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24585发布日期:2023-02-14 14:1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步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刹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步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2.牵引车与拖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连接与脱离作业。现有的拖车刹车系统包括设置在拖车上的拖车处理单元和刹车执行机构,在牵引车上设有牵引车处理单元,牵引车上的牵引车处理单元与拖车上的拖车处理单元之间有线连接,当牵引车进行刹车时,牵引车处理单元能够检测到刹车信号,并将刹车信号传递给拖车上的拖车处理单元,拖车处理单元接收到刹车信号后发出刹车指令,由拖车上的刹车执行机构执行刹车指令,使得拖车进行刹车制动,这套刹车系统能够保证牵引车在进行刹车时,拖车也能同时进行刹车。
3.但是现有的刹车系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牵引车上的牵引车处理单元与拖车上的拖车处理单元之间是有线连接的,导致牵引车与拖车之间的连接和脱离作业较为不便;2、现有的刹车系统为非同步的,拖车在接收到牵引车的刹车信号后,只能使刹车执行机构作出刹车指令,拖车的刹车力度是事先设定好的,一旦设定好后无法改变,拖车的刹车力度无法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保持同步,驾驶体验差,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步刹车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同步刹车系统,包括牵引车和拖车,牵引车上设有刹车踏板角度传感器、牵引车处理单元、无线发射模块,拖车上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拖车处理单元和刹车执行机构;刹车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拖车轮轴上的刹车轮、设置在拖车底盘上的电缸,电缸的动力输出轴上连接有制动块,制动块位于刹车轮的圆周外侧;电缸的动力输出轴与制动块之间设有制动力调节机构。
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牵引车进行刹车时,通过刹车踏板角度传感器检测牵引车上的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并将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信号传输给牵引车处理单元,牵引车处理单元接收到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信号后,进过处理后输送给无线发射模块,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将信号发射给拖车,拖车上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输送给拖车处理模块,拖车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踩踏角度信号产生相应的刹车指令,并由刹车执行机构执行刹车指令;其中,刹车指令中包含了刹车力度控制信息,刹车力度控制信息是根据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作出的,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越大,则表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越大,则刹车执行机构产生的制动力也越大;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越小,则表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越小,则刹车执行机构产生的制动力也越小,制动力调节机构能够使刹车执行机构根据不同的刹车指令产生相应大小的刹车力度,这样便能使拖车的刹车力度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保持同步,从而提高了驾驶体验,并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牵引车的刹车信号是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给拖车的,大大方便了牵引车与拖车之间的连接和脱离作业。
7.作为优选,所述刹车轮与拖车轮轴同轴设置。
8.作为优选,所述刹车轮设置在拖车轮轴的中间位置。
9.作为优选,所述刹车轮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两个外摩擦锥面,制动块上朝向刹车轮的一侧设有两个与外摩擦锥面相对应的内摩擦锥面。通过制动块上内摩擦锥面与刹车轮上的外摩擦锥面之间的摩擦配合,从而实现对拖车的制动效果。
10.作为优选,所述刹车轮从中间往两端直径逐渐缩小。
11.作为优选,所述制动力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制动块上的弹簧槽,电缸的动力输出轴的前端伸入弹簧槽中,电缸的动力输出轴的前端设有凸缘,弹簧槽的敞口端设有与凸缘相配合的限位挡环;电缸的动力输出轴的前端面与弹簧槽的底面之间设有弹簧。制动执行机构在执行刹车指令时,通过电缸驱动电缸上的动力输出轴伸出一定的距离,使得制动块与刹车轮的圆周外侧接触,通过制动块与刹车轮之间的摩擦对拖车进行刹车制动;其中,电缸的动力输出轴的伸出距离由刹车指令来决定的,当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越大,则动力输出轴在刹车指令的控制下伸出距离也越长,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也越大,由于制动块对刹车轮的压力与弹簧的压缩量呈正比,因此动力输出轴的伸出距离越长,弹簧的压缩了量也越大,制动块对刹车轮的压力也越大,产生的刹车力度也越大;同理,当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越小,则动力输出轴在刹车指令的控制下伸出距离也越短,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也越小,制动块对刹车轮的压力也越小,产生的刹车力度也越小。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灵活改变拖车的刹车力度,从而使得拖车的刹车力度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保持同步。
