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调节机构、出风口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86178发布日期:2023-12-07 01:0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叶片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叶片调节机构、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车辆都会配置空调用以调节车内温度,以满足乘车舒适性的需求,而且还可以通过调节出风口中的叶片角度来实现出风角度以及出风量的调节,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不同场景或身体状态下的需求。

2、目前,一个驱动机构只能对应驱动一组叶片转动,当需要同时控制两组叶片进行转动时,就需要设置两个驱动机构来分别控制这两组叶片,这无疑增加了车辆的制造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21747705u的专利公开了出风口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一个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同步转动,使得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拨叉、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二拨叉分别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运动,而由于第一拨叉与第一叶片组连接、第二拨叉与第二叶片组连接,从而带动第一叶片组中的导风叶片和第二叶片组中的导风叶片的转动。但是由于驱动机构设置在出风口宽度方向的一侧,使得出风口被横向挖穿,导致叶片组件的长度变小,影响出风效果。

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如何在实现一个驱动机构控制两组叶片进行转动同时,不影响叶片组件长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叶片调节机构,所述叶片调节机构包括:

2、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包括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

3、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件、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轨迹路径和第二轨迹路径;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叶片组连接,第二端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轨迹路径移动;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叶片组连接,第二端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二轨迹路径移动;

4、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叶片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且被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5、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设置有第一轨迹路径,所述第二转盘上设置有第二轨迹路径;

6、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

7、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位于所述叶片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8、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连接。

9、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第一连接盘均包括齿轮部,所述第一连接盘的齿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的齿轮部、所述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

10、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盘和第三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盘与所述第一转盘或所述第二转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盘或所述第三连接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11、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连接盘与所述第三连接盘均包括齿轮部,所述第二连接盘的齿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的齿轮部、所述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所述第三连接盘的齿轮部与所述第一转盘的齿轮部或所述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

12、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或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13、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均包括齿轮部,所述第一转盘的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或者

14、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通过传动带连接。

15、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分别位于所述叶片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

16、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通过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或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或者

17、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四连接盘,所述第四连接盘与所述第一转盘或所述第二转盘连接,且第四连接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通过传动轴连接。

18、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三转盘,所述第三转盘的两个盘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轨迹路径和第二轨迹路径;

19、所述第三转盘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

20、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五连接盘,所述第五连接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其与所述第三转盘连接;并且/或者

21、所述第三转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22、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所述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靠近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

23、所述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

24、所述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远离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靠近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

25、所述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远离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

26、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曲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叶片组的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轨迹路径移动;并且/或者

27、所述第二曲柄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叶片组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部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二轨迹路径移动。

28、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轨迹路径为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二轨迹路径为第二轨迹槽。

29、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二端为第一滑动柱,所述第一滑动柱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槽中;

30、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二端为第二滑动柱,所述第二滑动柱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轨迹槽中。

31、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轨迹路径的轨迹形状与所述第二轨迹路径的轨迹形状不同。

32、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轨迹路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拐角节点,所述第二轨迹路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拐角节点。

33、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轨迹路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轨迹路径的至少部分不同;并且/或者

34、所述第一轨迹路径中所述第一拐角与所述第二轨迹路径中所述第二拐角节点的数量不同;并且/或者

35、所述第一轨迹路径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拐角与所述第二轨迹路径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拐角节点的角度不同。

36、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所述第一叶片组包括第一连杆和多个间隔排列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导风叶片,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导风叶片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连接;并且/或者

37、所述第二叶片组包括第二连杆和多个间隔排列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二导风叶片,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导风叶片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一端连接。

38、在上述叶片调节机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包括第一叶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上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且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导风叶片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连接;并且/或者

39、所述第二导风叶片包括第二叶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上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且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导风叶片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一端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总成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

40、在上述出风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总成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叶片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

41、在上述出风口总成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

4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或者上述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出风口总成。

43、方案1.一种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调节机构包括:

44、叶片组件,所述叶片组件包括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

45、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件、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所述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轨迹路径和第二轨迹路径;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叶片组连接,第二端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轨迹路径移动;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叶片组连接,第二端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二轨迹路径移动;

46、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叶片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且被设置成能够驱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47、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轨迹路径,所述第二转盘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轨迹路径;

48、所述第一转盘和所述第二转盘设置成能够在同一个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

49、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位于所述叶片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50、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连接。

51、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第一连接盘均包括齿轮部,所述第一连接盘的齿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的齿轮部、所述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

52、方案6.根据方案3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盘和第三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盘与所述第一转盘或所述第二转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盘或所述第三连接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53、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所述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连接盘与所述第三连接盘均包括齿轮部,所述第二连接盘的齿轮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盘的齿轮部、所述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所述第三连接盘的齿轮部与所述第一转盘的齿轮部或所述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

54、方案8.根据方案3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或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55、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均包括齿轮部,所述第一转盘的齿轮部与所述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或者

56、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通过传动带连接。

57、方案10.根据方案2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分别位于所述叶片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

58、方案11.根据方案10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通过传动轴连接,且所述第一转盘或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或者

59、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四连接盘,所述第四连接盘与所述第一转盘或所述第二转盘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接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二转盘通过传动轴连接。

60、方案12.根据方案1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三转盘,所述第三转盘的两个盘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轨迹路径和所述第二轨迹路径;

61、所述第三转盘设置成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

62、方案13.根据方案12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五连接盘,所述第五连接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其与所述第三转盘连接;并且/或者

63、所述第三转盘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64、方案14.根据方案2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靠近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

