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53997发布日期:2023-10-06 12:5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新能源用电行业充电装置,尤其是涉及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


背景技术:

1、随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推进及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公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数量不断攀升,但随之而来的充电难的问题愈发凸显。尤其是老旧小区内存在诸多短板:新能源车主没有固定车位,公共充电车位管理困难,易被燃油车占用;小区停车空间较为狭窄有限,缺乏充足空间和线路设备安装敷设的路径以安装更多的充电桩;增加充电车位一次性投资高,资源浪费,充电低峰期充电桩空闲,负荷浪费。这些原因导致老旧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受限,严重影响新能源车主的用车体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针对以上问题,申请人已研发了一种移动共享有序门型充电桩,专利号为zl202223003022.2,在满足现有台区负荷的基础上切实解决用户充电难的问题,但该充电桩适用于停车空间较大且规则、车辆连续并排停放的停车空间,而在老旧小区中还存在很多不规则停车空间,针对老旧小区中的这一类情况,项目组研发了一种占地更小、可移动共享的伞形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包括移动机构、充电桩轨道结构以及充电枪轨道结构,所述充电桩轨道结构通过移动机构与充电枪轨道结构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带动充电枪轨道结构轴向移动;

3、所述移动机构是由旋转吊臂、牵引臂、可旋转杆头以及充电杆构成的伞型框架;所述旋转吊臂内部设置有电缆盒,所述电缆盒内设置有第一供电电缆;

4、所述充电桩轨道结构包括充电桩座、充电桩、丝杠、导轨以及垂直调节旋转手柄,所述充电桩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吊臂一端,所述充电桩座下方垂直安装丝杠及导轨,所述充电桩安装在所述丝杠及导轨上,所述丝杠的末端安装所述垂直调节旋转手柄,所述垂直调节旋转手柄用于调节充电桩上下移动;

5、所述充电枪轨道结构包括遮雨罩、充电枪以及充电枪座,所述充电枪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吊臂一端,所述充电枪座下方固定安装所述遮雨罩,所述遮雨罩下方通过第一供电电缆连接所述充电枪。

6、还包括卷线盒,所述卷线盒安装在所述充电桩内部,所述卷线盒内部设置第二供电电缆,通过棘轮与棘爪的配合,实现第二供电电缆的自动回收。

7、所述第一供电电缆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卷线盒,经由第二供电电缆再回到电缆盒内,与充电枪相连。

8、还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为一对阻铁片,分别安装在所述旋转吊臂和充电杆内部,用于控制旋转吊臂的旋转范围;

9、其中,所述旋转吊臂旋转至一定角度,所述旋转吊臂内部的阻铁片和所述充电杆内部的阻铁片相接触。

10、所述遮雨罩的末端边缘采用卷边结构。

11、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12、1、采用可旋转横梁的机械结构,方便调节充电桩的位置,结合限位器使充电枪可在0-350°的范围内进行旋转移动,解决老旧小区密集不规则停车区域充电难的问题,实现了使用较少的充电桩,服务较多的车辆,减少了建设投资,节约资源;

13、2、旋转手柄与丝杠的机械结构,实现简单手动旋转手柄即可调节充电桩上下移动位置,方便用户进行扫码充电、观察车辆充电状态、读取运行参数等操作;

14、3、充电桩下方加设一个遮雨罩,在雨雪等恶劣天气下,对充电枪起到防护作用,同时遮雨罩的边缘采用卷边设计,起到雨水导向的作用,延长充电枪的使用寿命,保护连接充电枪的电缆,防止磨损;

15、4、利用卷线盒内棘轮棘爪装置,实现充电枪线的伸缩。当用户需要充电时,移动充电枪时卷线盒旋转释放电缆并锁定,充电完毕后,用户将充电枪继续向外拉出一小段距离即可自行回收。

16、5、与传统的充电桩不同,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可实时监测所属台区用电负荷情况,同时带有功率自动调节功能,可有效调节充电功率。在不占用台区用电高峰负荷的前提下,根据小区用电负荷自行确定峰谷期:小区用电负荷大时(比如变压器负载率达到70%以上)充电桩会切换至低功率充电,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电;用电低谷时(比如变压器负载率达到40%以下)切换为高功率充电。这样可缩小用电峰谷差,调节变压器负载率,用户亦可享受低谷时段充电的相关优惠政策,由此实现有序用电,助力削峰填谷,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7、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特征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1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包括移动机构、充电桩轨道结构以及充电枪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轨道结构通过移动机构与充电枪轨道结构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带动充电枪轨道结构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卷线盒,所述卷线盒安装在所述充电桩(9)内部,所述卷线盒内部设置第二供电电缆(16),通过棘轮(10)与棘爪(15)的配合,实现第二供电电缆(16)的自动回收。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所述的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电缆(7)的一端连接电源,另一端连接卷线盒,经由第二供电电缆(16)再回到电缆盒内,与充电枪(1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为一对阻铁片,分别安装在所述旋转吊臂(2)和充电杆(5)内部,用于控制旋转吊臂(2)的旋转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雨罩(12)的末端边缘采用卷边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移动共享伞形充电桩,包括移动机构、充电桩轨道结构以及充电枪轨道结构,充电桩轨道结构通过移动机构与充电枪轨道结构连接,移动机构带动充电枪轨道结构轴向移动;移动机构是由旋转吊臂、牵引臂、可旋转杆头以及充电杆构成的伞型框架;充电桩轨道结构包括充电桩座、充电桩、丝杠以及垂直调节旋转手柄,垂直调节旋转手柄用于调节充电桩上下移动;充电枪轨道结构包括遮雨罩、充电枪以及充电枪座,遮雨罩下方通过第一供电电缆连接充电枪。本发明实现了充电桩可移动,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空间小且不规则导致安装充电桩难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黎明,张雨蔚,翟世雄,白玉苓,张智达,胡益菲,吕涵,郭健羽,刘明阳,郭世琦,李敬娜,司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