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及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67038发布日期:2023-01-07 02:15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及安全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安全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及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儿童乘车安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若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孩子遭受致命伤害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儿童安全座椅是儿童乘车时非常重要的物品之一,是针对婴儿和儿童乘车时的安全保护装置,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起到保护作用。
3.在交通事故案例中,汽车事故的碰撞形式分为前碰撞、侧面碰撞和追尾碰撞等,其中侧面碰撞破坏力大、危害高,当发生侧面碰撞交通事故的时候,儿童头骨和颈椎受到的冲击力远远大于头部重量,可能会对儿童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儿童座椅的侧面防撞能力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防侧撞机构能有效吸收撞击时所产生的力量,大大降低撞击带来的冲击力,以起到保护儿童头部、肩部、脊椎安全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儿童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在复位时必须按压中间位置,如果按压其他位置容易使防侧撞装置的盖体卡住,操作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防侧撞装置在复位时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复位时操作方便的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及安全座椅。
5.本公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包括壳体、盖体和平衡机构,所述盖体将部分壳体盖住,所述平衡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平衡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平衡条和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支撑架和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弹性件限位,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平衡条限位,所述盖体内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平衡条的两端设置在锁定机构中。
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盖体将第一壳体盖住,所述支撑架和平衡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7.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开口槽,所述开口槽至少为两个,所述开口槽为偶数个,所述至少两个开口槽相对设置,所述开口槽的位置和平衡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平衡条呈“几”字型,“几”字型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开口槽中。
8.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限位机构,所述第三限位机构设置在盖体顶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三限位机构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将所述盖体顶起,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三限位机构相互配合,用于对第一弹性件进行限位,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三限位机构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三限位机构为两个。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衡条为一个,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平衡条和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第一壳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平衡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限位机构在第一支撑架上沿第一支撑架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对所述平衡条进行限位。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衡条为一个,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平衡条和所述第二支撑架沿第一壳体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平衡条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限位机构在第二支撑架上沿第二支撑架长度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对所述平衡条进行限位。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衡条为交叉排布的两个,所述支撑架包括沿第一壳体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架和沿第一壳体宽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架,所述两个平衡条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二限位机构至少为两个,且沿第一支撑架长度方向排布,用于对平衡条限位;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限位机构至少为两个,且沿第二支撑架长度方向排布,用于对平衡条限位。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件、按压件和支撑件,所述滑动件设置在所述按压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滑动件能够在所述支撑件上滑动。
13.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设置有斜面,所述按压件设置在所述斜面上,按压所述按压件,所述滑动件向远离第一壳体方向滑动,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第四限位机构,所述第二壳体内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五限位机构,所述第四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五限位机构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四限位机构和所述第五限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弹性件限位,当所述滑动件向远离第一壳体方向滑动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14.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包括两个滑块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两个滑块,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滑道,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滑道里,所述盖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工作孔,当所述盖体盖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时,所述两个滑块能够部分进入所述两个工作孔中,对所述盖体进行限位。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内设置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所述支撑片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条,所述盖体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所述第二凸条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相互配合对盖体限位。
1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大小和盖体的位置、大小相对应,当所述盖板盖在壳体上,所述盖体从所述第一通孔露出,所述按压件包括按压块,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大小和按压块的位置、大小相对应,当所述盖板盖在壳体上,所述按压块从所述第二通孔露出。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用于对第一壳体限位,所述盖板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限位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凸块用于对所述第二壳体进行限位;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壳体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配合连接,将盖板安装在壳体上。
