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3807发布日期:2022-10-01 00:4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供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2.高原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大气物理、地球化学、生态结构均与平原、丘陵等不同,在高原地区生活、施工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氧。
3.在高海拔地区等特殊环境中,由于氧分压太低导致的缺氧,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舒适程度,降低人员的工作效率。可通过供氧方式快速恢复施工人员的体力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4.而传统的供氧方式通常分为氧气瓶吸氧和固定的供氧点吸氧,由于施工地点不固定,为移动式施工,这两种吸氧方式对于移动式施工吸氧环境而言都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提供一个移动式吸氧环境,以适用于移动式施工。
6.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包括供氧车厢和和行走底盘;
8.所述供氧车厢安装在行走底盘上,所述行走底盘用于实现供氧车厢移动;
9.所述供氧车厢包括吸氧室和制氧室;
10.所述吸氧室内安装有供氧设备,所述制氧室内安装有制氧机,所述制氧机的出口通过管道向所述供氧设备提供氧气。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走底盘可通过汽车等牵引装置来进行前进、后退双向牵引,供氧车厢位于行走底盘之上,两者之间为可拆分结构,通过限位机构连接;两者之间也可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行走底盘具备刹车装置,刹车装置采用手刹和牵引架驻车两种驻车方式,优选地,行走底盘带辅助上人梯,可通过辅助上人梯轻易的上下供氧车厢;优选地,行走底盘带安全用电接地结构,行走底盘与供氧车厢采用快拆式接地结构(默认为连接状态),行走底盘与大地之间采用专用的接地针(默认状态为收纳状态,使用时取出)。当车辆驻车使用时,需将接地针取出按要求做电气接地处理。
12.优选地,行走底盘采用双向牵引方式,可前进和反向牵引。牵引架具备转向和可拆卸结构,可将其手动拆卸,然后通过安装在车体的前后位置的不同,来调整车辆的牵引方向。能够适用于不方便掉头的路段使用。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氧室提供吸氧场所,可以采用座椅吸氧,也可采用床位吸氧;供氧设备可通过湿化瓶+鼻导管的方式吸氧,通过在湿化瓶中加水可提高供氧湿度,湿化瓶带流量调节装置和流量计。
14.本实用新型所述制氧为氧源,为现有技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具有制氧吸氧功能的供氧车厢安装在行走底盘上,通过汽车等
牵引装置即可实现制氧供氧装置移动,能够适用于移动式施工供氧。
16.进一步地,供氧车厢还包括发电室,所述发电室内安装有发电机,该发电机为整个氧供氧装置所需用电设备提供电源。
17.进一步地,吸氧室的一个侧壁设置有用于进出的门,所述发电室和制氧室设置在吸氧室外的另一侧,且发电室和制氧室与门同向设置,此处的同向设置具体是指设置在供氧车厢长度方向的两端。
18.进一步地,发电室内设置有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发电室侧壁上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设置有风机,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过滤器。
19.空气净化系统能够保证发电机的废气全部排出发电室。
20.进一步地,吸氧室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
21.制氧供氧装置具备在施工粉尘环境中使用的功能,内部提供空气净化器,并且进排风口和与外界空气流通的地方均设置有防尘过滤网。
22.进一步地,吸氧室内的两个对称侧壁上均安装有多个供氧设备。
23.进一步地,吸氧室内对称设置有两排座椅,所述座椅设置在供氧设备下方。
24.进一步地,供氧车厢采用钢结构,且在供氧车厢的顶部设置有加强顶板。
25.所述加强顶板可以使用加厚钢板或波浪形的钢板,可防止小落石的撞击,提高安全性,可用于隧道施工环境。
26.进一步地,吸氧室内设置有电源插座。
27.进一步地,吸氧室的侧壁设置有窗户,可提高照明强度,并且可作为逃生通道使用。
28.进一步地,吸氧室内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是空调。
2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0.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具有制氧吸氧功能的供氧车厢安装在行走底盘上,通过汽车等牵引装置即可实现制氧供氧装置移动,能够适用于移动式施工供氧,解决了氧气瓶吸氧和固定的供氧点吸氧导致的吸氧不便的问题。
31.2、本实用新型的吸氧室内部提供座椅吸氧,座椅为可拆式结构,使用灵活,可根据需要对其部分改变,设置为床位吸氧。
