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7481发布日期:2023-05-28 01:0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热管理的原理如图1所示。

2、随着当代汽车的电动化趋势,电机、动力电池、乘员舱空调系统都需要各自的水路系统来实现热量分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增加了水泵、水壶、板式换热器、三通阀、水管等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都需要布置在机舱内。随着机舱内的零部件越来越多,零部件布置起来也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增加了整车装配时的难度,使得装配效率降低。而且,由于水泵数量的增加,水泵产生的噪音问题也日益困扰着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水壶、板式换热器、和三通阀,所述水壶的壶体由隔板分隔出互相独立的第一壶体、第二壶体、第三壶体,在所述壶体的内部还设置多条连通管道;

3、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壶体的外壁,并通过第一水泵接口与所述第一壶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还通过第一水泵第二接口及与该第一水泵第二接口相连通的连通管道连通至设置于所述第一壶体外壁的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

4、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壶体的外壁,并通过第二水泵接口与所述第二壶体内部连通;

5、所述第三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壶体的外壁,并通过第三水泵接口与所述第三壶体内部连通;

6、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壶体的外壁,并分别通过两条连通管道连通至所述第二壶体和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中,所述第一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外接空调箱进水口;

8、所述三通阀的第三接口通过连通管道连接至所述外接空调箱进水口。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中,所述第一壶体的侧壁连通设置有外接加热器出水口。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有外接加热器进水口和外接动力电池出水口。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中,所述第二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外接动力电池进水口;

12、所述第二水泵的第二接口通过连通管道连接至所述外接动力电池进水口。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中,所述第三壶体的侧壁连通设置有外接散热器出水口;

14、所述第三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外接三合一进水口,所述第三水泵通过连通管道连接至所述外接三合一进水口。

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中,将现有技术中的三个水壶整合为包含独立空间的第一壶体、第二壶体、第三壶体的水壶,并将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板式换热器、和三通阀均与所述水壶整体设置,通过上述装置的高度集成使机舱零部件的布置变得容易,同时在整车装配时大幅减少了与整车的安装点,装配起来简单方便,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将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集成在水壶上,可以有效吸收水泵产生的噪音,起到了降低水泵噪音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包括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水壶、板式换热器、和三通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壶的壶体由隔板分隔出互相独立的第一壶体、第二壶体、第三壶体,在所述壶体的内部还设置多条连通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外接空调箱进水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壶体的侧壁连通设置有外接加热器出水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有外接加热器进水口和外接动力电池出水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壶体的底部设置有外接动力电池进水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壶体的侧壁连通设置有外接散热器出水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集成装置,所述水壶的壶体由隔板分隔出互相独立的三个壶体,在所述壶体的内部还设置多条连通管道;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一壶体的外壁,并通过第一水泵接口与所述第一壶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还通过第一水泵第二接口及与该第一水泵第二接口相连通的连通管道连通至设置于所述第一壶体外壁的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壶体的外壁,并通过第二水泵接口与所述第二壶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三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三壶体的外壁,并通过第三水泵接口与所述第三壶体内部连通;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壶体的外壁,并分别通过两条连通管道连通至所述第二壶体和所述三通阀的第二接口。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新,刘东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