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及发动机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8557发布日期:2022-09-27 22:4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及发动机系统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配置有该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发动机系统,以及一种装配有该发动机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燃料供给装置是指用来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装置,其主要包括用于储存燃料的燃料箱,与燃料箱内部连通用于向燃料箱补充燃料的加油管,以及用于向发动机供给燃料的供油管。并且为了防止燃料箱内的燃料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振荡溅出或挥发逸出,多于燃料供给装置中设置有与燃料箱内部连通的碳罐,以对燃料箱内挥发逸出的汽油蒸汽进行吸附。
3.现有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大多只设计有一个燃料箱来储存燃料,为了尽可能的提升燃料箱的容量,以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多将燃料箱的体积尽可能做大。但受限于车辆内的布置空间的限制,规则形状的燃料箱往往不能满足车辆对燃料箱的容量需求,通过将燃料箱制作成不规则的形状,以达到避让车辆上的其他部件并提升燃料箱的容量的目的。然而,如此设置,不仅导致了燃料箱的外观难看,而且也导致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另外,焊缝位置处也容易产生漏油的风险。
4.现有技术中虽也有采用主副燃料箱的形式以提升容量,但是其在向燃料箱内补充燃料时,多采用主燃料箱与副燃料箱单独补充的形式,如此设置,使得燃料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其受限于自身的结构,导致在向燃料箱内加注燃料时的顺畅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以利于简化燃料供给装置的结构,提升油箱使用时的便利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具有车辆用发动机的主燃料箱,以及和所述主燃料箱连通的副燃料箱,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包括:注油管,连通在所述副燃料箱上,以将外部燃油引入所述副燃料箱内;所述主燃料箱和所述副燃料箱始终保持连通,且所述副燃料箱的满注液面高于所述主燃料箱的满注液面,以使经由所述注油管引入到所述副燃料箱的燃油,顺次注满所述主燃料箱和所述副燃料箱。
8.进一步的,所述主燃料箱注满时,收容在所述副燃料箱内的所述燃油的液面高度不大于所述副燃料箱容腔高度的20%。
9.进一步的,所述副燃料箱容腔的底面不低于所述主燃料箱容腔的顶面;靠近所述副燃料箱底部的所述副燃料箱上,设有连通所述主燃料箱和所述副燃料箱的油管。
10.进一步的,在所述主燃料箱和所述副燃料箱之间,连通有通气管。
11.进一步的,在所述主燃料箱和所述副燃料箱内,分别设有检测所述燃油高度的检
测装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为液位传感器。
13.进一步的,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包括:碳罐,收容有活性物质;在所述碳罐和所述主燃料箱、所述副燃料箱之间,分别连接有燃油蒸汽管路,以将所述主燃料箱的燃油蒸汽、所述副燃料箱的燃油蒸汽分别引导至所述碳罐内。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燃油蒸汽管路分别连接设置在所述主燃料箱、所述副燃料箱的顶部。
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通过将注油管设置在副燃料箱上,并使主燃料箱与副燃料箱始终保持连通,且副燃料箱的满注液面,高于主燃料箱的满注液面,能够使经由注油管引入副燃料箱的燃油顺次注满主燃料箱和副燃料箱,以便于在简化该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结构的同时,提升注油管向该燃料供给装置加注燃油时的顺畅性,且因主燃料箱与副燃料箱始终保持连通,则在使用过程中,便于实现随着主燃料箱内的燃料消耗,副燃料箱内的燃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动至主燃料箱内,以对主燃料箱内的燃料进行补充。此外,通过于主燃料箱和副燃料箱之间连通有通气管,有利于提升副燃料箱内的燃油流入主燃料箱时的顺畅性。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以及向所述发动机输送燃料的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
18.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装配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系统。
19.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系统及车辆与上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在加注燃油时的燃油流向及空气流向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用燃料供给装置内燃油蒸汽的流向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主燃料箱;2、副燃料箱;3、注油管;4、油管;5、通气管;6、检测装置;7、碳罐;8、燃油蒸汽管路;9、阀门;
26.a、燃油流动方向;b、气体流动方向;c、燃油蒸汽流动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
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整体结构上,其具有车辆用发动机的主燃料箱1,以及和主燃料箱1连通的副燃料箱2,且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包括注油管3,注油管3连通在副燃料箱2上,以将外部燃油引入副燃料箱2内。使用时,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始终保持连通,且副燃料箱2的满注液面高于主燃料箱1的满注液面,以使经由注油管3引入到副燃料箱2的燃油,顺次注满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
32.基于上述的整体介绍,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注油管3设置在副燃料箱2上,并靠近副燃料箱2的顶部设置,以便于提升在通过注油管3向副燃料箱2加注燃油时的顺畅性,且通过使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之间始终保持连通,便于实现通过单个注油管3完成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的顺次注油,简化该燃料供给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同时,便于进一步提升注油管3向该燃料供给装置加注燃油时的顺畅性。
