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臂体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5706发布日期:2023-06-08 13:16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臂体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用臂体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2、车辆中通常设置有臂体机构,例如后悬架前束臂臂体机构和外倾臂臂体机构等。

3、相关技术中,臂体机构与车体机构之间通过偏心螺栓连接,当需要调整车辆的四轮角度时,通过调整偏心螺栓来调整车辆的四轮角度,具体的,如果车轮倾角超出使用标准范围,通过调整偏心螺栓,使车轮角度正常,以减少轮胎磨损。

4、然而,在偏心螺栓处通常需要预留较大的工具活动空间,以便于调整偏心螺栓,因此,导致臂体机构的空间占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有鉴于此,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用臂体及车辆,以减少臂体对于车辆空间的占用。

3、在第一方面,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用臂体,包括:

4、调节机构和两个臂体主体;

5、两个所述臂体主体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连接;

6、所述臂体主体,被配置为与车体机构连接;

7、所述调节机构,被配置为调节两个所述臂体主体之间的距离。

8、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臂体主体上设置有装配孔;

9、所述装配孔,被配置为与所述车体机构连接。

1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11、双头螺栓;

12、所述双头螺栓的中部设置有旋拧部,所述双头螺栓的两端为螺纹部;

13、所述螺纹部被配置为与所述臂体主体连接。

14、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旋拧部包括:

15、第一螺母;

16、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双头螺栓的中部固定连接。

17、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18、两个第二螺母;

19、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螺纹部通过螺纹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螺母与两个所述螺纹部分别连接。

20、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臂体主体上还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轴向与所述装配孔的轴向相互垂直;

21、所述调节机构和所述臂体主体,基于所述螺纹部和所述螺栓孔通过螺纹连接。

22、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孔内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所述装配孔转动连接。

23、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臂体主体上还设置有减轻孔;

24、其中,所述装配孔设置在所述臂体主体上远离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所述减轻孔设置在所述臂体主体上靠近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

25、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车体机构包括副车架和转向节总成;

26、两个所述臂体主体,被配置为一个与所述副车架连接,另一个与所述转向节总成连接。

27、在第二方面,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意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用臂体。

28、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臂体及车辆,该车辆用臂体包括:调节机构和两个臂体主体;两个所述臂体主体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臂体主体,被配置为与车体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被配置为调节两个所述臂体主体之间的距离。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臂体通过调节机构调节两个臂体主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臂体主体连接的车体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需要依赖于额外的机构组件,不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且可靠度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臂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主体上设置有装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拧部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主体上还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的轴向与所述装配孔的轴向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内设置有衬套;所述衬套与所述装配孔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主体上还设置有减轻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机构包括副车架和转向节总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臂体。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用臂体及车辆,该车辆用臂体包括:调节机构和两个臂体主体;两个所述臂体主体通过所述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臂体主体,被配置为与车体机构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被配置为调节两个所述臂体主体之间的距离。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用臂体通过调节机构调节两个臂体主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两个臂体主体连接的车体机构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需要依赖于额外的机构组件,不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且可靠度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飞,池晓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