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006371发布日期:2023-11-16 21:4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座舱概念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未来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而座椅作为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座椅的调节方式也在向智能化转变。传统的座椅调节均需要乘客手动操作调节开关,智能化程度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基于中国人体库的驾驶、乘坐姿态进行模拟,得出针对不同身高的最佳人体姿态,提升座椅的智能化程度,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2、本发明提供了下述方案:

3、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包括:

4、在统一的整车坐标系下,基于数字人体模型建立人体模型数据,获取对应的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

5、基于数字人体模型选取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根据待开发车型的车内空间条件,结合实际驾驶的习惯约束进行计算,得出当前人体模型的最优驾驶姿态,获得所述最优驾驶姿态对应的坐标值;

6、定义每次座椅调节前的高度方向坐标和前后方向坐标为座椅设计参考点,将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作为坐标系的横坐标,将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与座椅设计参考点的差值作为坐标系的纵坐标;

7、基于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点进行拟合,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

8、进一步的,所述数字人体模型基于ramsis软件获得,所述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的区间为1500mm至1900mm。

9、进一步的,所述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至少包括眼部特征点和胯部特征点,所述眼部特征点用于与车内摄像头实时采集的真人眼部特征点相对应,判断座椅高度方向是否调整到合适位置;

10、所述胯部特征点与实车座椅设计参考点相对应,用于判断座椅前后方向是否调整到合适位置;

11、所述待开发车型的车内空间条件进一步包括:座椅设计行程区域、踏板操纵机构、车辆地毯面。

12、进一步的,所述基于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点进行拟合,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进一步包括:

13、定义座椅高度方向调整量的坐标系,在坐标系的z方向上,坐标系中的横坐标为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ti,其中i=1、2、3…,纵坐标为眼部特征点pe和每次座椅调节前的高度方向坐标phzi作差,将坐标系中的ti和pezi-phzi进行拟合,得到眼部特征点拟合曲线,确定座椅高度方向调整量。

14、进一步的,所述基于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点进行拟合,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进一步包括:

15、定义座椅前后高度方向调整的坐标系,在坐标系的x方向上,坐标系中的横坐标为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ti,其中i=1、2、3…,纵坐标为胯部特征点pr的坐标prxi和每次座椅调节前的高度方向坐标phxi作差,将坐标系中的ti和prxi-phxi进行拟合,得到胯部特征点拟合曲线,确定座椅前后方向调整量。

16、进一步的,所述基于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点进行拟合,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进一步包括:

17、定义调整算法,根据座椅前后方向的调整量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结合每次上车乘员的身高值,将座椅当前位置进行对应的调整。

18、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系统,包括:

19、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获取模块,在统一的整车坐标系下,基于数字人体模型建立人体模型数据,获取对应的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

20、最优驾驶姿态坐标值计算模块,基于数字人体模型选取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根据待开发车型的车内空间条件,结合实际驾驶的习惯约束进行计算,得出当前人体模型的最优驾驶姿态,获得所述最优驾驶姿态对应的坐标值;

21、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定义模块,定义每次座椅调节前的高度方向坐标和前后方向坐标为座椅设计参考点,将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作为坐标系的横坐标,将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与座椅设计参考点的差值作为坐标系的纵坐标;

22、坐标点拟合以及座椅调整量计算模块,基于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点进行拟合,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

23、进一步的,在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获取模块中,将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配置为数值区间满足1500mm至1900mm的条件。

2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

2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发明基于中国人体库进行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进行设定,可在开发设计阶段通过ramsis软件基于中国人体库的驾驶、乘坐姿态模拟,得出针对不同身高的最佳人体姿态,并通过人体特征点与座椅调节基准点建立调节算法,在上车准备驾驶之前,座椅控制器根据设计阶段建立的调节算法,自适应将座椅在行程范围内调节到符合当前乘客最佳驾驶姿态的位置,最终实现不同身高的乘员上车后座椅自适应调节到合适位置的目的,提升智能化程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人体模型基于ramsis软件获得,所述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的区间为1500mm至19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至少包括眼部特征点和胯部特征点,所述眼部特征点用于与车内摄像头实时采集的真人眼部特征点相对应,判断座椅高度方向是否调整到合适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点进行拟合,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进一步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点进行拟合,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进一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坐标系中不同的坐标点进行拟合,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调整量,进一步包括:

7.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获取模块中,将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配置为数值区间满足1500mm至1900mm的条件。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电子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设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包括:基于数字人体模型建立人体模型数据,获取对应的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基于数字人体模型选取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得出当前人体模型的最优驾驶姿态,将人体模型身高数据集作为坐标系的横坐标,将人体关键部位特征点与座椅设计参考点的差值作为坐标系的纵坐标;进行拟合并设定对应的算法求得座椅的调整量。本发明基于中国人体库进行座椅自适应调节算法进行设定,得出针对不同身高的最佳人体姿态,并通过人体特征点与座椅调节基准点建立调节算法,最终实现不同身高的乘员上车后座椅自适应调节到合适位置的目的,提升智能化程度,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技术研发人员:潘彦成,袁宝宇,张鹏,周亚平,郭金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