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81635发布日期:2023-06-08 02:4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受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由于承担功能较多,现有技术中,基于能源消耗和管道布局双方面考虑,电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对于电池的加热主要通过电机发热来提供热量。

2、然而,如此布局的热管理系统由于管路长且弯曲,易在管路内积气,积气压力导致水泵空转无法正常工作,也会使得整个热管理系统的换热效率下降,甚至整个热管理系统失效,严重影响驾乘体验,对整车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电驱回路、电池回路和暖通回路,所述电驱回路包括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内设有散热器和蓄水瓶,所述散热器上设有第一排气组件,所述第一排气组件与所述蓄水瓶连通;所述排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响应于车辆的高压上电信号,获取所述高压上电的上电时刻;

4、基于所述上电时刻累计上电时长,当累计上电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电池回路和所述暖通回路相互连通;

5、当所述累计上电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响应用户请求,启动预设热管理模式。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路包括第一支路和与所述第一支路连通的主管路,所述第一支路上设有所述散热器和所述蓄水瓶,所述主管路上设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暖通回路内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电池回路内设有第四水泵;

7、所述控制所述电驱回路、所述电池回路和所述暖通回路相互连通步骤之后,所述响应用户请求,启动预设热管理模式步骤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8、设置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四水泵的输出功率为第一预设功率,所述第一预设功率用于维持所述热管理系统内的残余气体量在第一预设数值之下。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响应用户请求,启动预设热管理模式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10、响应所述蓄水瓶内液位升高信号,获取所述液位升高时刻;

11、基于所述液位升高时刻累计加注时长,所述累计加注时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电池回路和所述暖通回路相互连通;

12、设置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四水泵的输出功率为第二预设功率,所述第二预设功率用于维持所述热管理系统内的残余气体量在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下。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驱回路还包括第二通路,还包括如下步骤:

14、所述累计加注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且小于第二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二通路、所述电池回路和所述暖通回路相互连通;

15、设置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四水泵的输出功率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维持所述热管理系统内的残余气体量在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下。

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如下步骤:

17、所述累计加注时长大于第二预设时长且小于第三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电池回路和所述暖通回路相互连通;

18、设置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四水泵的输出功率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维持所述热管理系统内的残余气体量在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下。

1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如下步骤:

20、所述累计加注时长大于第三预设时长且小于第四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电池回路和所述暖通回路相互连通;

21、关闭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四水泵,维持所述热管理系统内的残余气体量在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下。

2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如下步骤:

23、所述累计加注时长大于第四预设时长且小于第五预设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电池回路和所述暖通回路相互连通;

24、设置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所述第三水泵、所述第四水泵的输出功率为所述第二预设功率,维持所述热管理系统内的残余气体量在所述第一预设数值之下。

2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如下步骤:

26、所述累计加注时长大于第五预设时长且小于第六预设时长时,控制车辆高压下电,获取所述高压下电的下电时刻;

27、基于所述下电时刻累计下电时长,当累计下电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车辆高压上电,当所述累计上电时长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后,判断所述蓄水瓶内液位信号,若所述液位降低,响应所述液位降低信号,加注至所述蓄水瓶标准线。

2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的步骤。

29、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的步骤。

30、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在车辆上电时首先将电驱回路、电池回路和暖通回路连通,通过电驱回路内的排气组件进行预先排气,将整个热管理系统内的残余气体由散热器自带的第一排气组件排入蓄水瓶,带有气体的液体流入蓄水瓶后实现气液分离,液体循环入热管理系统内进行换热,气体则留在蓄水瓶内顶部,实现将系统内的气体排出系统的效果,保证管路内不积气,水泵顺利运转,保证用户驾乘体验良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电驱回路、电池回路(17)和暖通回路(15),所述电驱回路包括第一通路,所述第一通路内设有散热器(1)和蓄水瓶(3),所述散热器(1)上设有第一排气组件(2),所述第一排气组件(2)与所述蓄水瓶(3)连通;所述排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用户请求,启动预设热管理模式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回路还包括第二通路,还包括如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9.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排气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热管理系统包括电驱回路、电池回路和暖通回路,电驱回路包括第一通路,第一通路内设有散热器和蓄水瓶,散热器上设有第一排气组件,与蓄水瓶连通;排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响应于车辆的高压上电信号,获取高压上电的上电时刻;基于上电时刻累计上电时长,当累计上电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一通路、电池回路和暖通回路相互连通;当累计上电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时,响应用户请求启动预设热管理模式,通过在车辆上电时首先将电驱回路、电池回路和暖通回路连通,通过电驱回路内的排气组件进行预先排气,将系统内的气体排出系统,保证管路内不积气,水泵顺利运转。

技术研发人员:罗棚,成涛,苏毅,梁宗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