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顶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68430发布日期:2024-03-28 18:5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升顶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房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房车,具体涉及一种升顶机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驾房车旅游度假。房车的主要优势在于不受外界交通、住宿、餐饮等条件限制,可以全面解决旅途中交通、住宿、餐饮等问题,给人以家的感觉,同时经济性也很高。

2、然而,房车(尤其是国内最流行的c型自驾房车)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空间有限,尤其是固定尺寸的车厢,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普遍存在活动空间小、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因此,人们设计出了可拓展的车厢,拓展车厢包括宽度方向的拓展和高度方向的拓展,对于高度方向的拓展,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设计升顶机构驱使顶盖上升,以扩大车厢内的上下活动空间。

3、目前的升顶机构大多采用销轴连接成x形的剪式支撑臂结构,例如中国专利cn216268926u和cn218316439u,然而,这种结构在初始状态下(即两支撑臂堆叠紧靠时)相对于驱动力的方向接近于死点位置,导致原动件(电动推杆,液压缸等)的初始驱动力臂很小,承受的力矩很大,容易造成结构的过早失效和损坏,同时x型结构稳定性较差,承载力小,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房车顶盖的摆动及横向位移,尤其是在大风天气下,极易造成顶盖结构的损坏。

4、中国专利cn110733401a公开了一种房车升顶结构,其采用双向螺纹丝杠20驱动和滑台19铰接的长臂18升降,从而实现升顶功能,虽然其能够实现顶盖前后两端的四个升降机构同步升降,但这种结构依然存在初始状态下相对于驱动力的方向接近于死点位置、初始驱动力臂很小的问题,电机和结构件容易损坏,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顶机构,具有承载力大、稳定性好且整个升降过程驱动力矩大小合理、变化平稳的优点,至少能够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螺纹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导向部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3、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第一旋向段螺纹连接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件的下端,第一摆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车厢的顶部,第一摆动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部,第一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导向部件转动连接并能相对所述导向部件移动,第一支撑件的上端与顶盖转动连接;

4、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第二旋向段螺纹连接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件的下端,第二摆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车厢的顶部,第二摆动件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中部,第二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导向部件转动连接并能相对所述导向部件移动,第二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顶盖转动连接;

5、所述双向螺纹丝杆水平设置且相对于所述车厢上下浮动,所述导向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车厢的顶部。

6、更进一步地,所述双向螺纹丝杆通过电机驱动。

7、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固定于安装板,并通过所述安装板与车厢的一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自带的减速器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一端连接。

8、更进一步地,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手摇柄。

9、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机通过弹簧与所述车厢的顶部连接。

10、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上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滑槽配合。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件具有水平导向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水平导向槽配合。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上端通过转接件与所述顶盖转动连接。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导向部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转接件关于所述车厢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摆动件包括一体设置的上部摆动部和下部摆动部,所述上部摆动部和下部摆动部按预定的夹角ɑ连接并在连接处构成弯折部,所述夹角ɑ为110°~130°,所述第二摆动件和第一摆动件的结构完全相同,且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分别通过各自的弯折部与所述车厢的顶部转动连接。

15、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夹角ɑ为112°~116°。

16、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摆动件穿过车厢顶部的开口并通过其弯折部与固设于车厢顶部的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件穿过车厢顶部的开口并通过其弯折部与固设于车厢顶部的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

17、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当所述顶盖处于落下状态时,所述导向部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的上部摆动部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

18、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导向部件的水平导向槽包括结构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1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下端的销轴安装有带轴承的滚轮,所述滚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或第二导向槽配合。

20、一种房车,包含本发明的升顶机构,所述升顶机构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所述房车的前后两端。

21、更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升顶机构的电机通过同步控制器控制,从而实现两个升顶机构同步升降。

22、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23、1、采用双向螺纹丝杆驱动两个摆动件摆动,整个升降过程驱动力臂基本保持不变,均为车厢顶部到双向螺纹丝杆的竖直距离,因而驱动力大小合理,变化平稳,不会损坏电机或其它结构件;

24、2、支撑结构完全对称且为多点支撑,结构稳定性好,支撑点之间的跨度可以做得比x型的剪式支撑结构大得多,能够更好地抵御大风等恶劣天气。



技术特征:

1.一种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向螺纹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导向部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通过电机驱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固定于安装板,并通过所述安装板与车厢的一侧壁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自带的减速器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纹丝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手摇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弹簧与所述车厢的顶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固定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滑槽,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滑槽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具有水平导向槽,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水平导向槽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上端通过转接件与所述顶盖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导向部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转接件关于所述车厢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件包括一体设置的上部摆动部和下部摆动部,所述上部摆动部和下部摆动部按预定的夹角ɑ连接并在连接处构成弯折部,所述夹角ɑ为110°~130°,所述第二摆动件和第一摆动件的结构完全相同,且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分别通过各自的弯折部与所述车厢的顶部转动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ɑ为112°~116°。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动件穿过车厢顶部的开口并通过其弯折部与固设于车厢顶部的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动件穿过车厢顶部的开口并通过其弯折部与固设于车厢顶部的第三连接件转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顶盖处于落下状态时,所述导向部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以及所述第一摆动件和第二摆动件的上部摆动部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件的水平导向槽包括结构相同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升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下端的销轴安装有带轴承的滚轮,所述滚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或第二导向槽配合。

16.一种房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15之一所述的升顶机构,所述升顶机构为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所述房车的前后两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升顶机构的电机通过同步控制器控制,从而实现两个升顶机构同步升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升顶机构,包括双向螺纹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一摆动件,第二摆动件,导向部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双向螺纹丝杆的第一旋向段螺纹连接第一螺母,第一螺母转动连接第一摆动件的下端,第一摆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车厢的顶部,第一摆动件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撑件的中部,第一支撑件的下端与导向部件转动连接并能相对导向部件移动,第一支撑件的上端与顶盖转动连接,第二螺母、第二摆动件和第二支撑件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螺母、第一摆动件和第一支撑件对应相同,双向螺纹丝杆水平设置且相对于车厢上下浮动,导向部件固定设置在车厢的顶部。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升降过程驱动力矩大小合理,结构稳定性好,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研发人员:刘绍勋,陈建军,王石磊,陈启明,张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