12.作为优选,所述拖车底盘上设有导向板,导向板上设有导向孔,电缸的动力输出轴穿过导向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牵引车的刹车信号是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给拖车的,大大方便了牵引车与拖车之间的连接和脱离作业,且拖车的刹车力度能够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保持同步,从而提高了驾驶体验以及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牵引车与拖车连接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16.图3为刹车执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18.图5为刹车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牵引车,2、拖车底盘,3、拖车车厢,4、拖车车轮,5、拖车轮轴,6、刹车轮,7、电缸,8、制动块,9、弹簧,10、限位挡环,11、导向板,12、外摩擦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23.如图1-5所示,一种同步刹车系统,包括牵引车1和拖车,拖车包括拖车底盘2,拖车底盘2的上方设有拖车车厢,拖车底盘的下方设有拖车轮轴5,拖车轮轴5与拖车底盘2转动连接,拖车轮轴5的两端设有拖车车轮4。牵引车1上设有刹车踏板角度传感器、牵引车处理单元、无线发射模块,拖车上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拖车处理单元和刹车执行机构。
24.其中,刹车踏板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牵引车的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并将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信号输送给牵引车处理单元。刹车踏板角度传感器为现有技术,刹车踏板角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可参见公开号为cn210802361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名称为一种用于刹车系统的踏板角度传感器。牵引车处理单元对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其输送给无线发射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将信号无线传输给拖车。拖车上的无线接收模块接收到信号后输送给拖车处理模块,拖车处理模块根据接收到的踩踏角度信号产生相应的刹车指令,并由刹车执行机构执行刹车指令。其中,刹车指令中包含了刹车力度控制信息,刹车力度控制信息是根据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作出的,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越大,则表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越大,则刹车执行机构产生的制动力也越大;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越小,则表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越小,则刹车执行机构产生的制动力也越小。
25.具体的,刹车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拖车轮轴上的刹车轮6、设置在拖车底盘2上的电缸7,刹车轮6与拖车轮轴4同轴设置,且刹车轮6设置在拖车轮轴4的中间位置。电缸7的动力输出轴上连接有制动块8,制动块8位于刹车轮6的圆周外侧。其中,刹车轮6的圆周方向上设有两个外摩擦锥面,制动块8上朝向刹车轮6的一侧设有两个与外摩擦锥面12相对应的内摩擦锥面。刹车轮6从中间往两端直径逐渐缩小。拖车底盘2上设有导向板11,导向板11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的孔径与电缸的动力输出轴的直径相适配,电缸7的动力输出轴穿过导向孔。
26.电缸7的动力输出轴与制动块8之间设有制动力调节机构。具体的,制动力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制动块上的弹簧槽,电缸7的动力输出轴的前端伸入弹簧槽中,电缸的动力输出轴的前端设有凸缘,弹簧槽的敞口端设有与凸缘相配合的限位挡环10。通过限位挡环与凸缘之间的配合,能够防止动力输出轴脱离弹簧槽。电缸7的动力输出轴的前端面与弹簧槽的底面之间设有弹簧9。
27.制动执行机构在执行刹车指令时,通过电缸驱动电缸上的动力输出轴伸出一定的距离,使得制动块与刹车轮的圆周外侧接触,通过制动块与刹车轮之间的摩擦对拖车进行刹车制动;其中,电缸的动力输出轴的伸出距离由刹车指令来决定的,当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越大,则动力输出轴在刹车指令的控制下伸出距离也越长,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也越大,由于制动块对刹车轮的压力与弹簧的压缩量呈正比,因此动力输出轴的伸出距离越
长,弹簧的压缩了量也越大,制动块对刹车轮的压力也越大,产生的刹车力度也越大;同理,当牵引车刹车踏板的踩踏角度越小,则动力输出轴在刹车指令的控制下伸出距离也越短,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也越小,制动块对刹车轮的压力也越小,产生的刹车力度也越小。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灵活改变拖车的刹车力度,从而使得拖车的刹车力度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保持同步。
28.本实用新型中,牵引车的刹车信号是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给拖车的,大大方便了牵引车与拖车之间的连接和脱离作业,且拖车的刹车力度能够与牵引车的刹车力度保持同步,从而提高了驾驶体验以及行车的安全性。
2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