65、所述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

66、所述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远离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靠近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

67、所述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盘远离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所述第二转盘远离所述叶片组件的一侧。

68、方案15.根据方案1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叶片组的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一轨迹路径移动;并且/或者

69、所述第二曲柄包括第二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叶片组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部设置成能够沿着所述第二轨迹路径移动。

70、方案16.根据方案1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路径为第一轨迹槽,所述第二轨迹路径为第二轨迹槽。

71、方案17.根据方案16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二端为第一滑动柱,所述第一滑动柱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槽中;

72、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二端为第二滑动柱,所述第二滑动柱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轨迹槽中。

73、方案18.根据方案1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路径的轨迹形状与所述第二轨迹路径的轨迹形状不同。

74、方案19.根据方案18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路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拐角节点,所述第二轨迹路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拐角节点。

75、方案20.根据方案19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路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轨迹路径的至少部分不同;并且/或者

76、所述第一轨迹路径中所述第一拐角与所述第二轨迹路径中所述第二拐角节点的数量不同;并且/或者

77、所述第一轨迹路径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拐角与所述第二轨迹路径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拐角节点的角度不同。

78、方案21.根据方案1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组包括第一连杆和多个间隔排列且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第一导风叶片,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导风叶片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连接;并且/或者

79、所述第二叶片组包括第二连杆和多个间隔排列且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的第二导风叶片,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导风叶片被设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一端连接。

80、方案22.根据方案21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叶片包括第一叶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叶片上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且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导风叶片的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一曲柄的第一端连接;并且/或者

81、所述第二导风叶片包括第二叶片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叶片上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叶片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且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导风叶片的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曲柄的第一端连接。

82、方案23.一种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总成包括方案1-22任一项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

83、方案24.根据方案23所述的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总成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叶片组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

84、方案25.根据方案24所述的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

85、方案2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方案1-22任一项所述的叶片调节机构,或者方案23-25任一项所述的出风口总成。

86、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叶片调节机构通过在转动件上设置有第一轨迹路径和第二轨迹路径,第一曲柄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与第一叶片组,第二端设置成能够沿着第一轨迹路径移动,第二曲柄的第一端设置成能够与第二叶片组,第二端设置成能够沿着第二轨迹路径移动,且驱动机构设置成能够驱动转动件转动,使得驱动机构在驱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曲柄能够沿着轨迹路径移动,进而能够调节与曲柄连接的叶片组的风向角度,从而实现一个驱动机构能够同时驱动两组叶片组的转动调节,节省了成本。另外,通过将驱动机构设置在叶片组件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从而解决了传统驱动机构横向挖穿出风口影响叶片组件长度的问题。

87、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转盘上设置有第一轨迹路径,第二转盘上设置有第二轨迹路径,使得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时,可通过轨迹路径带动曲柄运动从而能够调整叶片组的风向角度。

88、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连接盘与驱动机构连接,使得驱动机构在驱动第一连接盘转动过程中,与第一连接盘连接的第一转盘、第二转盘跟随转动,从而可通过轨迹路径带动曲柄运动从而能够调整叶片组的风向角度。

89、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连接盘的齿轮部分别与第一转盘的齿轮部、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从而能够使得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在第一连接盘的作用下转动。

90、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连接盘或第二连接盘与驱动机构连接,使得第一连接盘或第二连接盘能够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而由于第一连接盘分别与第一转盘、第二转盘连接,第二连接盘与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连接,使得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在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可通过轨迹路径带动曲柄运动从而能够调整叶片组的风向角度。

91、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连接盘的齿轮部分别与第一转盘的齿轮部、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第二连接盘的齿轮部与第一转盘的齿轮部或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从而能够使得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在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的作用下转动。

92、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转动连接,且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与驱动机构连接,能够使得第一转盘、第二转盘转动,从而可通过轨迹路径带动曲柄运动从而能够调整叶片组的风向角度。

93、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转盘的齿轮部与第二转盘的齿轮部相啮合,或者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通过传动带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转盘或第二转盘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转动时,另一转盘能够随之转动,提高了叶片调节机构的实用性。

94、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设置在叶片组件的不同侧,且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通过转动轴连接,使得第一转盘与第二转盘在驱动机构或第一连接盘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可通过轨迹路径带动曲柄运动进而能够调整叶片组的风向角度。

95、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三转盘的两个盘面分别设置第一轨迹路径和第二轨迹路径,使得第三转盘转动过程中轨迹路径带动曲柄运动从而能够调整叶片组的风向角度。

96、进一步地,通过第三连接盘与驱动机构、第三转盘连接,或者第三转盘与驱动机构连接,同样能够使得第三转盘转动,提高了叶片调节机构的实用性。

97、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第一转盘靠近叶片组件的一侧,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第二转盘靠近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第一转盘靠近叶片组件的一侧,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第二转盘远离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第一转盘远离叶片组件的一侧,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第二转盘靠近叶片组件的一侧;或者第一轨迹路径设置在第一转盘远离叶片组件的一侧,第二轨迹路径设置在第二转盘远离叶片组件的一侧,提高了叶片调节机构的实用性。

98、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轨迹路径和第二轨迹路径设置为轨迹槽,使得转盘转动过程中轨迹路径带动曲柄运动从而能够调整叶片组的风向角度。

99、进一步地,通过第一轨迹路径的轨迹形状与第二轨迹路径的轨迹形状不同,使得第一叶片组和第二叶片组能够实现不同角度且非镜像的转动调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