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装配的新能源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5190发布日期:2023-09-23 20:3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装配的新能源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充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装配的新能源充电桩。


背景技术:

1、充电桩是指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装置,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操作和费用数据打印,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2、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3561818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组成的充电桩,适用于对电动车充电。该充电桩包含外壳、支架、至少一个充电模块、输出模块及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该外壳内的控制壳体及电连接该充电单元及该输出模块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以控制该输出模块的该输出终端是否能对该电动车充电。通过各个模块依照功能分类组成以设置于该外壳内,能够便于组装及维护,但在实际使用时,各模块分离设置时无法预留相应的散热通道,电流模块在工作时热量仅能够被动散发,电流模块产生的热量往往因为模块化装置缺乏散热通风通道,在热量积蓄的情况下容易影响整体耐用寿命,并且与外部线缆的通过端子插置连接稳定性较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电流模块产生的热量往往因为模块化装置缺乏散热通风通道,在热量积蓄的情况下容易影响整体耐用寿命,并且与外部线缆的通过端子插置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模块化装配的新能源充电桩。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模块化装配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柜体,柜体前侧连接有盖板,所述柜体内腔两侧均设有拓展机构,且拓展机构内可拆卸连接有电源组件,且电源组件底部连通有接线线缆,且接线线缆外侧套设有承托机构,且承托机构固定安装在柜体内腔底侧,且接线线缆另一端连接有接头主体,且接头主体延伸至柜体外,用于通过承托机构控制接线线缆向外展开的距离避免相互缠绕,所述柜体内腔底部连接有散热机构,且散热机构连接在电源组件后侧;

4、所述拓展机构包括设有柜体内腔两侧的卡座,且卡座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且相邻的第一滑座相对面一侧与电源组件一侧连接,且相邻的第二滑座之间连接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嵌设在盖板一侧开口内,用于通过可滑动的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实现对电源组件以及控制面板的模块化装配,且控制面板和电源组件之间通过排线相连接。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卡座内腔两侧均连接有滑轨,且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均开设有与滑轨相对应的槽体,且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一侧两端靠近滑轨的相应位置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腔一侧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包括固定部和伸缩部,且伸缩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有挤压块,且挤压块底侧与滑轨顶部相贴合,且伸缩部外侧套设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两端分别与固定部和挤压块一侧对应位置固定连接,用于滑动后限位第一滑座的相应位置。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承托机构包括承托轮,且线缆呈u形容置在柜体内腔,且承托轮设于线缆u形内弯处,且承托轮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轴杆,且轴杆外套设有轴套,且轴杆和轴套顶部均开设有滑孔,且滑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且滑杆两侧之间连接有行程槽,且行程槽底部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连接在柜体内腔底部,用于接线线缆拉动时带动承托轮和第一弹簧移动展开蓄能后进行复位。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柜体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接头主体的放置机构,且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套,且放置套固定连接在柜体一侧,且柜体一侧开设有放置套相匹配的通槽,且放置套内腔滑动连接有导向杆,且导向杆底端连接有抵接轮,且抵接轮内侧与接线线缆一侧相贴合,所述导向杆顶端连接有连接板,且导向杆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抵接轮和放置套内侧对应位置相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放置套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承托套,且承托套横截面形状为弧形,且承托套顶部与接线线缆底侧相贴合。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电源组件底部连接有卡扣组件,且卡扣组件包括设有电源组件底部两侧的卡扣件,且卡扣件末端外侧套设有嵌套部,且嵌套部连接在盖板一侧,用于通过卡扣件与嵌套部的嵌合控制电源组件活动插置。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介质箱,所述介质箱顶部两侧均通过连接管连接有散热座,所述散热座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在电源组件后侧,且散热座内设有循环泵体,所述散热座一侧两端均连接有散热扇。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介质箱底部连接有循环管,且循环管呈s状排布,且多个循环管外部之间连接有散热片,用于介质箱与散热座连接后介质循环散热。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20、所述柜体周侧开设有多个散热槽,且散热槽位于散热机构一侧相应位置。

21、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发明中,柜体能够挂接在车位旁墙壁或站立设置于车位旁,同时当柜体装置后,盖板嵌设或螺纹连接在柜体一侧,控制面板能够通过两侧第二滑座滑动装置与卡座内,同时当控制面板嵌设在盖板一侧预留槽孔后,能够通过将电源组件与第一滑座连接后滑入对应位置的卡座内,当电源组件通过第一滑座滑入卡座后,电源组件前侧接入端能够通过线束或插置端子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通过滑动设置的第二滑座和第一滑座,能够实现对电源组件的快速插置更换,有利于进行检修维护,并且线缆预留大量余量在柜体内,避免外部牵拉导致损坏,提高装置稳定性,有利于通过对电源组件和控制面板的模块化拼装,实现对不同功耗的充电桩组件的快速调整。

23、2、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散热机构,当电源组件装置后,电源组件内部产热时,能够通过接触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座内,散热座内介质能够在内部介质泵的输送下送入底部拓展的介质箱以及循环管内,在循环管内循环的介质能够通过表面散热片的接触与空气换热,减少因电源组件蓄热影响到换热效果,介质箱通过连接管连接在散热座一侧,在电源组件进行模块化更换后,能够将散热座与电源组件进行分离快速更换,适应对不同电源组件的接触换热需要,散热扇能够通过自设内转动对散热座内介质进行初步散热,有利于保证换热处理效果,提高持续充电时的设备稳定性,避免因蓄热影响到内部元件使用寿命。

24、3、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承托机构,当接线线缆插置连接在电源组件底部时,接线线缆预留部分能够套设在承托轮外侧,因此,接线线缆能够容置在柜体内,当需要充电发生牵引时,接头主体能够通过拉动接线线缆带动内侧承托轮移动,承托轮能够通过轴杆以及轴套在滑杆外滑动,接线线缆能够向上移动而能够向外延展,方便进行向外展开后对接头主体与车辆进行连接,有利于通过将接线线缆容置入柜体内,避免接线线缆外漏造成损坏,提高接头主体和接线线缆的放置安全性,并且在受到牵引时能够向外展开,避免过伸导致线缆损坏。

25、4、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放置机构,放置枪头能够通过放置在放置套内实现限位,同时顶部抵接轮能够通过与接头主体顶侧的贴合保证贴合稳定性,第二弹簧能够利用自身弹力保证与接头主体以及接线线缆的连接紧密性,避免发生晃动偏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