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1485发布日期:2024-03-12 19:2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电柜,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


背景技术:

1、换电柜是一种专门为电动车的待充电电池包换取已充电电池包的柜子,用户可以直接将待充电电池包放进换电柜,并直接换取满电电池包,从而可以满足正常骑行,这可以为用户省去充电的麻烦,这打破了现有的电动车的充电模式,节省用户的时间。但是,换电柜在充电过程中,内部热量蓄积现象严重,目前电池换电柜冷却系统一般使用排风扇,在柜体内实现空气流通循环达到给电池包降温的目的。由于换电柜的电池仓之间设置隔板,仓与仓之间空气流动性差,排风扇无法快速抽离每个仓内的空气。而且电池柜外围空气温度也高,排风扇抽离仓内热气后,在气压作用下,外界高温气体也会进入仓内,导致排风扇的降温性能大大降低。而现有电池多为铅酸电池、锂电池,且换电柜的使用场所一般在室外不具有冷气的地方。在夏季电池充电时,其自身温度较高,加上气温较高,导致电池极易发生热失控。

2、虽然现有的一些换电柜厂商对换电柜进行了传统排风扇之外的一些具有主动散热功能结构的改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10611139 a的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换电柜的持续降温系统”,该系统通过向电池仓中喷射冷却剂可以实现对电池仓的快速降温,虽然制冷性能是传统排风扇远不能实现的,但是冷却剂是一种不可持续再生使用的物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补充,且高压的药剂瓶在温度较高的柜体内部也存在爆炸的安全风险。另外的一些主动散热结构的换电柜,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692264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具有主动式降温结构的换电柜”,其通过半导体制冷片来实现对换电柜内部的制冷降温,但是各个格口仓仅通过内壁上的小门来进行气流交换,气流通道多为拐角结构,而非直线贯通,冷气的流通不够迅速,而且格口仓的仓壁与换电柜的柜壁形成了两道隔热阻碍,降低了格口仓内电池充电热量的传递效率。另外,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也需要配置散热排风扇,在长时间的工作条件下,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散热不佳,将会降低其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该换电柜通过具有通孔的独特充电支架构成相互连通的充电仓室,可使得各个充电仓室之间形成高效的空气流通,设在底部的主动触发式制冷装置在充电室内温度超过阈值后可强制触发制冷,冷气在充电室可全域无死角流通,降温效果显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包括换电柜本体,其中,所述换电柜本体的内部设有充电室,所述充电室的上方设有与其隔热隔磁的控制室,所述充电室的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制冷室,所述充电室中设有充电支架,所述充电支架由多列横板和多列竖板构成,并通过所述多列横板和所述多列竖板构成有多个用于电池充电的充电仓室,所述多列横板和所述多列竖板上均设有通孔,所述充电支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充电室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设有5~8cm的间隔距离,成型为气流通道,所述充电室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换流装置,所述制冷室中设有主动触发式制冷装置,所述充电室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室中设有控制主板,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换流装置以及所述制冷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充电室中的温度超过阈值时,所述控制主板触发所述制冷装置启动制冷,所述换流装置为全时常启动。

4、优选地,在上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中,所述制冷装置为半导体制冷组件,所述制冷室中设有用于将所述制冷室间隔为冷端室和热端室的隔热支撑板,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嵌装在所述隔热支撑板上,其冷端位于所述冷端室中,热端位于所述热端室上,所述热端室中设有循环冷却水,所述热端浸没在循环冷却水中,所述冷端室与所述充电室贯通。

5、优选地,在上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中,所述冷端热传导连接有冷端鳍片,所述热端热传导连接有热端鳍片。

6、优选地,在上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中,所述冷端鳍片和所述热端鳍片均为铜片支撑。

7、优选地,在上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中,所述换流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充电室左右两侧内壁上的散热通孔以及设在所述散热通孔内侧的换流侧向风扇。

8、优选地,在上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中,所述冷端室的上方还设有悬杆,所述悬杆上设有多个冷气增流风扇。

9、优选地,在上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中,所述充电室与所述控制室之间设有隔热夹层板,所述隔热夹层板中设有隔磁板。

10、优选地,在上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中,所述换电柜本体的正面在位于所述控制室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的显示屏。

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换电柜通过具有通孔的独特充电支架构成相互连通的充电仓室,可使得各个充电仓室之间形成高效的空气流通,设在底部的主动触发式制冷装置在充电室内温度超过阈值后可强制触发制冷,冷气在充电室可全域无死角流通,降温效果显著。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包括换电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柜本体(1)的内部设有充电室(11),所述充电室(11)的上方设有与其隔热隔磁的控制室(12),所述充电室(11)的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制冷室(13),所述充电室(11)中设有充电支架(2),所述充电支架(2)由多列横板(21)和多列竖板(22)构成,并通过所述多列横板(21)和所述多列竖板(22)构成有多个用于电池充电的充电仓室(23),所述多列横板(21)和所述多列竖板(22)上均设有通孔(24),所述充电支架(2)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充电室(11)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设有5~8cm的间隔距离,成型为气流通道,所述充电室(1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换流装置,所述制冷室(13)中设有主动触发式制冷装置,所述充电室(11)中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室(12)中设有控制主板,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换流装置以及所述制冷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充电室(11)中的温度超过阈值时,所述控制主板触发所述制冷装置启动制冷,所述换流装置为全时常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为半导体制冷组件(4),所述制冷室(13)中设有用于将所述制冷室(13)间隔为冷端室(131)和热端室(132)的隔热支撑板(3),所述半导体制冷组件(4)嵌装在所述隔热支撑板(3)上,其冷端(41)位于所述冷端室(131)中,热端(42)位于所述热端室(132)上,所述热端室(132)中设有循环冷却水,所述热端(42)浸没在循环冷却水中,所述冷端室(131)与所述充电室(11)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41)热传导连接有冷端鳍片,所述热端(42)热传导连接有热端鳍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鳍片和所述热端鳍片均为铜片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流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充电室(11)左右两侧内壁上的散热通孔(14)以及设在所述散热通孔(14)内侧的换流侧向风扇(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室(131)的上方还设有悬杆(61),所述悬杆(61)上设有多个冷气增流风扇(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室(11)与所述控制室(12)之间设有隔热夹层板(9),所述隔热夹层板(9)中设有隔磁板(9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柜本体(1)的正面在位于所述控制室(12)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的显示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式降温的换电柜,包括换电柜本体,换电柜本体的内部设有充电室,充电室的上方设有与其隔热隔磁的控制室,充电室的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制冷室,充电室中设有充电支架,充电支架由多列横板和多列竖板构成,并通过多列横板和多列竖板构成有多个用于电池充电的充电仓室,多列横板和多列竖板上均设有通孔,充电支架的左右两侧与充电室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设有5~8cm的间隔距离,成型为气流通道,充电室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有换流装置,制冷室中设有主动触发式制冷装置,充电室中设有温度传感器,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充电室中的温度超过阈值时,制冷装置启动制冷。本技术可实现冷气在充电室中全域无死角流通,降温效果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魏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芯河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9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