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8084发布日期:2023-09-26 22:01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热管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1、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集成有电控部分的压缩机、集成有膨胀阀和水泵等部件的热管理设备,热管理设备的电控部分发热量较小,可通过自然散热满足冷却需求,压缩机的电控部分包含若干发热元件,发热元件的发热问题会导致其损坏失效,因此压缩机内设置有用于冷却的冷却流道。相关技术中,压缩机的电控部分和热管理设备的电控部分集成在一起,集成后的控制组件具有发热较为严重的问题,集成后的控制组件具有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效果的热管理装置。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装置,其包括控制组件、压缩组件及热管理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压缩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热管理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冷却部件和多个发热元件,所述控制组件具有安装腔,所述冷却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冷却部件热传导连接。

3、本申请中,控制组件与压缩组件和热管理组件均电连接,冷却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控制组件的安装腔,发热元件与冷却部件热传导连接,利用冷却部件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实现散热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组件、压缩组件及热管理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压缩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热管理组件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具有冷却腔,所述冷却部件包括进口部和出口部,所述进口部的内腔与所述出口部的内腔均与所述冷却腔连通,所述进口部的内腔与所述出口部的内腔均与所述控制组件外部空间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包括隔板,所述进口部与所述出口部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的相反两侧,所述进口部与所述出口部位于所述冷却部件的同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相较于所述隔板倾斜设置,所述导向面朝向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连通处,所述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一腔远离所述进口部的一端,或,所述导向面位于所述第二腔远离所述出口部的一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安装在一起,所述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为一体结构,所述冷却部件与所述第一壳安装在一起,所述进口部和所述出口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壳密封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部与所述第一壳为一体结构,所述盖体部与所述腔体部安装在一起;或,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所述盖体部或与所述腔体部为一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通道的第一流道板、具有第二通道的第二流道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流道板的多个第一热管理部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多个第二热管理部件,多个所述第一热管理部件的内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多个所述第二热管理部件的内腔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板与所述第二流道板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一通道用于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二通道用于流通冷却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安装腔,每个所述发热元件包括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相固定且电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相固定且电连接,所述本体的部分外表面与所述冷却部件热传导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热管理装置,包括控制组件、压缩组件及热管理组件,控制组件与压缩组件电连接,控制组件与热管理组件电连接;控制组件包括冷却部件和多个发热元件,控制组件具有安装腔,冷却部件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发热元件位于安装腔,发热元件与冷却部件热传导连接。本申请中,控制组件分别与压缩组件和热管理组件电连接,冷却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控制组件的安装腔,发热元件与冷却部件热传导连接,利用冷却部件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实现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张云芳,徐云根,谭永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