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3680发布日期:2023-12-09 06:1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的袋状气囊垫。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几乎所有车辆都标配了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是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时启动的安全装置,利用气压使气囊垫膨胀展开来接住并保护乘员。作为一个示例有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等,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的袋状气囊垫。

2、通常,当车辆被施加横向冲击时,乘员在车宽方向上移动。例如,副驾驶座侧的侧门与其他车辆或电线杆等物体(碰撞物体)发生侧面碰撞时,保护乘员的侧气囊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所谓的近侧气囊。近侧气囊在副驾驶座和侧门之间膨胀展开,以防止碰撞物体接触面一侧的乘员即近侧乘员,在此情况下为副驾驶座侧乘员与侧门发生碰撞。第二种是所谓的远侧气囊,例如,专利文献1。远侧气囊在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之间膨胀展开,以保护由于横向碰撞而向车辆中心移动的乘员即远侧乘员,在此情况下为驾驶员侧乘员。

3、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车辆安全装置,其包括远侧气囊,和连结在远侧气囊的张力绳。张力绳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连接至座椅靠背框架,在远侧气囊膨胀展开的状态下,张力绳从座椅靠背框架上端部的头枕的车辆外侧的部分向上延伸,并且进一步从座椅后侧卡在头枕上。而且,张力绳从头枕的上表面延伸至远侧气囊的上表面,并进一步穿过远侧气囊的车辆内侧延伸至座椅靠背框架。

4、在专利文献1中,由张力绳从车宽方向内侧支撑远侧气囊,并且当远侧气囊膨胀展开时,能够防止乘员与张力绳接触,因此可以稳定远侧气囊的展开方向。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511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安全装置中,由张力绳从车宽方向内侧支撑远侧气囊,并且当远侧气囊膨胀展开时,需要防止乘员与张力绳接触。因此,张力绳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并且安装工作也很费力。此外,如果远侧气囊膨胀展开时张力绳偏离规定位置,则难以稳定远侧气囊的展开方向。

3、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乘员保护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4、解决问题的方法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为,包括充气器和袋状的气囊垫,该气囊垫设置在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侧部上,并且利用充气器供给的气体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其特征在于,气囊垫具有:主腔室,其内部插入有充气器,并且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副腔室,其从主腔室的乘员侧表面向所述车辆用座椅突出而设置,并且当主腔室膨胀展开时,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突出并接住乘员的头部;以及,面板,其连接主腔室和副腔室,面板至少在副腔室的下端部分的上方与主腔室连接,并且在主腔室的乘员侧表面的乘员侧与副腔室连接。

6、在上述构造中,气囊垫在膨胀展开的状态下,主腔室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并且副腔室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突出而接住乘员的头部。并且,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气囊垫中,连接主腔室和副腔室的面板被主腔室和副腔室拉紧,而在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形成平面。因此,面板在气囊垫膨胀展开时支撑副腔室。

7、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当发生碰撞时乘员的头部向车辆下方移动的话,头部不仅被副腔室接住,而且面板支撑副腔室,可以抑制乘员的头部向下移动。另外,当发生碰撞时乘员的头部向车辆前方移动的话,形成为平面的面板接住乘员的头部,从而抑制乘员的头部向前移动。如上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乘员的保护性能。

8、上述面板为具有至少三个边的面板,并且,可连接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主腔室中的副腔室的下端部分的上方;所述第二位置位于副腔室的前端中的乘员一侧;所述第三位置位于主腔室中的副腔室的下端部分的前方或其附近。

9、由此,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气囊垫中,连接主腔室和副腔室的面板被位于主腔室的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以及位于副腔室的第二位置拉紧。因此,当气囊垫膨胀展开时,面板能够更确切地在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形成平面,并且能够支撑副腔室,并且还能够接住乘员的头部。

10、当气囊垫膨胀展开时,上述面板优选位于气囊垫的前方。此外,上述面板优选位于气囊垫的前端。

11、由此,面板在膨胀展开状态的气囊垫的前方或前端处,在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形成平面。因此,当发生碰撞而乘员的头部向车辆中央侧的斜前方移动时,面板能够确切地接住乘员的头部。另外,面板的前后方向的位置,以正规坐姿落座于车辆用座椅中的乘员的正面方向为前,背后方向为后。

12、上述主腔室优选具有用于排出充气器供给的气体的排气孔,副腔室优选由与主腔室分体的基布形成,并且在主腔室和副腔室的连接部分具有与排气孔连通并供导入从排气孔排出的气体的气体导入口。