18.一种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部,所述座椅部侧边设置有防侧撞装置,防侧撞装置为上述所述的防侧撞装置。
19.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座椅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所述防侧撞装置,且两侧的防侧撞
装置能被彼此独立地操纵。
20.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防侧撞装置包括壳体、盖体和平衡机构,平衡机构包括平衡条,盖体内设置有锁定机构,平衡条的两端设置在锁定机构中,平衡条能够分散盖体的受力,当按压防侧撞装置使其复位时平衡条将力分散,盖体上各处受力较为均匀,按压盖体上的任意位置都能实现复位,而不会将盖体卡住。
附图说明
21.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22.图1是本公开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的爆炸图;
23.图2是本公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3是本公开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5.图4是本公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公开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6是本公开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的剖视图;
28.图7是本公开滑动件和按压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9.图8是本公开滑动件和按压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30.图9是本公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本公开平衡条安装在盖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盖体;4、盖板;5、工作孔;6、支撑片;7、第一凸条;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1、平衡条;12、第一限位机构;13、滑块;14、连接件;15、第二限位机构;16、第四限位机构;17、第五限位机构;18、第一限位凸块;19、第二限位凸块;20、按压件;21、滑动件;22、按压块;23、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31、第三限位机构;32、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别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本公开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如图1和图9所示,一种安全座椅的防侧撞装置,包括壳体、盖体3和平衡机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盖体3将第一壳体1盖住,平衡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1内。具体的,平衡机构包括交叉排列的两个平衡条11和两个第一弹性件,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支撑架和两个第一限位机构12,盖体3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限位机构31,第一弹性件设置在第一限位机构12和第三限位机构31之间,用于对第一弹性件限位,因此,第一限位机构12、第三限位机构31的数量和第一弹性件的数量相等,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对平衡条11限位的第二限位机构15,第二限位机构15为沿支撑架长度方向设置的卡槽,平衡条11的中部设置在卡槽中,盖体内设置有锁定机构,平衡条11的两端设置在锁定机构中。
38.如图10所示,锁定机构32包括四个开口槽32,四个开口槽32两两相对设置,开口槽32的位置和平衡条11的位置相对应,平衡条呈“几”字型,“几”字型的两端设置在开口槽32中,由于平衡条11的中部设置在卡槽中无法向上运动,当盖体3向上或向下运动时,会带动平衡条11的两端向上运动,此时平衡条11的中部还在卡槽中。
39.第二壳体2和第一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壳体2内设置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滑动件21、按压件20和支撑件,滑动件21设置在按压件20和两个支撑件之间,滑动件21能够在支撑件上滑动。滑动件21包括两个滑块13和连接件14,连接件14连接两个滑块13,滑块13上设置有斜面,按压件20设置在斜面上,向下按压按压件20,按压件20给斜面向下的力,会迫使滑动件21向远离第一壳体1方向滑动,两个滑块3底部分别设置有滑道,两个支撑件设置在滑道里,滑块3沿着支撑件所在的直线滑动。
40.连接件14上设置有第四限位机构16,第二壳体2内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五限位机构17,第四限位机构16和第五限位机构1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四限位机构16和第五限位机构17用于对第二弹性件限位,当向下按压按压件20时滑动件21向远离第一壳体1方向滑动,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松开按压件20,滑动件21会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41.盖体3靠近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工作孔5,当盖体3盖在第一壳体1上时,两个滑块3能够部分进入两个工作孔5中,对盖体3进行限位。
42.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壳体1内设置有支撑片6,支撑片6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边缘,支撑片6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凸条7,盖体3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凸条,第一凸条7和第二凸条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凸条7和第二凸条相互配合对盖体3限位,使盖体3在离开或盖住第一壳体1的过程中,盖体3沿预定路线,避免按压盖体任意位置时卡住。
43.壳体上设置有盖板4,盖板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第一通孔8的位置、大小和盖体3的位置、大小相对应,当盖板4盖在壳体上,盖体3从第一通孔8露出,按压件22包括按压块22,第二通孔9的位置、大小和按压块22的位置、大小相对应,当盖板4盖在壳体上,按压块22从第二通孔9露出,这样的设置方便触碰按压块22,进而方便使用者对防侧撞装置进行操作。第一通孔8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限位凸块18,第一限位凸块18用于对第一壳体1限位,盖板4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二限位凸块19,第二限位凸块19用于对第二壳体2进行限位,值得注意的是,按压件20和连接件14之间设置有间隙,当盖板4安装在壳体上后,第二限位凸块19的一侧设置在间隙中,第二限位凸块19的另一侧紧贴第一壳体1。此外,盖板4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3,壳体上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4,第一安装孔23和第二
安装孔24配合连接,将盖板4安装在壳体上。盖板4几乎将整个壳体覆盖住,盖体3的设置使得整个防侧撞装置更加坚固、美观。
44.作为优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为弹簧,平衡条11为金属条。
45.值得说明的是,该防侧撞装置可以启动或关闭,需要打开时,按压按压块22,滑动件向远离第一壳体1的方向滑动,滑块13从工作孔5中退出,在第四限位机构16和第五限位机构17的挤压下,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盖体3不再受滑块13的限位,盖体3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松开按压块22滑动件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盖体3向上移动带动平衡条11的两端向上运动,由于平衡条呈“几”字型,随着盖体3的向上拉动,此时平衡条呈“倒几”字型,防侧撞装置被启动,当有外界冲击力撞击盖体3时,在平衡条11的作用下,盖体3局部的受力会被分散开,即盖体3在受到撞击向下运动时,整个盖体3的位移距离基本保持一致,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此外,当防侧撞装置需要复位时,按压按压块22使滑块从工作孔5中退出,再向下按压盖体3同时松开按压块22,按压块22进入工作孔5中,盖体3得到固定,且在复位过程中不会被卡住,整个防侧撞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工作可靠。
46.本公开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安全座椅,安全座椅包括座椅部,座椅部两侧设置有上述所述的防侧撞装置,且两侧的防侧撞装置能被彼此独立地操纵。
47.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