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7858发布日期:2023-03-01 00:1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座椅基本上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两种。另外还有儿童座椅,塞车座椅等。中、高级轿车多是真皮座椅,也有许多司机自行加装真皮座椅,以显舒适、豪华高贵,而且使用寿命也较长。真皮即是天然之物,保养起来自然不能轻而视之。
3.目前座椅的靠背均可实现角度调节,满足靠背往后侧倾斜程度调整的需要,但是调节完成后动力驱动位置所受载荷过大,动力件磨损严重,容易发生断裂,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包括坐垫、固定于坐垫底部的底支架、位于坐垫一侧的靠背,所述靠背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所述底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转轴转动插接在安装架内,所述底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转轴驱动的动力件,所述底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对转轴锁紧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两个位于转轴上下两侧的夹持环。
8.优选的,所述夹持件还包括固定于底支架一端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转动插设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上螺纹套接有两个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与对应的夹持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贯穿移动块设置。
9.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为圆柱体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动力件包括固定于底支架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转动插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蜗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对称设置在转轴上。
12.(三)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动力件、转轴和固定块,能实现对该靠背的角度调节,通过设置两个夹持环,在调节完成后,对转轴进行夹持,从两侧对转轴施加载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驱动位置载荷过大的问题,降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以及蜗轮、蜗杆的磨损,保证零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的右视立体结构图;
16.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的右视立体结构图;
18.图4为图3的b处放大结构图。
19.图中:1、坐垫;2、靠背;3、底支架;4、固定块;5、转轴;6、安装架;7、蜗轮;8、蜗杆;9、第一支架;10、转杆;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把手;14、第二支架;15、夹持环;16、移动块;17、限位杆;18、双向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包括坐垫1、固定于坐垫1底部的底支架3、位于坐垫1一侧的靠背 2,靠背2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5,底支架3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转轴5转动插接在安装架6内,底支架3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转轴5驱动的动力件,采用动力件带动转轴5转动,从而实现对该靠背2的角度调节,底支架3一端固定连接有对转轴5锁紧的夹持件;夹持件包括两个位于转轴5上下两侧的夹持环15,通过设置两个夹持环15,在调节完成后,对转轴5的端部进行夹持,从两侧对转轴5施加载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驱动位置载荷过大的问题,降低零件磨损,保证零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2.上述的夹持件还包括固定于底支架3一端的第二支架14,第二支架14上转动插设有双向螺杆18,双向螺杆18上螺纹套接有两个移动块16,移动块 16与对应的夹持环15固定连接,第二支架14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7,限位杆17贯穿移动块16设置。
23.转动双向螺杆18,带动两个移动块16相互靠近,使得两个夹持环15与转轴5接触,两个夹持环15将转轴5进行锁紧,从而转轴5的两端均受到负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驱动位置载荷过大的问题,当乘客向后靠在靠背2 上的时候,转轴5两端均受到负载,这样避免局部载荷过大。
24.上述的限位杆17为圆柱体结构。
25.本方案中,动力件包括固定于底支架3上的第一支架9,第一支架9上转动插设有转杆10,转杆10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8,转轴5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蜗杆8啮合的蜗轮7,蜗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1,第一支架9 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2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3。
26.转动把手13,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一锥齿轮 11转动,第一锥齿轮11通过转杆10带动蜗杆8转动,蜗轮7随着蜗杆8同步旋转,从而转轴5和固定块4带动靠背2角度发生变化,实现调整目的。
27.为了进一步的增加中转轴5与靠背2之间的连接强度,固定块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块4对称设置在转轴5上。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1)、固定于坐垫(1)底部的底支架(3)、位于坐垫(1)一侧的靠背(2),所述靠背(2)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5),所述底支架(3)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6),所述转轴(5)转动插接在安装架(6)内,所述底支架(3)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转轴(5)驱动的动力件,所述底支架(3)一端固定连接有对转轴(5)锁紧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两个位于转轴(5)上下两侧的夹持环(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还包括固定于底支架(3)一端的第二支架(14),所述第二支架(14)上转动插设有双向螺杆(18),所述双向螺杆(18)上螺纹套接有两个移动块(16),所述移动块(16)与对应的夹持环(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4)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7),所述限位杆(17)贯穿移动块(16)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7)为圆柱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件包括固定于底支架(3)上的第一支架(9),所述第一支架(9)上转动插设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8),所述转轴(5)一端固定连接有与蜗杆(8)啮合的蜗轮(7),所述蜗杆(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1),所述第一支架(9)上转动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二锥齿轮(12)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块(4)对称设置在转轴(5)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调节控制结构,包括坐垫、固定于坐垫底部的底支架、位于坐垫一侧的靠背,所述靠背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轴,所述底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转轴转动插接在安装架内,所述底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对转轴驱动的动力件,所述底支架一端固定连接有对转轴锁紧的夹持件。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动力件、转轴和固定块,能实现对该靠背的角度调节,通过设置两个夹持环,在调节完成后,对转轴进行夹持,从两侧对转轴施加载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驱动位置载荷过大的问题,降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以及蜗轮、蜗杆的磨损,保证零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保证零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保证零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秦光耀 陈静 王越鹏 葛宜然 徐晓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通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0
技术公布日:2023/2/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