卡插接后使电源管理模块与电池模组之间实现了电性连接,外部电源通过电源管理壳体上设置的交流充电接口、直流充放电接口在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下可以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汽车充电线一端连接在直流充放电接口,另一端与汽车充电接口连接,电池模组在电源管理模块的控制下可以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每组所述连接端子i包括正极端子i和负极端子i;正极端子i和负极端子i分别与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可堆叠电池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堆叠电池包,相邻可堆叠电池包之间通过堆叠连接端子和端子连接口电性插接。根据实际备用电源的需求,选择多个可堆叠电池包依次相互插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充足的备用电源。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每组所述端子连接口包括正极端子接口和负极端子接口;每组所述堆叠连接端子,包括堆叠正极端子和堆叠负极端子;堆叠正极端子和堆叠负极端子均与电池模组电性连接。堆叠连接端子的设置使可堆叠电池包之间插接成为可能,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备用电池的容量。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电源管理壳体的后端面设有定位销,在电池安装壳体的前端面设置有定位销孔;在电池安装壳体的后端面设有定位销;定位销孔与电源管理壳体的定位销或相邻电池安装壳体的定位销插接。定位销和定位销孔的设置能够确保插接时,一方面使连接端子i和端子连接口的插接、堆叠连接端子与端子连接口的插接不会发生位移,另一方面使电源管理机构和可堆叠电池机构连接稳固。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电源管理壳体的定位销高于连接端子i;电池安装壳体的定位销高于堆叠连接端子。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电源管理壳体的前端面设有电量显示屏。

1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交流充电口和直流充放电口,可以根据充电需求,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电池管理机构通过国标的汽车充电线给新能源汽车供电,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且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后备箱或车内,降低了外部温度的影响。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管理机构、可堆叠电池机构和汽车充电线;所述电源管理机构,包括电源管理壳体(100),在电源管理壳体(100)内设有电源管理模块;在电源管理壳体(100)的前端面设有交流充电接口(101)、直流充放电接口(102)和电源开关(103);交流充电接口(101)、直流充放电接口(102)和电源开关(103)分别与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电源管理壳体(100)的后端面设有至少一组连接端子i,连接端子i与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连接端子i包括正极端子i(104)和负极端子i(105);正极端子i(104)和负极端子i(105)分别与电源管理模块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堆叠电池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堆叠电池包,相邻可堆叠电池包之间通过堆叠连接端子和端子连接口电性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端子连接口包括正极端子接口(204)和负极端子接口(205);每组所述堆叠连接端子,包括堆叠正极端子(206)和堆叠负极端子(207);堆叠正极端子(206)和堆叠负极端子(207)均与电池模组(201)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源管理壳体(100)的后端面设有定位销(3),在电池安装壳体(200)的前端面设置有定位销孔(4);在电池安装壳体(200)的后端面设有定位销(3);定位销孔(4)与电源管理壳体(100)的定位销或相邻电池安装壳体(200)的定位销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管理壳体(100)的定位销高于连接端子i;电池安装壳体(200)的定位销(3)高于堆叠连接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源管理壳体(100)的前端面设有电量显示屏(10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增程装置,包括电源管理机构、可堆叠电池机构和汽车充电线;电源管理机构和可堆叠电池机构插接式电性连接,并通过汽车充电线使可堆叠电池机构给新能源汽车供电,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并且电源管理机构有交流充电口和直流充放电口,可以根据充电需求,选择交流充电或直流充电对电池模组进行充电;并且本技术放置在后备箱或车内,降低了外部温度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金志民,姜润强,金周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金志民
技术研发日:2022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