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0287发布日期:2024-03-22 10:44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具体涉及一种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1、对于车祸事故中的乘员,正确的使用安全带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调查证明,大多数不系安全带的乘员在受到适当的提醒时是可以系上安全带的,故,安全带提醒装置在避免车祸的情况中非常重要。安全带提醒装置通常设置于汽车座椅蒙皮和座椅泡棉之间,即座椅的a面,近年来,随着汽车座椅科技的发展及主机厂在产品开发成本、周期等各方面的要求,产品平台化需求的呼声渐起。由于座椅a面特征的复杂性等原因,a面对于安装安全带提醒装置存在结构限制,难于适应产品标准化和平台化的要求,因此,b面安全带提醒装置也应运而生。

2、现有的b面安全带提醒装置,包括壳体,和置于壳体一侧的一个触点,当乘客落座于远离触点侧时,无法触发产生占用信号,影响了检测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包括:

3、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沿第一方向分布设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外壳本体内具有第一空间;

4、传感本体,所述传感本体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传感本体上以所述外壳本体沿第二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有两个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传感单元所在第一支路断开,当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传感单元所在第一支路导通;当任一所述第一支路导通时,产生占用信号;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5、当有乘客坐在所述座椅上时,对所述上壳体产生下压力,所述下压力驱动所述传感单元由所述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

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或者是侧部设有第一开口,各所述传感单元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插针电连接;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第一空间外。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传感单元之间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处置于所述连接部内;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上壳体面与所述下壳体内部的底面抵接。

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内部底面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设有两个凸起部,两个所述凸起部相互靠近侧形成第二空间,所述传感单元置于所述凸起部上,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第二空间和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底部或者是侧部设有注塑组件,所述注塑组件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通道,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外的所述第一插针和所述第二插针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内。

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沿第三方向的两侧设有卡接组,每个所述卡接组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一卡接口,所述第一卡接口靠近所述下壳体端具有第一卡接面;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口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置于所述第一卡接口内,且其顶端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卡接结构远离所述上壳体端具有第二卡接面;当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抵接;当有乘客落座时,所述上壳体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脱离。

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本体与所述上壳体内壁间设有触压本体,所述触压本体与所述传感本体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触压本体远离所述传感本体侧设有第一弹性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远离所述触压本体端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触压本体上靠近所述上壳体侧与所述传感单元对应处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触压单元,所述触压单元顶端高于所述触压本体,且低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的顶端,当有乘客落座时,所述上壳体挤压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使其发生形变后,驱动所述触压单元向靠近所述下壳体侧移动,并驱动所述传感单元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各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触压单元外侧环设有弹性凸起环,所述弹性凸起环的顶端高于所述触压单元的顶端且低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的顶端;当有乘客落座时,所述弹性凸起环在所述上壳体的压力下发生形变。

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触压本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边沿设有第二弹性支撑组件,所述第二弹性支撑组件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的第二弹性支撑组件远离所述触压本体端与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底面抵接,所述触压本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第三空间,所述传感本体设于所述第三空间内。

1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以上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

15、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包括设于外壳本体内的传感本体,传感本体上具有以外壳本体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传感单元,当有乘客落座时,外壳本体的上壳体对传感单元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传感单元所在第一支路导通,当任一第一支路导通时,则会产生占用信号;故,与现有技术相比,不论乘客坐在两个传感单元对应的哪个区域,都会产生占用信号,故,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设于汽车座椅b面,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插针(31)和第二插针(32),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或者是侧部设有第一开口,各所述传感单元(21)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插针(31)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插针(32)电连接;所述第一插针(31)和所述第二插针(32)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由所述第一开口伸出至所述第一空间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传感单元(21)之间设有连接部(25),所述第一插针(31)和所述第二插针(32)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连接处置于所述连接部(25)内;所述连接部(25)远离所述上壳体(11)面与所述下壳体(12)内部的底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内部底面沿所述第二方向设有两个凸起部(13),两个所述凸起部(13)相互靠近侧形成第二空间(14),所述传感单元(21)置于所述凸起部(13)上,所述连接部(25)置于所述第二空间(14)内;所述第二空间(14)和所述第一开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底部或者是侧部设有注塑组件(4),所述注塑组件(4)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通道(41),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外的所述第一插针(31)和所述第二插针(32)置于所述第一通道(4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1)沿第三方向的两侧设有卡接组,每个所述卡接组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的第一卡接口(16),所述第一卡接口(16)靠近所述下壳体(12)端具有第一卡接面(161);所述下壳体(1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口(16)对应设置的第一卡接结构(17),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7)置于所述第一卡接口(16)内,且其顶端与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7)远离所述上壳体(11)端具有第二卡接面(171);当处于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接面(161)和所述第二卡接面(171)抵接;当有乘客落座时,所述上壳体(11)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卡接面(161)和所述第二卡接面(171)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本体(2)与所述上壳体(11)内壁间设有触压本体(5),所述触压本体(5)与所述传感本体(2)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触压本体(5)远离所述传感本体(2)侧设有第一弹性支撑组件(51),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51)远离所述触压本体(5)端与所述上壳体(11)的内壁抵接;所述触压本体(5)上靠近所述上壳体(11)侧与所述传感单元(21)对应处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触压单元(52),所述触压单元(52)顶端高于所述触压本体(5),且低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51)的顶端,当有乘客落座时,所述上壳体(11)挤压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51)使其发生形变后,驱动所述触压单元(52)向靠近所述下壳体(12)侧移动,并驱动所述传感单元(21)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触压单元(52)外侧环设有弹性凸起环(54),所述弹性凸起环(54)的顶端高于所述触压单元(52)的顶端且低于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51)的顶端;当有乘客落座时,所述弹性凸起环(54)在所述上壳体(11)的压力下发生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本体(5)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边沿设有第二弹性支撑组件(53),所述第二弹性支撑组件(53)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的第二弹性支撑组件(53)远离所述触压本体(5)端与所述下壳体(12)的内部底面抵接,所述触压本体(5)和所述下壳体(12)之间形成第三空间,所述传感本体(2)设于所述第三空间内。

10.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出一种双触点座椅传感装置及汽车座椅,其中传感装置包括设于外壳本体内的传感本体,传感本体上具有以外壳本体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两个传感单元,当有乘客落座时,外壳本体的上壳体对传感单元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传感单元所在第一支路导通,当任一第一支路导通时,则会产生占用信号;故,与现有技术相比,不论乘客坐在两个传感单元对应的哪个区域,都会产生占用信号,故,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刘涛,费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闻汽车技术(浙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