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79219发布日期:2024-03-12 21:1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本申请基于2022年2月28日申请的pct/jp2022/008390并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1、在如电动汽车等那样没有搭载发动机(引擎)的车辆中,作为空调装置(制热)的热源,使用二次制冷剂式的热泵系统。二次制冷剂式的热泵系统主要具备:与供一次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循环的蒸发器连接且供二次制冷剂流通的车室外热交换器;与制冷循环的冷凝器侧连接且供二次制冷剂流通的车室内热交换器。由室外的空气加热后的二次制冷剂的热经由制冷循环向车室内热交换器传递。由此,能够加热室内的空气。

2、但是,在上述的热泵系统中,在外气温非常低的条件下,即使从外气吸热也不能充分地得到一次制冷剂的压力。其结果是,有通过制冷循环的压缩机无法产生充分的制冷剂流量的技术问题。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涉及的装置中,采用了使在车室内热交换器侧(即,冷凝器侧)流通的二次制冷剂在制冷循环的蒸发器侧混合并流通的结构。由此,能够提高经过蒸发器朝向压缩机的一次制冷剂的压力。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83304号公报

6、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然而,如上述那样,仅使二次制冷剂在蒸发器侧混合并流通,难以精确地控制二次制冷剂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精确地调节二次制冷剂的温度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

2、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介于车室外热交换器和车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使分别在这些车室外热交换器和车室内热交换器流通的二次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具备:制冷循环,该制冷循环具有供一次制冷剂依次流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室外流路,该室外流路使所述二次制冷剂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车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循环;室内流路,该室内流路使所述二次制冷剂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车室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一对流路切换阀,该一对流路切换阀以能够切换所述室外流路和所述室内流路的流通状态的方式将所述室外流路和所述室内流路连接;第一旁通流路,该第一旁通流路与所述室外流路并列设置,并且设置成绕过所述蒸发器;以及第一流量调节部,该第一流量调节部调节流入所述第一旁通流路和所述蒸发器的所述二次制冷剂的流量,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部是能够将从一个流路流入的所述二次制冷剂向两个流路分配,并且使这两个流路之间的所述二次制冷剂的流量的比例变化的流路切换阀。

4、发明的效果

5、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更精确地调节二次制冷剂的温度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介于车室外热交换器和车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使分别在这些车室外热交换器和车室内热交换器流通的二次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技术总结
一种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介于车室外热交换器和车室内热交换器之间,使分别在这些车室外热交换器和车室内热交换器流通的二次制冷剂彼此进行热交换,该车辆用制冷循环单元具备:具有供一次制冷剂依次流通的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的制冷循环;使二次制冷剂在蒸发器与车室外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室外流路;使二次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车室内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室内流路;以能够切换室外流路和室内流路的流通状态的方式将室外流路和室内流路连接的一对流路切换阀;与室外流路并列设置,并且绕过蒸发器的第一旁通流路;以及调节流入蒸发器的二次制冷剂的流量的第一流量调节部。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崇幸,鹈饲徹三,山本裕之,齐藤克弘,森下昌俊,野山英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