33.此外,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当主燃料箱1注满时,收容在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的液面高度不大于副燃料箱2容腔高度的20%,以便于副燃料箱2内的燃料能够及时的补充到主燃料箱1内,具体实施时,当主燃料箱1注满时,副燃料箱2内可没有燃油,或是收容在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的液面高度占副燃料箱2容腔高度的5%、10%、15%及20%等。
34.具体设计时,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副燃料箱2容腔的底面高于主燃料箱1容腔的顶面设置,且于靠近副燃料箱2底部的副燃料箱2上,设有连通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的油管4。如此设置,便于实现当主燃料箱1内的燃油液面低于满注液面时,则位于副燃料箱2内的燃料就会流入主燃料箱1内,直至主燃料箱1内的燃油液面高度达到满注液面为止。且通过上述的设置,在通过注油管3向该燃料供给装置加注燃油时,当主燃料箱1注满时,副燃料箱2内没有燃油,如图2中所示,经注油管3流入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会进入主燃料箱1并存储在主燃料箱1内,当主燃料箱1内燃油的液面高度达到满注液面时,则经注油管3进入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不会再进入到主燃料箱1内,而是直接储存在副燃料箱2内。
35.此外,通过使副燃料箱2容腔的底面高于主燃料箱1的容腔的顶面,并于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之间设置有使二者始终保持连通的油管4,便于实现当主燃料箱1内的燃料产生消耗时,处于副燃料箱2内的燃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流入主燃料箱1内,而对主燃料箱1内的燃料进行补充。
36.另外,由于该燃料供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为主燃料箱1为发动机供油,且主燃料箱1与副燃料箱2之间始终保持连通,故而无需设置切换阀等结构来控制主燃料箱1及副
燃料箱2与发动机之间的连接的切换,且无需在油管4上设置控制油管4连通或断开的阀门,便于进一步简化该装置的结构,并提升该装置在工作时的可靠性。
37.当然,除了使副燃料箱2的容腔的底面高于主燃料箱1的容腔的顶面设置,使副燃料箱2的底面略低于主燃料箱1容腔的顶面也是可以的,此时,通过注油管3向该燃料供给装置加注燃油时,则经注油管3进入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仍会进入主燃料箱1并储存在主燃料箱1内。
38.当主燃料箱1内的油液的高度与副燃料箱2的容腔的底面平齐时,则经注油管3进入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一部分进入主燃料箱1内,另一部分则留在副燃料箱2内,且主燃料箱1内燃油的液面高度与副燃料箱2内燃油的液面高度保持平齐并逐渐升高,直至主燃料箱1达到满注高度后,经由注油管3进入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不会再进入主燃料箱1内,而是储存在副燃料箱2内,直至副燃料箱2内燃油的液面高度达到满注高度。
3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使副燃料箱2的容腔的底面高于或略低于主燃料箱1容腔的顶面的设置只是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而在具体布置时,根据该燃料供给装置于车辆上的布置空间以及布置位置等因素,具体进行选择即可。当然,上面的描述中只限定了主燃料箱1与副燃料箱2在高度位置上关系,而主燃料箱1与副燃料箱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关系亦根据该燃料供给装置于车辆上的布置空间及布置位置等因素具体进行确定即可。
40.另外,为保证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能够顺利流入主燃料箱1,在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之间,连通有通气管5,以保证主燃料箱1与副燃料箱2内的压力平衡,从而方便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通过油管4流入主燃料箱1内。且为方便注油管3向副燃料箱2向内加注燃油,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于副燃料箱2和注油管3之间亦设置有通气管5,以保证副燃料箱2内部与注油管3之间的压力平衡,从而方便通过注油管3向副燃料箱2内加注燃油。通过注油管3向该燃料供给装置内加注燃油时,主燃料箱1以及副燃料箱2内的燃油流动方向a及气体流动方向b如图2中所示。
41.为对主燃料箱1及副燃料箱2内燃油的液面高度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于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内,分别设有检测燃油高度的检测装置6,从而方便在该燃料供给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分别对主燃料箱1及副燃料箱2内燃油的液面高度进行检测,从而便于在燃油不足时,提醒使用者补充燃油。另外,也方便在向该燃料供给装置添加燃料的过程中,对燃油的加入的量进行检测,防止燃油加注过多导致燃油溢出。且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6优选为液位传感器。
42.该燃料供给装置还包括碳罐7,并于碳罐7内收容有活性物质。在碳罐7和主燃料箱1、副燃料箱2之间,分别连接有燃油蒸汽管路8路,以将主燃料箱1的燃油蒸汽、副燃料箱2的燃油蒸汽分别引导至碳罐7内,从而对主燃料箱1及副燃料箱2内产生的燃油蒸汽进行吸附。
43.如图1中所示,两个燃油蒸汽管路8路分别连接设置在主燃料箱1、副燃料箱2的顶部。此外,为方便对燃油蒸汽管路8路的通断进行控制,于连接主燃料箱1以及副燃料箱2顶部的蒸汽管路上均设置有阀门9,且该阀门9优选为rov阀。燃油蒸汽在进入碳罐7的过程中的燃油蒸汽流动路线c如图3中所示。
44.本实施例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通过使主燃料箱1与副燃料箱2始终保持连通,并使副燃料箱2的满注液面,高于主燃料箱1的满注液面,能够使经由注油管3引入副燃料箱2的燃油顺次注满主燃料箱1和副燃料箱2,以便于在简化该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的
结构的同时,提升注油管3向副燃料箱2内加注燃油时的顺畅性。
45.实施例二
46.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系统,该系统包括发动机,以及向发动机输送燃料的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同时,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上装配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系统。
47.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系统及车辆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发动机用燃料供给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