13、由此,气体从膨胀展开的气囊垫的主腔室的排气孔经由副腔室的气体导入口导入到副腔室中。由此,气囊垫的主腔室和副腔室膨胀展开。此外,由于副腔室与主腔室分体而设置,因此通过使用与主腔室不同的基布可容易设定适宜形状。

14、上述副腔室优选由与主腔室一体的基部形成,并且气囊垫还优选包括形成在主腔室和副腔室之间并将气体从主腔室导入到副腔室的管道。

15、由此,在气囊垫的主腔室膨胀展开之后,气体经由管道从主腔室导入到副腔室。这样气囊垫的副腔室可以起到晚于主腔室而膨胀展开的延迟腔室的作用。因此,当在距离乘员较远的一侧即远侧发生碰撞时,由于惯性乘员向车宽方向中央即远侧移动,此时副腔室可以作为延迟腔室膨胀展开,从而更确切地接住并保护乘员的头部。

16、上述副腔室优选设置在比落座在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肩部高且比头部低的位置。

17、由此,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气囊垫中,当发生碰撞时若乘员的头部向车辆下方移动的话,由副腔室可更确切地接住乘员的头部并抑制头部的移动。

18、上述主腔室优选包括:隆起部,其在膨胀展开时向上隆起,并且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以及,基部,其在膨胀展开时位于隆起部的下方,副腔室优选包括支撑部,该支撑部从基部向乘员侧膨胀展开,并相对隆起部的乘员侧的表面而向车辆用座椅突出,从而在乘员的头部向下移动时接住头部,面板优选连接主腔室的隆起部和副腔室的支撑部。

19、在上述结构中,主腔室包括隆起部和基部,隆起部向上隆起并朝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的膨胀展开,并且基部在隆起部的下方膨胀展开。并且,副腔室从基部向乘员侧膨胀展开,并且支撑部向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突出并接住乘员的头部。此外,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气囊垫中,连接主腔室隆起部和副腔室支撑部的面板被隆起部和支撑部拉紧,以在隆起部和支撑部之间形成平面。因此,当气囊垫膨胀展开时,面板可以支撑副腔室的支撑部。

20、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当发生碰撞时若乘员的头部向车辆下方移动的话,不仅由副腔室的支撑部接住头部,而且面板也会支撑副腔室的支撑部,从而能够抑制乘员的头部向下移动。另外,当碰撞时若乘员的头部向车辆前方移动的话,形成平面的面板接住乘员的头部,从而抑制乘员的头部向前移动。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对乘员的保护性能。

21、上述气囊垫还优选包括另一副腔室,该另一副腔室从基部向与乘员侧相反的一侧膨胀展开,该另一副腔室优选具有另一支撑部,该另一支撑部相对隆起部的与乘员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而向与车辆用座椅邻接的另一车辆用座椅突出,并且当另一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向下移动时接住该头部。

22、因此,另一副腔室从基部向与乘员侧相反的一侧膨胀展开,并且支撑部朝向与车辆用座椅相邻的另一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突出并接住乘员的头部。因此,当发生碰撞时若另一车辆用座椅上的乘员的头部向车辆下方移动的话,则由另一副腔室的支撑部接住头部。

23、上述气囊垫还优选包括连接主腔室的隆起部和另一副腔室的另一支撑部的另一面板。

24、由此,在膨胀展开状态下的气囊垫中,另一面板被主腔室的隆起部和另一副腔室的另一支撑部拉紧,在隆起部与另一支撑部之间形成平面。因此,在气囊垫膨胀展开时,另一面板可以支撑另一副腔室的另一支撑部。

25、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当发生碰撞时若乘员的头部向车辆下方移动的话,不仅由另一副腔室的另一支撑部接住头部,而且另一面板支撑另一支撑部,从而能够抑制乘员的头部向下移动。另外,当发生碰撞时若乘员的头部向车辆前方移动的话,形成平面的另一面板接住乘员的头部,从而抑制乘员的头部向前移动。这样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对乘员的保护性能。

26、上述面板优选为非膨胀面板。通过用非膨胀面板连接主腔室和副腔室,能够确切地支撑副腔室,从而抑制乘员的头部向下移动。另外,当发生碰撞时若乘员的头部向车辆前方移动的话,形成平面的非膨胀面板接住乘员的头部,从而确切地抑制乘员的头部向前移动。

27、发明效果

28、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乘员保护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