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64688发布日期:2023-11-23 15:4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控制,具体地指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空调不论其系统架构,在制冷和采暖时均需要消耗电池包电量,加重电池包的电量消耗,导致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加速降低。在该部分耗电中,由于新风负荷带来的电耗较为明显,目前行业内较多采用外循环优先的传统策略,在冬季采暖时使用外循环,但此时由于汽车内外温差大,除车体换热量升高外,新风负荷耗电量也明显增大,其占比可达50%。从节能角度考虑,增大内循环进气比例效果明显,对制冷与采暖工况均适用,且其对商品性影响较小,能缩短反应时间,但同时会增大车内起雾与缺氧风险。

2、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有专利号为“cn113682104a”的名为“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介绍了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前挡风玻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作为判断温差;获取车辆所处环境工况下的三个不相连的温差区间;相邻两个温差区间的低端值之间构成一个起雾风险区间,小于或等于第三温差区间低端值的区间为一个起雾风险区间;根据判断温差的初始值所处的起雾风险区间,选择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当判断温差降低至任一起雾风险区间的高端值时,切换至该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当判断温差由任一温差区间的低端值升高至其高端值时,切换至该高端值所在起雾风险区间对应的循环模式和出风模式。该方式可以避免车内起雾,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空调能耗。但是该方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上述方案是基于汽车玻璃起雾作为基准点来进行判断,只是满足汽车正常行驶情况下汽车玻璃不起雾的最小设定,但实际上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车内人员的正常需求,需要兼顾玻璃起雾情况和车内空气新鲜需求情况,但上述方案并没有考虑到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存储介质。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3、s1、基于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计算前挡玻璃内侧温度;

4、s2、基于车内温度和车内相对湿度,计算车内空气露点温度;

5、s3、基于前挡玻璃内侧温度和车内空气露点温度,计算起雾裕量;

6、s4、基于起雾裕量计算第一内气混入率;

7、s5、根据车内人员数量,计算第二内气混入率;

8、s6、基于第一内气混入率和第二内气混入率确定第三内气混入率,按照第三内气混入率对汽车空调进行控制。

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1中,计算前挡玻璃内侧温度的方法包括:

10、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前挡玻璃内侧温度,

11、

12、其中:twsr——前挡玻璃内侧温度;

13、k——前挡玻璃传热系数;

14、tam——车外温度;

15、tr——车内温度;

16、α1——前挡玻璃内表面传热系数;

17、csun——日照补偿温度。

18、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3中,计算起雾裕量的方法包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起雾裕量,

19、fmraw=twsr-tdew

20、其中:fmraw——起雾裕量;

21、twsr——前挡玻璃内侧温度;

22、tdew——车内空气露点温度。

23、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4中,计算第一内气混入率的方法包括:

24、将起雾裕量划分为多个升温区间和多个降温区间,每个升温区间对应一个内循环空气混入率,每个降温区间对应一个内循环空气混入率;

25、确定当前控制周期是否处于电动汽车的第一个控制周期,若处于第一个控制周期,将当前控制周期起雾裕量所处的降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作为当前控制周期的第一内气混入率;

26、若不处于第一个控制周期,将本控制周期的起雾裕量与上一控制周期的起雾裕量进行比对,当本控制周期的起雾裕量不小于上一控制周期的起雾裕量时,将当前控制周期起雾裕量所处的升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作为当前控制周期的第一内气混入率;当本控制周期的起雾裕量小于上一控制周期的起雾裕量时,将当前控制周期起雾裕量所处的降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作为当前控制周期的第一内气混入率

2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将起雾裕量划分为多个升温区间,每个升温区间对应一个内循环空气混入率的方法包括:将起雾裕量按照以下方式划分,

28、设定(-∞,-3)为第一升温区间,第一升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0;

29、设定[-3,-1)为第二升温区间,第二升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20%;

30、设定[-1,1)为第三升温区间,第三升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40%;

31、设定[1,3)为第四升温区间,第四升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60%;

32、设定[3,5)为第五升温区间,第五升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80%;

