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采暖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63530发布日期:2023-08-09 02:37阅读:31来源:国知局
车辆采暖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车辆控制,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采暖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里程焦虑和空调性能成为热议话题。传统电动汽车的加热方式为用电加热正温度系数ptc电加热装置中的流质,再通过流质加热各加热器翅片,由加热器翅片与流经翅片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进而通过被加热的空气为乘员舱提供采暖需求。

2、在实现本技术实施例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车辆采暖装置的控制方案未充分考虑到电加热模块对体表温度影响,现有方案通过获取车内环境温度控制辐射电加热模块的运行状态限制了节能效果及乘员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采暖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案通过获取车内环境温度控制加热模块的运行状态限制了节能效果及乘员舒适度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采暖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车辆采暖系统包括加热模块和与加热模块连接的电压调节模块;该控制方法包括:

3、获取车内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温度数据;

4、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判断车内乘员的舒适状态;

5、根据所述舒适状态确定针对所述加热模块的电压控制策略,以指示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调整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判断车内乘员的舒适状态,包括:

7、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和舒适度公式确定乘员整体舒适度;

8、基于所述乘员整体舒适度的数值和预设舒适度区间判断车内乘员的舒适状态。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舒适度公式为:

10、

11、其中,2α+2β+2γ+2δ+2ε+2θ+μ+σ+τ+ω=1;α为脚部舒适修正系数,β为小腿部舒适修正系数,γ为大腿部舒适修正系数,δ为手部舒适修正系数,ε为小臂部舒适修正系数,θ为大臂部舒适修正系数,μ为背部舒适修正系数,σ为胸部舒适修正系数,τ为面部舒适修正系数,ω为头部舒适修正系数,为全身整体舒适修正系数;a和b分别为左脚和右脚温度;c和d分别为左小腿和右小腿温度;e和f分别为左大腿和右大腿温度;g和h分别为左手和右手温度;i和j分别为左小臂和右小臂温度;k和l分别为左大臂和右大臂温度;m为背部温度;n为胸部温度;o为面部温度;p为头部温度;q为全身平均温度。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舒适状态确定针对所述加热模块的电压控制策略,包括:

13、根据所述舒适状态确定对应的电压修正值,以指示所述电压调节模块根据所述电压修正值调整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舒适状态包括:过冷、偏冷、舒适、偏热和过热;相应的,根据所述舒适状态确定对应的电压修正值包括:

15、对应过冷、偏冷、舒适、偏热和过热状态,电压修正值分别为第一电压值、第二电压值、零值、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为正值;所述第三电压值和所述第四电压值为负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压值;所述第四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三电压值。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获取车内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温度数据之前,还包括:

17、响应于车辆采暖系统自动舒适模式启动指令,获取车辆环境参数信息;其中,所述车辆环境参数信息包括:车外环境温度、乘员舱温度、车辆所处区域信息和乘员乘坐信息;

18、基于所述车辆环境参数信息确定各乘坐位置对应加热模块的初始电压值,以指示所述电压调节模块根据所述初始电压值调整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车辆环境参数信息确定各乘坐位置对应加热模块的初始电压值,包括:

20、在车外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确定初始电压值为零;其中,所述温度阈值基于车辆所处区域信息确定;

21、在车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值时,根据车外环境温度和乘员舱温度确定加热模块的参考电压值,并根据乘员乘坐信息控制与乘员乘坐位置对应的应加热模块的初始电压值。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判断车内乘员的舒适状态之前,还包括:

23、确定乘员信息;

24、根据乘员信息确定对应的预设舒适度方案,以根据预设舒适度方案判断对应乘员的舒适状态。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26、获取驻车目的地信息;

27、根据所述驻车目的地信息和车辆实时位置确定车辆到达驻车目的地的行驶时间;

28、根据所述行驶时间和设定时间阈值确定针对所述加热模块的驻车控制策略,以降低乘员舱温度与驻车目的地对应的外部环境温度间的差值。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行驶时间和设定时间阈值确定针对所述加热模块的驻车控制策略,包括:

30、在所述行驶时间等于或小于设定时间阈值时,以设定采样间隔确定乘员舱温度减去驻车目的地车外环境温度的差值;

