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视镜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4849发布日期:2024-03-22 10:18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视镜折叠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讲是指一种后视镜折叠器。


背景技术:

1、汽车外后视镜是供驾驶员在行驶汽车过程中观察后方车辆和行人运行状态的汽车配件,是安全行车的必要保障。汽车外后视镜安装在车体两侧位置,并且可折叠,一般分为手动折叠后视镜和电动折叠后视镜。目前,电动折叠后视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动折叠后视镜是通过电动折叠器将后视镜向车体内侧方向折合,以避免后视镜在外力冲撞下造成损坏。目前许多折叠器采用了三级以上的多级传动,例如中国专利cn110525345b公开了一种后视镜折叠装置,其通过机械结构实现了转动轴体的周期性运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结构上较为紧凑;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折叠装置中,采用了包括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二蜗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在内的传动机构,由于采用了三级传动,导致整体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后视镜折叠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视镜折叠装置传动机构较为复杂,导致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隔板和转轴,下壳体上设有第一内腔,第一内腔贯穿下壳体顶端,下壳体底端设有连通第一内腔的第一通孔,上壳体底端连接下壳体顶端,上壳体上设有第二内腔,第二内腔贯穿上壳体底端,隔板连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隔板上连接有电机且电机位于第二内腔内,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穿过隔板并位于第一内腔内,下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上同轴连接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转轴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转轴下端穿过第一通孔并连接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法兰部,法兰部露出在下壳体下方,转轴上端穿过隔板并位于第二内腔内,转轴上同轴连接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相啮合。

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电机驱动第一蜗杆转动,并由第一蜗杆驱动第一蜗轮并带动第二蜗杆转动,由于转轴通过法兰部与车体固定连接,而第二蜗杆又与第二蜗轮啮合,使得整个下壳体与上壳体相对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后视镜转动,实现后视镜的折叠与展开;整体传动机构仅采用了两组蜗轮蜗杆,实现二级传动,简化了传动结构,结构更加简单,所需的驱动力也更小,降低了成本。

4、作为改进,下壳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凸起,每个第一凸起上均设有凹槽,第二蜗杆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凹槽内;采用此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5、作为改进,下壳体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连接有第二凸起,隔板底端与两个第二凸起顶端相抵且通过固定螺栓将隔板与第二凸起连接;采用此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优点。

6、作为改进,上壳体底端沿周向设有卡接部,下壳体顶端外壁上沿周向设有卡接槽,卡接部外壁上连接有卡环,下壳体外壁上连接有第三凸起,卡接部卡接在卡接槽内且第三凸起卡在卡环内;采用此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稳定并且便于拆卸的优点。

7、作为改进,第三凸起的顶端为由内向外斜向下设置的斜面;采用此种结构,斜面起到导向作用,在下壳体与上壳体装配时,卡环在斜面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使得第三凸起自动卡入到卡环中,安装方便。

8、作为改进,转轴上套接有离合套环,离合套环底端沿周向等距设有若干第一卡槽,每个第一卡槽的轴向方向均沿离合套环径向设置,第一卡槽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且第一卡槽截面上端宽度小于第一卡槽截面下端宽度,第二蜗轮上沿周向等距设有若干与第一卡槽相匹配的第四凸起,每个第四凸起分别卡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卡槽内,转轴上套接有弹簧和限位片,弹簧上端与限位片底端相抵,弹簧下端与离合套环顶端相抵;采用此种结构,弹簧被压缩在限位片与离合套之间,折叠器正常工作时,由于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啮合,第二蜗轮有相对转轴和离合套环发生转动的趋势,但由于弹簧弹力使得转轴和离合套环不沿轴向分离,当后视镜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而发生折叠时,此时上壳体与下壳体会带动第二蜗杆绕转轴转动,此时在第一卡槽和第四凸起的作用下,第二蜗轮会克服弹簧弹力而将离合套环向上顶起,使得第二蜗轮能够绕转轴转动,以此来防止后视镜在受到外力而折叠时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的传动齿损坏,在第二蜗轮转动过后,第四凸起又会重新卡入到第一卡槽中。

