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9808发布日期:2022-11-09 05:0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大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汽车前大灯。


背景技术:

2.汽车前大灯包括前照灯和转向灯以及日间行车灯,前照灯是在夜间行车时,为辨明前方视界的照明灯具,转向灯是车辆行进过程中转向时对其他车辆的行人发出的指示灯具,日间行车灯是使车辆在白天行驶时更容易被人认出来的灯具。
3.现有技术前照灯和转向灯以及日间行车灯为分体式的,安装起来不仅麻烦,而且更占空间,而且现有技术的前照灯为多个发光源,在安装的时候,不能完全保证所有的光源在安装完后所照射出去的光线保持平行,如所有光源的光线不能保持平行,那么光线就会形成分散照射,导致照明效果不好,从而影响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前大灯,保障了汽车大灯在装配时灯光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照射效果更好。
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汽车前大灯,包括主体外壳、灯具底壳、灯具外壳、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所述灯具底壳与灯具外壳连接,所述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位于灯具底壳和灯具外壳之间,还包括;
7.所述主体外壳上具有第一容纳部、第二容纳部,第三容纳部;
8.所述第一容纳部与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配合,所述第二容纳部与转向灯组件配合,所述第三容纳部与日间行车灯组件配合;
9.所述第一前照灯组件上设有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所述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调节部、第四调节部所述第三前照灯组件上设有第五调节部、第六调节部;
10.所述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第三调节部、第四调节部、第五调节部、第六调节部将分别穿过灯具底壳再分别与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活动连接;
11.所述第二调节部与第三调节部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四调节部与第五调节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之间具有外框,所述外框与第二容纳部,第三容纳部对应。
13.进一步地,所述灯具底壳与灯具外壳的其中一端面为阶梯式,灯具底壳与灯具外壳连接后形成阶梯式的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第一前照灯组件配合,所述第二空腔与第二前照灯组件配合,所述第三空腔与第三前照灯组件配合。
14.进一步地,所述灯具底壳的边缘部位设有若干个加强部,所述灯具底壳的两端均
交错布置有若干根加强筋。
15.进一步地,所述灯具外壳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大灯,首先,所有的前照灯组件与转向灯组件以及日间行车灯组件均通过灯具外壳将光源照射出来,其整体结构得到了缩小,使得整体的前大灯结构更加紧凑,其次,通过在第一前照灯组件上设置单独的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在第二前照灯组件上设置单独的第三调节部、第四调节部,在第三前照灯组件上设置单独的第五调节部、第六调节部,以使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可以单独调节其灯光照射的角度,在安装时,将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调节至互相平行的状态,来保证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所照射出来的关线保持水平,避免了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所照射出的光线过于分散。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为主体外壳的立体图;
19.图3为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的示意图;
20.图4为主体外壳与外框的配合示意图;
21.图5为灯具底壳的立体图;
22.图6为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第三调节部、第四调节部、第五调节部、第六调节部的放大示意图。
23.附图中的标记:
24.主体外壳1,第一容纳部1a,第二容纳部1b,第三容纳部1c,灯具底壳2,灯具外壳3,第一调节部4,第二调节部5,外框6,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第三空腔9,加强部10,加强筋11,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第三调节部14,第四调节部15,第五调节部16,第六调节部17,本体柱40,缺口41,卡接部件42,张紧部43,限位部44。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汽车前大灯,包括主体外壳1、灯具底壳2、灯具外壳3、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所述灯具底壳2与灯具外壳3连接,所述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位于灯具底壳2和灯具外壳3之间,还包括;
27.所述主体外壳1上具有第一容纳部1a、第二容纳部1b,第三容纳部1c;
28.所述第一容纳部1a与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配合,所述第二容纳部1b与转向灯组件配合,所述第三容纳部1c与日间行车灯组件配合;
29.所述第一前照灯组件上设有第一调节部4、第二调节部5,所述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调节部14、第四调节部15所述第三前照灯组件上设有第五调节部16、第六调节部17;