31、在所述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值时,降低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否则,保持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不变。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差值的具体数值确定驻车电压修正值;其中,所述差值越大对应驻车电压修正值越小。

3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采暖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采暖系统包括加热模块和与加热模块连接的电压调节模块;该控制装置包括:

34、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内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温度数据;

35、舒适状态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判断车内乘员的舒适状态;

36、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舒适状态确定针对所述加热模块的电压控制策略,以指示所述电压调节模块调整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舒适状态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38、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和舒适度公式确定乘员整体舒适度;

39、基于所述乘员整体舒适度的数值和预设舒适度区间判断车内乘员的舒适状态。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舒适度公式为:

41、

42、其中,2α+2β+2γ+2δ+2ε+2θ+μ+σ+τ+ω=1;α为脚部舒适修正系数,β为小腿部舒适修正系数,γ为大腿部舒适修正系数,δ为手部舒适修正系数,ε为小臂部舒适修正系数,θ为大臂部舒适修正系数,μ为背部舒适修正系数,σ为胸部舒适修正系数,τ为面部舒适修正系数,ω为头部舒适修正系数,为全身整体舒适修正系数;a和b分别为左脚和右脚温度;c和d分别为左小腿和右小腿温度;e和f分别为左大腿和右大腿温度;g和h分别为左手和右手温度;i和j分别为左小臂和右小臂温度;k和l分别为左大臂和右大臂温度;m为背部温度;n为胸部温度;o为面部温度;p为头部温度;q为全身平均温度。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44、根据所述舒适状态确定对应的电压修正值,以指示所述电压调节模块根据所述电压修正值调整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

4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舒适状态包括:过冷、偏冷、舒适、偏热和过热;相应的,根据所述舒适状态确定对应的电压修正值包括:

46、对应过冷、偏冷、舒适、偏热和过热状态,电压修正值分别为第一电压值、第二电压值、零值、第三电压值和第四电压值;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值和所述第二电压值为正值;所述第三电压值和所述第四电压值为负值;所述第一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二电压值;所述第四电压值大于所述第三电压值。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获取车内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温度数据之前,响应于车辆采暖系统自动舒适模式启动指令,获取车辆环境参数信息;其中,所述车辆环境参数信息包括:车外环境温度、乘员舱温度、车辆所处区域信息和乘员乘坐信息;

48、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车辆环境参数信息确定各乘坐位置对应加热模块的初始电压值,以指示所述电压调节模块根据所述初始电压值调整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50、在车外环境温度大于温度阈值时,确定初始电压值为零;其中,所述温度阈值基于车辆所处区域信息确定;

51、在车外环境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值时,根据车外环境温度和乘员舱温度确定加热模块的参考电压值,并根据乘员乘坐信息控制与乘员乘坐位置对应的应加热模块的初始电压值。

5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舒适状态判断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温度数据判断车内乘员的舒适状态之前,确定乘员信息,并根据乘员信息确定对应的预设舒适度方案,以根据预设舒适度方案判断对应乘员的舒适状态。

5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还用于获取驻车目的地信息,根据所述驻车目的地信息和车辆实时位置确定车辆到达驻车目的地的行驶时间,并根据所述行驶时间和设定时间阈值确定针对所述加热模块的驻车控制策略,以降低乘员舱温度与驻车目的地对应的外部环境温度间的差值。

5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55、在所述行驶时间等于或小于设定时间阈值时,以设定采样间隔确定乘员舱温度减去驻车目的地车外环境温度的差值;

56、在所述差值大于设定温度值时,降低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否则,保持所述加热模块的端电压不变。

5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差值的具体数值确定驻车电压修正值;其中,所述差值越大对应驻车电压修正值越小。

58、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59、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方法的步骤。

6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采暖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车内乘员的多个身体部位的温度数据,根据温度数据判断车内乘员的舒适状态,进而根据舒适状态确定针对加热模块的电压控制策略,指示电压调节模块调整加热模块的端电压,保证直观的基于车内乘员的体感温度调节加热模块的电压,提高控制精确度,进而实现乘员舱环境温度的精确调节提升用户体验感,同时保证加热模块的能源转换率,提高节能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