9、作为改进,转轴外周壁上沿周向等距连接有若干第五凸起,每个第五凸起的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离合套环内壁上沿周向等距设有若干第二卡槽,每个第五凸起分别位于其中一个第二卡槽内;采用此种结构,第五凸起不仅能够使得离合套环相对转轴径向限位,还能够在离合套环被第二蜗轮顶起时起到导向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隔板(3)和转轴(4),所述下壳体(1)上设有第一内腔(5),所述第一内腔(5)贯穿所述下壳体(1)顶端,所述下壳体(1)底端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内腔(5)的第一通孔(6),所述上壳体(2)底端连接所述下壳体(1)顶端,所述上壳体(2)上设有第二内腔(7),所述第二内腔(7)贯穿所述上壳体(2)底端,所述隔板(3)连接在所述上壳体(2)与所述下壳体(1)之间,所述隔板(3)上连接有电机(8)且所述电机(8)位于所述第二内腔(7)内,所述电机(8)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杆(9),所述第一蜗杆(9)穿过所述隔板(3)并位于所述第一内腔(5)内,所述下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0),所述第二蜗杆(10)上同轴连接有第一蜗轮(11),所述第一蜗轮(11)与所述第一蜗杆(9)相啮合,所述转轴(4)与所述第一通孔(6)同轴设置,所述转轴(4)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6)并连接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法兰部(12),所述法兰部(12)露出在所述下壳体(1)下方,所述转轴(4)上端穿过所述隔板(3)并位于所述第二内腔(7)内,所述转轴(4)上同轴连接有第二蜗轮(13),所述第二蜗轮(13)与所述第二蜗杆(10)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连接有第一凸起(14),每个所述第一凸起(14)上均设有凹槽(15),所述第二蜗杆(10)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凹槽(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连接有第二凸起(16),所述隔板(3)底端与两个所述第二凸起(16)顶端相抵且通过固定螺栓将所述隔板(3)与所述第二凸起(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底端沿周向设有卡接部(17),所述下壳体(1)顶端外壁上沿周向设有卡接槽(18),所述卡接部(17)外壁上连接有卡环(19),所述下壳体(1)外壁上连接有第三凸起(20),所述卡接部(17)卡接在所述卡接槽(18)内且所述第三凸起(20)卡在所述卡环(19)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起(20)的顶端为由内向外斜向下设置的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上套接有离合套环(21),所述离合套环(21)底端沿周向等距设有若干第一卡槽(22),每个所述第一卡槽(22)的轴向方向均沿所述离合套环(21)径向设置,所述第一卡槽(22)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腰梯形且所述第一卡槽(22)截面上端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卡槽(22)截面下端宽度,所述第二蜗轮(13)上沿周向等距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卡槽(22)相匹配的第四凸起(23),每个所述第四凸起(23)分别卡接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卡槽(22)内,所述转轴(4)上套接有弹簧(24)和限位片(25),所述弹簧(24)上端与所述限位片(25)底端相抵,所述弹簧(24)下端与所述离合套环(21)顶端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4)外周壁上沿周向等距连接有若干第五凸起(26),每个所述第五凸起(26)的宽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所述离合套环(21)内壁上沿周向等距设有若干第二卡槽(27),每个所述第五凸起(26)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卡槽(27)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视镜折叠器,包括下壳体、上壳体、隔板和转轴,下壳体上设有第一内腔,下壳体底端设有连通第一内腔的第一通孔,上壳体底端连接下壳体顶端,上壳体上设有第二内腔,隔板连接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隔板上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连接有第一蜗杆,下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上同轴连接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转轴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转轴下端穿过第一通孔并连接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法兰部,法兰部露出在下壳体下方,转轴上端穿过隔板并位于第二内腔内,转轴上同轴连接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相啮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后视镜折叠装置传动机构较为复杂,导致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迈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