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系统和充电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80665发布日期:2024-02-20 21:35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充电系统和充电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属于充电,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系统和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电动汽车的便捷补能也成为了续航的关键。其中,交流充电桩因其安装方便、对电网冲击小、价格便宜等因素,而被广泛使用来为电动车补充能量。但是,作为私家车的充电桩往往不具备公用属性,使用时候需要充电桩对车辆进行身份认证(即鉴权)。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充电桩才可以对车辆进行充电。但是,典型的国标交流充电桩存在以下缺点:其不能像直流充电桩一样方便地利用can总线进行车辆与充电桩的通信。

2、交流充电桩虽然方便安装使用,但是在车辆与充电桩的通信上基本采用的是基于插枪后特定电路上的电压变化来进行握手相对比较固化,不够智能,承载的信息也十分有限。目前对于通信的补充,一般会采用无线通信,例如蓝牙来作为车辆与充电桩之间通信的补充,但是无线通信因为信号容易受干扰,有线和无线不匹配等因素,都无法给复杂应用场景下带来最佳用户体验,导致用户体验度较差。而充电作为高频刚需,用户体验十分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和充电控制方法,能够在不利用无线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实现交流充电桩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身份认证,提高用户体验度。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充电系统包括交流充电桩和用电设备,交流充电桩通过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与用电设备电连接;交流充电桩或者用电设备包括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与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电连接,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用于基于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传输交流充电桩和用电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流充电桩基于通信数据,对用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在身份认证成功时,交流充电桩为用电设备充电;在身份认证失败时,交流充电桩不为用电设备充电。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第一充电线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二充电线设置有第二开关;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设置于交流充电桩中,通信数据包括用电设备的身份认证信息;交流充电桩还包括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控制装置分别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电连接,第一控制装置用于接收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转发的身份认证信息,并对身份认证信息进行认证,在身份认证信息认证成功时,为用电设备充电;以及在身份认证信息认证失败时,断开第一开关和/或第二开关。

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用电设备包括充电机和电池,充电机通过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与交流充电桩电连接;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设置于充电机中,充电机还包括第二控制装置和功率单元,功率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电连接,功率单元的输出端与电池电连接;第二控制装置分别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和功率单元电连接,第二控制装置用于接收交流充电桩对于用电设备的身份认证结果,在身份认证结果为身份认证成功时,控制功率单元将第一充电线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通过直流电为电池充电;在身份认证结果为身份认证失败时,控制功率单元关断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充电系统还包括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第一充电连接器与第二充电连接器相适配;交流充电桩通过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与用电设备电连接;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均设置有第一充电端口和第二充电端口,第一充电连接器的第一充电端口与第二充电连接器的第一充电端口电连接,第一充电连接器的第二充电端口与第二充电连接器的第二充电端口电连接;第一充电线与第一充电连接器的第一充电端口和第二充电连接器的第一充电端口电连接,第二充电线与第一充电连接器的第二充电端口和第二充电连接器的第二充电端口电连接。

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充电连接器和第二充电连接器还包括:接地端口、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第一充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口、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与第二充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口、第一检测端口和第二检测端口一一对应电连接;交流充电桩包括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一检测电路,第一控制装置通过第一检测电路与第一充电连接器的第一检测端口电连接,第一检测电路设置有第一检测点,第一控制装置用于采集第一检测点的电压,并根据第一检测点的电压,确定交流充电桩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用电设备包括充电机,充电机包括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二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分别与第二充电连接器的第一检测端口、第二控制装置和第一接地端电连接,第二检测电路设置有第二检测点,第二控制装置用于采集第二检测点的电压,并根据第二检测点的电压,确定交流充电桩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

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充电连接器包括第三检测电路,第三检测电路电连接于第一充电连接器的接地端口与第一充电连接器的第二检测端口之间;第二控制装置通过检测线与第二充电连接器的第二检测端口电连接,检测线设置有第三检测点,第二控制装置还用于采集第三检测点的电压,并根据第三检测点的电压,确定第一充电连接器与第二充电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状态。

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充电线包括交流220v充电线或者交流三相电充电线。

9、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基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获取第一充电线和/或第二充电线传输的交流充电桩和用电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基于通信数据,对用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在身份认证成功时,交流充电桩为用电设备充电;在身份认证失败时,交流充电桩不为用电设备充电。

10、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在基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获取第一充电线和/或第二充电线传输的交流充电桩和用电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之前,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交流充电桩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基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获取第一充电线和/或第二充电线传输的交流充电桩和用电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包括:在交流充电桩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为交流充电桩与用电设备已连接时,基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获取第一充电线和/或第二充电线传输的通信数据。

11、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接收云平台发送的免身份认证的目标指令;响应于目标指令,在目标时间段内停止对用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并为用电设备充电。

12、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系统和充电控制方法,充电系统包括交流充电桩和用电设备,交流充电桩通过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与用电设备电连接;交流充电桩或者用电设备包括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与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电连接,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用于基于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传输交流充电桩和用电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流充电桩基于通信数据,对用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在身份认证成功时,交流充电桩为用电设备充电;在身份认证失败时,交流充电桩不为用电设备充电。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增设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基于第一充电线和第二充电线即可传输交流充电桩和用电设备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而基于通信数据实现交流充电桩对于用电设备的身份认证,无需增加新的通信传输线,而且可以在不利用无线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实现交流充电桩与用电设备之间的身份认证,提高用户体验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