30.所述第一调节部4、第二调节部5、第三调节部14、第四调节部15、第五调节部16、第六调节部17将分别穿过灯具底壳2再分别与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
组件活动连接;
31.所述第二调节部5与第三调节部14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四调节部15与第五调节部16在同一水平线上。
32.在本实施方案中,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为一体设计,然后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再分别对应主体外壳1上地第二容纳部1b,第三容纳部1c,本方案中,前照灯分为多组,即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且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位于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的下方,置于第一容纳部1a内,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容纳部1a、第二容纳部1b,第三容纳部1c不仅仅只是用于容纳前照灯和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的,还具有安装透光镜片的作用,以使前照灯和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的发出的光源照射出去;其次,在本实施方案中,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与主体外壳1固定连接的,而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通过灯具底壳2、灯具外壳3固定,然后灯具底壳2、灯具外壳3再也车身固定。
33.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调节部4、第二调节部5、第三调节部14、第四调节部15、第五调节部16、第六调节部17为相同结构的部件,采用相同结构的部件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调节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的角度,在制造该灯具时,通过手动调节第一调节部4、第二调节部5、第三调节部14、第四调节部15、第五调节部16、第六调节部17,使得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所照射出的光线保持在同一平行线,不会出现光线分散,或者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的光线高低不同,达到上述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所述第二调节部5和第三调节部14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第四调节部15和第五调节部16位于同一高度,所以,当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安装至灯具底壳2和灯具外壳3之间后,就只需要依次调节第一调节部4和第六调节部17即可将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调节至同一平行线上。
34.如图6所示,图6为第一调节部、第二调节部、第三调节部、第四调节部、第五调节部、第六调节部的放大图,为方便理解,下面对其中一个调节部进行举例说明。
35.如图6所示,例如第一调节部3与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一调节部3包括本体柱40、缺口41、卡接部件42、张紧部43、限位部44,当第一调节部3与第一前照灯组件配合时,通过卡接部件42上的缺口41与第一前照灯组件连接,然后通过张紧部43与限位部44将灯具底壳2固定在中其中间,当需要对第一前照灯组件位置调节时,只需要移动卡接部件42所处本体柱40上的位置即可(因为本体柱40是一个锥面柱,调节卡接部件42往本体柱40越粗的一端移动,那么第一前照灯组件的位置就越高,调节卡接部件42往本体柱40越细的一端移动,那么第一前照灯组件的位置就越低)。
36.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之间具有外框6,所述外框6与第二容纳部1b,第三容纳部1c对应。
37.在本实施方案中,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通过外框6形成一体,然后外框6分别用于固定转向灯组件、日间行车灯组件,然后外框6再与主体外壳1连接,当外框6与主体外壳1连接后,转向灯组件通过外框6与第二容纳部1b对应,日间行车灯组件通过外框6与第三容纳部1c对应。
38.如图3所示,所述灯具底壳2与灯具外壳3的其中一端面为阶梯式,灯具底壳2与灯
具外壳3连接后形成阶梯式的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第三空腔9,所述第一空腔7与第一前照灯组件配合,所述第二空腔8与第二前照灯组件配合,所述第三空腔9与第三前照灯组件配合。
39.在本实施方案中,灯具底壳2与灯具外壳3均为阶梯式的,通过阶梯式的形状形成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第三空腔9,然后再将第一前照灯组件、第二前照灯组件、第三前照灯组件分别置于第一空腔7、第二空腔8、第三空腔9内,然后再通过上述的第一调节部4、第二调节部5、第三调节部14、第四调节部15、第五调节部16、第六调节部17固将其固定,而灯具底壳2优先采用螺栓和卡扣与车身连接(图中未示出)。
40.如图5所示,所述灯具底壳2的边缘部位设有若干个加强部10,所述灯具底壳2的两端均交错布置有若干根加强筋11。
41.在本实施方案中,因为灯具底壳2为阶梯式的,为了保证两个阶梯面的强度。所以在灯具底壳2边缘处以及两个阶梯面相交处设置了加强部,其次,考虑到灯具底壳2通常采用的是塑胶材料制造,所以灯具底壳2的端面上还设置了若干根加强筋11,加强筋11的布置方式优先采用横纵交错。
42.如图1所示,所述灯具外壳1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
43.在本实施方案中,灯具外壳1主要采用螺钉与车身连接,其方法主要通过螺钉穿在第一安装部12、第二安装部13上,然后螺钉与车身连接,以满足灯具外壳1与车身固定。
44.最后应当说明: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更不是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