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高的双模式手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5403发布日期:2023-02-21 19:24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性高的双模式手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手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安全性高的双模式手刹。


背景技术:

2.手刹的专业称呼是辅助制动器,与制动器的原理不同,其是采用钢丝拉线连接到后制动蹄上,以对车子进行制动。长期使用手刹会使钢丝产生塑性变形,由于这种变形是不可恢复的,所以长期使用会降低效用,手刹的行程也会增加。与手刹配套使用的还有回复弹簧。拉起手刹制动时,弹簧被拉长;手刹松开,弹簧回复原长。长期使用手刹时,弹簧也会产生相应变形。
3.传统手刹在使用后大多不具有固定组件,如果手刹因某种原因而松动,从而会造成车辆移动,从而会发生未知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双模式手刹,通过设置的滑动板,当转动手刹杆时,手刹杆带动滑动板向上移动,从而对手刹杆进行限位,减少了手刹杆在使用时松动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车在停止时发生移动的情况,而设置的皮带,减少了两螺纹杆在转动时不同步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安全性高的双模式手刹,包括手刹座本体,手刹座本体的上侧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两第二槽道,第二槽道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第一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手刹杆;手刹杆的周侧对称转动配合有第一齿轮,第二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齿轮、螺纹杆,两螺纹杆之间传动配合有皮带,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两螺纹杆之间螺纹配合有滑动板;第二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传动组件的一端啮合,螺纹杆的周侧设置有第四齿轮,且第四齿轮与传动组件的另一端啮合。
7.可选的,传动组件包括:挡板,挡板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五齿轮、第六齿轮。
8.可选的,两第六齿轮分别与两第四齿轮,两第五齿轮分别与两第三齿轮啮合。
9.可选的,两第六齿轮分别与两第四齿轮,两第五齿轮分别与两第三齿轮啮合。
10.可选的,手刹杆的周侧设置有两第一固定杆,且两第一固定杆分别与两第一齿轮相连接。
11.可选的,第二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固定杆,且两第二固定杆的端部分别与两第二齿轮的第一侧相连接。
12.可选的,手刹杆的端部设置有手刹按钮。
13.可选的,第二齿轮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两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三齿轮相连接。
14.可选的,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
1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的滑动板,当转动手刹杆时,手刹杆带动滑动板向上移动,从而对手刹杆进行限位,减少了手刹杆在使用时松动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车在停止时发生移动的情况,而设置的皮带,减少了两螺纹杆在转动时不同步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17.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槽道及第二槽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3.手刹座本体1,固定板2,第一槽道3,手刹杆4,手刹按钮5,第二槽道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一转动杆9,第三齿轮10,挡板11,第二转动杆12,第五齿轮13,第六齿轮14,螺纹杆15,皮带16,第四齿轮17,滑动板18,第一固定杆19,第二固定杆20。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5.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26.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的双模式手刹,包括:手刹座本体1,手刹座本体1的上侧设置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3、两第二槽道6,第二槽道6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第一槽道3的内部转动配合有手刹杆4;手刹杆4的周侧对称转动配合有第一齿轮7,第二槽道6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齿轮8、螺纹杆15,两螺纹杆15之间传动配合有皮带16,且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7啮合,两螺纹杆15之间螺纹配合有滑动板18;第二齿轮8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齿轮10,且第三齿轮10与传动组件的一端啮合,螺纹杆15的周侧设置有第四齿轮17,且第四齿轮17与传动组件的另一端啮合。
27.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需要固定手刹杆4时,首先向上转动手刹杆4,手刹杆4通过两第一齿轮7分别带动两第二齿轮8转动,两第二齿轮8分别带动两第三齿轮10转动,第三齿轮10分别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四齿轮17转动,两第四齿轮17分别带动两螺纹杆15转动,两螺纹杆15带动滑动板18向上移动,从而对手刹杆4进行限位,在需要移动手刹杆4时,同理,反向转动第一齿轮7即可完成手刹杆4的转动。
28.通过设置的滑动板18,当转动手刹杆4时,手刹杆4带动滑动板18向上移动,从而对手刹杆4进行限位,减少了手刹杆4在使用时松动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车在停止时发生移动的情况,而设置的皮带16,减少了两螺纹杆15在转动时不同步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9.本实施例的传动组件包括:挡板11,挡板11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杆12,第二转动杆1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五齿轮13、第六齿轮14。
30.本实施例的两第六齿轮14分别与两第四齿轮17,两第五齿轮13分别与两第三齿轮10啮合。
31.本实施例的两第六齿轮14分别与两第四齿轮17,两第五齿轮13分别与两第三齿轮10啮合。
32.本实施例的手刹杆4的周侧设置有两第一固定杆19,且两第一固定杆19分别与两第一齿轮7相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杆19,便于转动第一齿轮7。
33.本实施例的第二槽道6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二固定杆20,且两第二固定杆20的端部分别与两第二齿轮8的第一侧相连接。
34.本实施例的手刹杆4的端部设置有手刹按钮5,第一齿轮7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8的直径,通过设置的手刹按钮5,便于转动手刹杆4。
35.本实施例的第二齿轮8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一转动杆9,两第一转动杆9的一端分别与两第三齿轮10相连接。
36.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