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0039发布日期:2023-10-22 09:0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流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为解决带有发动机的燃油车型/混动车型(包括增程式)的热害问题,通常在车内设置隔热板进行隔热。车用排气隔热板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到车身地板上的,并将车身地板包起来;一类是将排气管整个包起来,用来保温和隔热。

2、以上两类隔热板是目前普遍应用的类型,上述隔热板的设计可能会将汽车前舱的热气流会沿着车身地板与车身之间的通道,流转至底盘尾部区域,导致后地板区域的零部件也受到前舱热源的影响。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隔热板有效隔绝热辐射,并对前舱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导流,减少对后地板区域的零部件的热害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至少提供一种导流隔热装置,能够对汽车前舱区域中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导流,减少对车辆底盘中部区域以及尾部区域零部件的热害影响。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流隔热装置,包括:第一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位于气流的上风口;第二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相较于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更靠近车身底板且位于气流下风口,第一隔热件上与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相较于第二隔热件上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更远离车身底板,以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导流口,且沿第二隔热件远离第一隔热件延伸的第一方向,第二连接部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3、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4、其中,第一隔热件还包括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沿远离第二隔热件的方向延伸;第二隔热件还包括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沿远离第一隔热件的方向延伸。

5、其中,第一延伸部靠近车身底板的端面与车身底板平行。

6、其中,第二延伸部靠近车身底板的端面与车身底板平行。

7、其中,第一隔热件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于将第一隔热件安装和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8、第二隔热件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于将第二隔热件安装和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9、其中,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均为槽型隔热板,槽型隔热板开口处两侧连接有安装面。

10、其中,安装面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11、其中,第二隔热件设有导流口的一端覆盖在第一隔热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的安装面上的安装孔进行连接并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12、上述方案,将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安装在车身底板上,并且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第二隔热件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隔热件与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导流口,并且导流口沿第二隔热件远离第一隔热件延伸的第一方向,从而对气流进行导流,使得气流逐渐远离车身底板并最终导流向地面方向。

1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导流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远离所述第二隔热件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车身底板的端面与所述车身底板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车身底板的端面与所述车身底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于将所述第一隔热件安装和固定在所述车身底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件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于将所述第二隔热件安装和固定在所述车身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均为槽型隔热板,所述槽型隔热板的开口处两侧连接有安装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热件设有导流口的一端覆盖在所述第一隔热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的所述安装面上的所述安装孔进行连接并固定在所述车身底板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导流隔热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位于气流的上风口;第二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相较于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更靠近车身底板且位于气流下风口,第一隔热件上与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相较于第二隔热件上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更远离车身底板,以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导流口,且沿第二隔热件远离第一隔热件延伸的第一方向,第二连接部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上述方案,能够对汽车前舱区域中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导流,减少对车辆底盘中部区域以及尾部区域零部件的热害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冈,杨于奇,张廷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