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箱密封结构、车箱密封结构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4011发布日期:2022-12-28 04:4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车箱密封结构、车箱密封结构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箱密封结构、车箱密封结构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皮卡车都带有自身的敞开车箱,以便于用户装运所需物品。大部分的皮卡车出厂时都未带有防雨棚,防雨篷通常为选配装置,为此,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一些皮卡车可以带有防雨棚。但是,安装防雨篷以后,也需要防止雨水从车箱侧面与底部进入,才能达到安装防雨棚的效果。
3.但是,目前的皮卡车车箱选装防雨棚后,由于车箱后板区域密封性能差,存在漏水问题,水易从车箱后板与后板立柱之间进入,浸湿货箱区,造成防雨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箱密封结构、车箱密封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车箱密封性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箱密封结构,包括:u型架以及密封条总成,u型架固设于车箱的后端;密封条总成包括下密封条、对称连接于所述下密封条左右两端的侧密封条以及对称连接于所述侧密封条上的端连接部;所述端连接部固设于所述u型架的端部,所述侧密封条对称固设于所述u型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下密封条固设于所述u型架的底部。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密封条具有侧基体及凸起于所述侧基体的侧密接触头,所述侧基体内部形成有空心腔体,所述侧密接触头抵接于所述u型架的侧面。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基体上对称设有两个所述侧密接触头,所述侧基体上且在两个所述侧密接触头之间设有侧卡扣,所述侧密封条通过所述侧卡扣卡接于所述u型架上。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密封条包括下基体及连接于所述下基体的下连接部,所述下基体内部形成有空心腔体,所述下连接部上设有下卡扣,所述下密封条通过所述下卡扣卡接于所述u型架上。
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连接部的上下两边沿分别设有与所述u型架接触的下密封凸起。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连接部包括侧连接板和与所述侧连接板一体连接的端连接板,所述侧连接板连接于所述侧密封条的上端,所述侧连接板通过端卡扣卡接于所述u型架的侧面,所述端连接板通过端卡扣卡接于所述u型架的顶端。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侧密封条与所述下密封条之间通过弧形接角衔接。
12.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型架包括下尾板和对称于所述下尾板左右两侧的侧安装板,所述侧安装板固定于车箱左右两侧的后板立柱上;所述下尾板固定于车箱底板的后端,所述侧密封条紧固于所述侧安装板的侧面上,所述端连接部紧固于所述侧安装板的端部,所述下密封条紧固于所述下尾板上。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箱密封结构总成,包括车箱后板和所述的车箱密封结构,所述车箱后板呈闭合态时挤压所述密封条总成。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箱密封结构及车箱密封结构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沿车箱后端的u型架设置密封条总成,车箱后板闭合时,车箱后板挤压密封条总成,在车箱后板的左右两侧以及车箱后板的下端与车箱后端之间的缝隙,由于密封条总成被挤压而形成密封,对外界水实现了阻隔的作用,避免了水经车箱后板与车箱后端的缝隙进入车箱内的现象。
15.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箱密封结构总成。
16.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在车箱后端设置了密封条总成,车箱后板关闭后挤压密封条总成形成了可靠的密封,避免了水从车箱后板与车箱的缝隙进入车箱内部的问题,提升了车箱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箱密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u型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条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0.图4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条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1.图5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条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沿图5中c-c线的剖视结构图;
23.图7为沿图5中d-d线的剖视结构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箱密封结构总成的立体结构图一;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箱密封结构总成的立体结构图二;
26.图10为图9实施例提供的车箱密封结构总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沿图10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28.图12为沿图10中b-b线的剖视结构图;
29.图13为图1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车箱后板;2、侧安装板;21、加强板;22、侧安装面;23、端安装面;24、侧卡接孔;3、下尾板;31、下安装面;32、下卡接孔;4、后板立柱;5、密封条总成;51、端连接部;511、端连接板;512、侧连接板;52、侧密封条;521、侧基体;522、侧密接触头;53、下密封条;531、下基体;532、下连接部;533、下密封凸起;534、下通孔;54、弧形接角;6、下卡扣;7、侧卡扣;8、端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与车身所示的前”、“后”、“左”、“右”、“上”、“下”方位关系一致。
3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箱密封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车箱密封结构,包括u型架以及密封条总成5,u型架固设于车箱的后端;密封条总成5包括下密封条53、对称连接于下密封条53左右两端的侧密封条52以及对称连接于侧密封条52上的端连接部51;端连接部51固设于u型架的端部,侧密封条52对称固设于u型架的左右两侧,下密封条53固设于u型架的底部。
