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及新能源宽体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2471发布日期:2023-12-30 09:53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及新能源宽体自卸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支架,涉及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还涉及新能源宽体自卸车。


背景技术:

1、近些年,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明显提速,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搞好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绿色矿山建设已成为矿业领域生产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此,我国各大矿企开始加大新能源矿山机械的使用力度,加速推动“绿色、安全、和谐、智能、高效”矿山数字化转型。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在各个矿山运营占比,也越来越大。然而,重载上工况,以及综合工况下的,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出现电耗大,充电频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的运营效率。所以充电型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已经无法满足此类工况的需求,而换电型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应运而生。就目前换电型新能源宽体自卸车而言,主要状态集中在中置换电模式,即电池包安装在驾驶室与货箱之间,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电池包布置方便,设计简单。但是因为需要设计货箱帽檐翻转机构,以便在满足换电吊装,同时满足换电后电池包和驾驶室的防护,从而造成整车换电过程中故障率增加。同时,此种模式,占据货箱位置,在不调整整车载重的情况下,需要增加整车轴距长度,影响整车通过性及其他相关技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整车换电过程中故障率增加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包括底托,底托下方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两个第三支架支撑。

3、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4、底托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梁,两个支撑梁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连接架、两个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连接架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杆之间。

5、连接架包括两个第三连接杆,两个第三连接杆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6、第三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底部连接有第一支腿,第一支腿与第一支撑板通过第一加强板连接;两个第一支腿分别连接在不同支撑梁底部。

7、第一支架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底部连接有第二支腿,第二支腿与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加强板连接;第二支撑板位于支撑梁端部。

8、第二支架包括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连接有第四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与第四支撑板呈l型,第三支撑板底部连接有第三支腿,第三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梁底部,第四支撑板向外伸出位于支撑梁外,第四支撑板与第三支腿通过第三加强板连接,第三支撑板与第三支腿通过第四加强板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宽体自卸车。

10、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包括新能源宽体自卸车本体,新能源宽体自卸车本体上安装有上述的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电池支架采用支架与底托活动连接过渡的方式,与电池包连接固定,在不改变支撑支架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改变底托来更换电池包的状态,可调性强;无需翻转帽檐,避免帽檐翻转过程中对驾驶室的防护影响减少故障隐患,大大提高换电成功率;底托通过支撑梁、第一连接杆、连接架、第二连接杆进行纵向与横向交错连接,抗拉抗弯性强,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这种结构不但能更好的固定电池包,还能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扭动对电池包造成的伤害。

12、本实用新型新能源宽体自卸车,降低了故障率。



技术特征:

1.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托(1),底托(1)下方通过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两个第三支架(4)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梁(101),两个所述支撑梁(10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2)、连接架(103)、两个第二连接杆(104),所述第一连接杆(102)、连接架(103)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杆(10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103)包括两个第三连接杆(1031),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杆(1031)之间连接有连接板(103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4)包括第一支撑板(401),所述第一支撑板(401)底部连接有第一支腿(402),所述第一支腿(402)与第一支撑板(401)通过第一加强板(403)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腿(402)分别连接在不同支撑梁(101)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包括第二支撑板(201),所述第二支撑板(201)底部连接有第二支腿(202),所述第二支腿(202)与第二支撑板(201)通过第二加强板(203)连接;第二支撑板(201)位于支撑梁(101)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3)包括第三支撑板(301),所述第三支撑板(301)连接有第四支撑板(302),所述第三支撑板(301)与第四支撑板(302)呈l型,所述第三支撑板(301)底部连接有第三支腿(303),所述第三支撑板(301)连接在支撑梁(101)底部,所述第四支撑板(302)向外伸出位于支撑梁(101)外,所述第四支撑板(302)与第三支腿(303)通过第三加强板(304)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301)与第三支腿(303)通过第四加强板(305)连接。

7.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新能源宽体自卸车本体,所述新能源宽体自卸车本体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换电式动力电池支架及新能源宽体自卸车,包括底托,底托下方通过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两个第三支架支撑。电池支架采用支架与底托活动连接过渡的方式,与电池包连接固定,在不改变支撑支架的状态下,可以通过改变底托来更换电池包的状态,可调性强;无需翻转帽檐,避免帽檐翻转过程中对驾驶室的防护影响减少故障隐患,大大提高换电成功率;底托通过支撑梁、第一连接杆、连接架、第二连接杆进行纵向与横向交错连接,抗拉抗弯性强,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这种结构不但能更好的固定电池包,还能对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扭动对电池包造成的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张攀峰,高刚刚,李俊,孟令杰,闫犇,孟园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同力重工新能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