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车辆及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1512发布日期:2023-07-06 01:0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混动车辆及供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对车充电,尤其涉及一种混动车辆及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纯电动车辆越来越普及。由于纯电动车辆的普及,其出现意外馈电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例如,纯电动车辆运行在长时间等待的交通堵塞道路而导致馈电停车;又例如,纯电动车辆在长途旅行中因未及时到达充电站而导致馈电停车。

2、在纯电动车辆出现馈电停车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补电救援。现有技术中的补电救援方式有多种,例如,采用一个大电量的储能电池,通过功率转换以对纯电动车辆进行补电救援;又例如,利用其他车辆与纯电动车辆对接,以对纯电动车辆进行补电救援等。

3、但是,现有的补电救援方式均未考虑补电过程中的高压安全问题,可能会造成车辆的损坏或人员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动车辆和供电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补电救援时安全性低的缺陷,实现车辆补电救援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动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供电装置、直流电充电接口、救援补电开关、电池管理装置和控制器;

3、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发动机和至少一个发电机;

4、所述发动机、所述发电机、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所述救援补电开关、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和所述控制器均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上;

5、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一端与对接车辆电性连接,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救援补电开关分别与所述供电装置和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电性连接;

6、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发动机串联连接;

7、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与所述对接车辆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救援补电开关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通信连接;

8、所述救援补电开关,用于触发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对接车辆的导通或断开;

9、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对接车辆发送的第一补电信号,控制所述救援补电开关闭合;

10、所述发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发动机运转,将所述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将所述电能通过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传输给所述对接车辆。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动车辆,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一预充电路;

12、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的第一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救援补电开关和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

13、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的第二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

14、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的第一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救援补电开关和所述第一预充电路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所述正极连接,所述第一预充电路和所述第一继电器并联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动车辆,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电机逆变器;

16、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一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救援补电开关与所述电机逆变器的第一端连接;

17、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机逆变器的第二端连接。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动车辆,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电容;

19、所述电容和所述电机逆变器并联电性连接;

20、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机逆变器的第一端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一继电器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

21、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机逆变器的第二端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继电器与所述第一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

2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动车辆,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第二动力电池、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二预充电路和供电开关;

23、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的第三充电接口,通过所述供电开关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

24、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的所述第三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救援补电开关和所述第三继电器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

25、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的第四充电接口,通过所述第四继电器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负极连接;

26、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的所述第三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救援补电开关和所述第二预充电路与所述第二动力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预充电路和所述第三继电器并联连接。

2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动车辆,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发送第二补电信号,控制所述供电开关闭合;

28、所述电池管理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对接车辆通过所述直流电充电接口传输的电能。

2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动车辆,所述混动车辆还包括:直流母线;

30、所述电机逆变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直流母线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第一端连接;

31、所述电机逆变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直流母线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3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动车辆,所述混动车辆还包括至少一个高压器件;

33、所述高压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第一端连接;

34、所述高压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3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混动车辆,所述高压器件包括:直流变换器、液压泵电机逆变器、制动泵电机逆变器和空调压缩机电机逆变器。

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混动车辆和对接车辆。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动车辆及供电系统,该混动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供电装置、直流电充电接口、救援补电开关、电池管理装置和控制器;供电装置包括:发动机和至少一个发电机;供电装置、直流电充电接口、救援补电开关、电池管理装置和控制器均安装在车辆本体上;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一端与对接车辆电性连接,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通过救援补电开关分别与供电装置和电池管理装置电性连接;发电机与发动机串联连接;控制器通过直流电充电接口与对接车辆通信连接,控制器分别与发电机、救援补电开关和电池管理装置通信连接;救援补电开关,用于触发供电装置与对接车辆的导通或断开,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供电装置和对接车辆并没有直接连接,而是通过救援补电开关进行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对接车辆发送的第一补电信号,控制救援补电开关闭合;发电机,用于带动发动机运转,将发动机运转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通过直流电充电接口传输给对接车辆,本实用新型的混动车辆只有在接收到第一补电信号的情况下,才控制救援补电开关闭合,并通过直流电充电接口为对接车辆供电,有效的保证了车辆补电救援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供电装置、直流电充电接口、救援补电开关、电池管理装置和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第一动力电池、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和第一预充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电机逆变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装置包括:第二动力电池、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第二预充电路和供电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发送第二补电信号,控制所述供电开关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动车辆还包括:直流母线;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动车辆还包括至少一个高压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器件包括:直流变换器、液压泵电机逆变器、制动泵电机逆变器和空调压缩机电机逆变器。

10.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混动车辆和对接车辆。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车对车充电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混动车辆及供电系统,该混动车辆包括:车辆本体、供电装置、直流电充电接口、救援补电开关、电池管理装置和控制器;供电装置包括:发动机和至少一个发电机;发动机、发电机、直流电充电接口、救援补电开关、电池管理装置和控制器均安装在车辆本体上;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一端与对接车辆电性连接,直流电充电接口的第二端通过救援补电开关分别与供电装置和电池管理装置电性连接;发电机与发动机串联连接;控制器通过直流电充电接口与对接车辆通信连接,控制器与救援补电开关通信连接。本技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补电救援时安全性低的缺陷,保证车辆补电救援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江,林广镇,孙春华,李永坚,刘金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