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箱密封结构,沿车箱后端的u型架设置密封条总成5,车箱后板1闭合时,车箱后板1挤压密封条总成5,在车箱后板1的左右两侧以及车箱后板1的下端与车箱后端之间的缝隙,由于密封条总成5被挤压而形成密封,对外界水实现了阻隔的作用,避免了水经车箱后板1与车箱后端的缝隙进入车箱内的现象。
36.密封条总成5沿u型架布置,当车箱后板1闭合抵压时,密封条总成5由于受抵压而形成弹性密封,在车箱后板1与车箱后端的缝隙形成可靠的密封,将水流阻挡在车箱外面。
37.密封条总成5按密封的位置不同,分为侧密封条52和下密封条53,侧密封条52密封车箱后板1与车箱的左右侧面缝隙,防止水从车箱侧面进入车箱内部,参见图11中箭头所示为水流方向;下密封条53密封在车箱后板1与车箱底部之间的缝隙,防止水从车箱底部进入车箱,参见图12中箭头所示为水流方向;端连接部51连接在u型架的两端,保证车箱后板1左右端部与车箱之间的密封,同时,对密封条总成5的连接起到端部定位的作用。
38.需要说明的是,所称的u型架,与车箱后端的u型框适配,以配合车箱后板1的左右两侧边及下边沿。其中,u型架上设有用于安装侧密封条52的侧安装面22、安装下密封条53的下安装面31及安装端连接部51的端安装面23。
39.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密封条5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6、图11所示,侧密封条52具有侧基体521及凸起于侧基体521的侧密接触头522,侧基体521内部形成有空心腔体,密接触头抵接于u型架的侧面。侧基体521具有空心腔体,可提升侧密封条52抵压后弹性变形的性能,提升密封的可靠性,同时设置的侧密接触头522,在受到车箱后板1抵压时,可紧密的抵接在u型架的侧安装面22上,提升侧密封条52与u型架密接的可靠性,因此设置的侧密封条52,即可与车箱后板1形成弹性密接,又与u型架形成弹性密接,从而保证了车箱后板1闭合时的密封可靠性。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及图11所示,侧基体521上对称设有两个侧密接触头522,侧基体521上且在两个侧密接触头522之间设有侧卡扣7,侧密封条52通过侧卡扣7卡接于u型架上。其中,侧卡扣7可胶接于侧基体521上,两个侧密封触头在侧卡扣7的左右两侧形成两道密接的防线,保证侧密封条52在u型架一侧的密封性能。
41.其中,u型架上设有适配侧卡扣7的侧卡接孔24。密封条总成5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安装简单方便。
42.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下密封条5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5、图7、图12、图13所示,下密封条53包括下基体531及连接于下基体531的下连接部532,下基体531内部
形成有空心腔体,下连接部532上设有下卡扣6,下密封条53通过下卡扣6卡接于u型架上。下密封条53沿u型架左右方向延伸,具有空心腔体的下基体531用于车箱后板1关闭时的挤压变形实现密封,下连接部532用于将下密封条53紧固在u型架的下安装面31上。
43.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下连接部532上设有下通孔534,u型架上设有下卡接孔32,下卡扣6穿过下通孔534卡接于下卡接孔32上,实现下密封条53与u型架的卡接。
44.同理地,为了避免水从下连接部532与u型架之间的缝隙浸入车箱,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图12及图13所示,下连接部532的上下两边沿分别设有与u型架接触的下密封凸起533。换言之,在下卡扣6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了下密封凸起533,下密封凸起一方面通过下卡扣6与u型架的卡接,实现与u型架的下安装面31的密接,另一方面,在车箱后板1闭合时,车箱后板1的抵压,也提升下密封凸起与u型架的下安装面31密接的紧密性,保证密封的可靠性。
45.端连接部51可将密封条总成5的两端可靠的连接在u型架上,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端连接部51包括侧连接板512和与侧连接板512一体连接的端连接板511,侧连接板512连接于侧密封条52的上端,侧连接板512通过端卡扣8卡接于u型架的侧面,端连接板511通过端卡扣8卡接于u型架的顶端。侧连接板512和端连接板511构成l型结构,提升密封条总成5与u型架连接的可靠性;其中,侧连接板512与u型架的侧安装面22密接,端连接板511与u型架的端安装面23密接。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侧密封条52与下密封条53之间通过弧形接角54衔接。通过弧形接角54可实现侧密封条52与下密封条53之间的无缝衔接,保证密封条总成5拐角部位的密封可靠性。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u型架包括下尾板3和对称于下尾板3左右两侧的侧安装板2,侧安装板2固定于车箱左右两侧的后板立柱4上;下尾板3固定于车箱底板的后端,侧密封条52紧固于侧安装板2的侧面上,端连接部51紧固于侧安装板2的端部,下密封条53紧固于下尾板3上。其中,下尾板3与车箱尾板共用,也即,下密封条53可直接的固定在车箱尾板上,无需重新设计,可节省车箱零部件之间的搭接空间及制作成本;而侧安装板2的设计,可便于左右两侧的侧密封条52的安装固定;侧安装板2可卡接或螺接于后板立柱4上。
48.如图1至图5所示,下尾板3上设有下安装面31,为下密封条53提供面面接触的密封配合;侧安装板2上具有侧安装面22,为侧密封条52提供面面接触的密封配合;侧安装板2的上端设有端安装面23,为端连接部51提供面面接触的密封配合。
49.为了提升侧安装板2的支撑强度,提升抗变形性能,保证侧密封条52在车箱后板1与侧安装板2之间的可靠密封,如图9及图10所示,在侧安装板2上还设有加强板21。侧安装板2沿水平方向的断面为l型结构,其中的一边与后板立柱4紧固,另一边具有侧安装面22,用于安装侧密封条52。
5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51.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8至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箱密封结构总成,包括车箱后板1和车箱密封结构,车箱后板1呈闭合态时挤压密封条总成5,在车箱后板1与车箱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防止外界水流进入车箱内部。
5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车箱密封结构总成。
53.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在车箱后端设置了密封条总成,车箱后板关闭后挤压密封条总成形成了可靠的密封,避免了水从车箱后板与车箱的缝隙进入车箱内部的问题,提升了车箱的密封效果。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