32.3、本实用新型的吸氧室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使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具备在施工粉尘环境中使用的功能。
33.4、本实用新型的吸氧室内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能够适应不同温度环境下使用。
34.5、本实用新型的吸氧室内设置有电源插座,可提供丰富的增配功能,如:饮水机、加湿器等。室内设置有排水地漏,可对地上的水进行处理。
35.6、本实用新型的供氧车厢为钢结构,顶部带加强结构,可防止小落石的撞击,加强安全需求,可用于隧道施工环境。
附图说明
3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供氧车厢的内壁示意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氧车厢的俯视图。
39.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40.1-吸氧室,2-发电室,3-制氧室,4-座椅,5-窗户,6-空气净化器,7-发电机,8-制氧机,9-加强顶板,10-供氧设备,11-电源插座,12-排气口,13-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42.实施例1:
43.如图1-图2所示,一种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包括供氧车厢和和行走底盘;
44.供氧车厢安装在行走底盘上,供氧车厢可以是固定在行走底盘上,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安装在行走底盘上,行走底盘用于实现供氧车厢移动,具体地,行走底盘可通过汽车等牵引装置实现前进、后退,优选地,行走底盘具备刹车装置,且行走底盘带辅助上人梯,可通过辅助上人梯轻易的上下供氧车厢,行走底盘带安全用电接地结构;
45.供氧车厢包括吸氧室1和制氧室3;
46.吸氧室1整体城长方形框体结构,在吸氧室1长度方向的两个竖直侧壁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多个供氧设备10,在吸氧室1的底部设置有两排座椅4,座椅4设置在供氧设备10下方,座椅4优选为不锈钢座椅,且座椅4也可灵活更换为床位;吸氧室1宽度方向的侧壁设置有用于进出的门。
47.供氧设备10采用湿化瓶+鼻导管的方式吸氧,通过在湿化瓶中加水可提高供氧湿度,湿化瓶带流量调节装置和流量计。
48.制氧室3设置在吸氧室1外侧且与门相对设置,制氧室3内安装有制氧机8,制氧机8的出口通过管道向各个供氧设备10提供氧气。
49.在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供电需要,还设置有一个发电室2,发电室2内安装有发电机7,优选地,发电室2与制氧室3同侧并排设置。
50.在实施例中,发电室2内设置有空气净化系统,所述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发电室2侧壁上的进气口13和排气口12,所述排气口12内设置有风机,所述进气口13内设置有过滤器,通过空气净化系统排出发电室2内发电机7产生的废气,优选地,排气口12设置在进气口13上方,排气口12可以采用旋开式百叶窗,进气口13可以采用百叶窗。
51.优选地,本实施例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带自动/手动两种切换模式,提供220v外接用电和自带发电机发电模式,两种供电模式可通过设定进行自动转换。该设置对使用环境的适应性大大增强,无需对外置电源而过于依赖。
52.优选地,本实施例为了使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能适用于粉尘环境,在吸氧室1内设置有空气净化器6,用于净化吸氧室1内的空气。
53.优选地,本实施例为了使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能适用于不同温度环境,在吸氧室1内设置有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是空调。
54.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吸氧室1设置有多款电源插座11,可提供丰富的增配功能,如:饮水机、加湿器等。室内设置有排水地漏,可对地上的水进行处理。
55.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吸氧室1在长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窗户5,可提高照明强度,并且可作为逃生通道使用。
56.优选地,本实施例的供氧车厢采用钢结构,且在供氧车厢的顶部设置有加强顶板9,可防止小落石的撞击,加强安全需求,可用于隧道施工环境,其中,加强顶板9可以是加厚的钢板或波浪形钢板。
57.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制氧供氧装置具备以下特征:能够具备随施工进度的变化而及时做出前进和后退的行进能力,而在制氧供氧的电源上面具备能够独立提供电源的能力,在有粉尘的施工环境中能够提供内部空气净化的设备。
5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9.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