33、设定[5,+∞)为第六升温区间,第六升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100%。

3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将起雾裕量划分为多个降温区间,每个降温区间对应一个内循环空气混入率的方法包括:将起雾裕量按照以下方式划分,

35、设定(-∞,-4)为第一降温区间,第一降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0;

36、设定[-4,-2)为第二降温区间,第二降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20%;

37、设定[-2,0)为第三降温区间,第三降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40%;

38、设定[0,2)为第四降温区间,第四降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60%;

39、设定[2,4)为第五降温区间,第五降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80%;

40、设定[4,+∞)为第六降温区间,第六降温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为100%。

4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5中,计算第二内气混入率的方法包括: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第二内气混入率,

42、

43、其中:rfdfrs——第二内气混入率;

44、a——单个乘客所需新风量;

45、n——车内当前乘客数量;

46、v——当前风量档位和出风模式下空调出风量。

4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所述步骤s6中,基于第一内气混入率和第二内气混入率确定第三内气混入率的方法包括:选择第一内气混入率和第二内气混入率中的较小值作为第三内气混入率。

4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按照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包括,

49、温度采集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内温度和车外温度;

50、湿度采集模块,所述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车内相对湿度;

51、起雾裕量计算模块,所述起雾裕量计算模块根据车内温度、车外温度和车内相对湿度计算起雾裕量;

52、第一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所述第一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根据起雾裕量计算第一内气混入率;

53、第二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所述第二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根据车内人员数量计算第二内气混入率;

54、第三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所述第三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根据第一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和第二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计算第三内气混入率计算模块。

5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的程序。

56、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对电动车空调进行节能控制,除了考虑到车内起雾方面以外,本技术还考虑到车内乘员的需求,通过综合起雾和新风需求寻求最佳的内外空气循环比例,确保既满足车内玻璃不会起雾的要求又满足车内乘员新风需求,达到了节能且提供最舒适驾乘体验的目的,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57、2、本技术计算前挡玻璃内侧温度的方式非常简单,是通过车外温度和车内温度间接得到的,无需增加新的温度传感器,使用车辆本身自带的温度传感器即可获得所需的前挡玻璃内侧温度,计算准确且方便;

58、3、本技术计算起雾裕量的方式非常简单,通过前挡玻璃内侧温度和车内空气露点温度即可准确获得当前车内的起雾裕量,为后续内气混入率的计算提供良好的基础,起雾裕量的计算能够准确反映当前车内起雾情况,确保最后的计算结果满足前挡玻璃不起雾的要求;

59、4、本技术计算第一内气混入率的方法非常简单,通过将起雾裕量进行升温区间和降温区间的划分,然后将计算得到的起雾裕量代入到划分的具体区间内,即可得到该区间对应的内循环空气混入率,计算的方式简洁且高效;

60、5、本技术对于升温区间的划分非常的简单,升温区间为阶梯式结构,简单明了,方便在起雾裕量对应升温区间时快速获得对应的第一内气混入率,整体计算方便;

61、6、本技术对于降温区间的划分非常的简单,降温区间为阶梯式结构,简单明了,方便在起雾裕量对应降温区间时快速获得对应的第一内气混入率,整体计算方便;

62、7、本技术对于第二内气混入率的计算极为简单,通过车内人员数量即可得到满足当前车内人员所需新风量,基于所需新风量与当前空调出风量即可得到所需的第二内气混入率,第二内气混入率满足当前车内人员新风需求,为车内人员提供更为舒适的空气环境;

63、8、本技术对于第三内气混入率的计算方式简单,选择第一内气混入率和第二内气混入率中的较小值作为第三内气混入率,可以在节能、起雾和新风需求三者之间寻求最合适的平衡,方便对汽车空调的控制。

64、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控制系统,方便在电动汽车内构建一套完整的空调节能控制程序,基于该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对电动汽车的空调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电动汽车的空调能够在节能、除雾和新风需求三个层面获取最佳平衡;

65、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含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程序。

66、本技术的电动汽车空调节能控制方法简单,通过控制内外循环的比例,可以提高电动汽车节能效果,同时确保前挡玻璃不会起雾,满足车内乘员的新风需求,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