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闪烁显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7861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控闪烁显示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电路控制的自动闪烁显示灯,特别适用于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辆的尾灯。
现有自行车尾灯,一般是用透明的塑料灯罩代替,并通过灯罩对外界光线的反射而产生显示效果,所以又称它为“回光灯”。由于这种尾灯本身不能发光显示,给夜间行驶带来不便,特别是在光线较暗弱的乡间公路或街头巷尾骑行时,常常会引起车辆碰撞,影响行驶安全。在本实用新型之前,曾有两种类行的自行车发光显示灯,一类是用骑行摩擦发电机发电驱动的显示灯;另一类是用外接电源驱动的显示灯,这两类显示灯的不足在于它们均要通过外接电源开关的手动操作,而且利用摩擦发电会增加骑行阻力,用外接电源则使装卸烦锁,不但使用不便又影响了车辆的整体美观,所以迟迟未能推广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用先进的振动开关电路和光电开关电路及相应的电子电路组成的控制装置,准确地判别车辆在白天或夜间的骑行、静止状态,控制和驱动发光体的工作,从而提供一种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装方便,效果显著的新颖显示灯。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的构思及方式完成的在现有的自行车回光灯灯罩内,配设一个包括内接电源和发光二极管在内的电子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主要是利用车辆骑行时的振动及光电效应的原理,用由振动开关电路和光电开关电路组成的复合控制器和相应的电子电路组成。复合控制器中的振动开关电路,可以是具有一定灵敏度的振动传感器与晶体管开关电路组合而成,也可以用特制的振动接点代替。其作用首先是判别车辆所处的状态,即静止或者推行、骑行状态,然后利用车辆在推行或骑行时产生的轻微振动,使开关或接点作瞬间导通;复合控制器的光电开关电路,是由光敏传感器和与之相匹配的分压电阻及晶体管组成,其作用是判别外界光线的亮度,当外界光线低于一定亮度时,该开关导通工作,并驱动后接的缓冲延时电路,脉冲电路工作,使发光二极管闪烁显示;缓冲延时电路由一般的阻容元件组成,其作用是在前述复合控制器导通时,使电容充电,并通过电阻的限流,维持晶体管在一定时长内导通,以起到缓冲延时的作用;脉冲电路为典型的无稳态振荡电路,其作用是保证对发光二极管提供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使发光二极管趋于间隙闪烁状态,以减少电源的消耗。综上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自控闪烁显示灯,当车辆在白天或晚上静止时,复合控制器的振动开关因无振动信号而处于断开状态,显示灯不工作;当车辆在白天骑行时,振动开关电路工作,但光敏开关由于光照作用而处于断开状态,显示灯不工作;当车辆在夜间推行或骑行而且外界光线较弱低于一定亮度时,振动开关将接受车辆推行或骑行时产生的振动信号,作间隙导通,光敏传感器因外界光线较弱而呈高阻状态使光电开关亦同时导通。并驱动缓冲延时电路和脉冲电路工作,保证发光二极管作闪烁显示。该控制电路的工作电流为2mA,非工作状态时的耗电为2μA,所以,用一般干电池作内接电源其使用寿命将接近电池的有效存放期,如果在灯罩表面设一硅光电池,用透明防水胶密封固定并与内接电源相接,利用白天的光照对内接电源充电,则使用寿命可延长到十年左右。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自控闪烁灯,不仅实现了自动判别和控制显示,而且效果良好,可靠性强。同时由于利用了原有自行车回光灯灯罩,至使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又不影响车辆的美观。还可用作安全报警或有关控制系统的显示。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并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控闪烁灯的原理方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控闪烁显示灯复合控制器的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控闪烁显示灯的工作原理图。
参照
图1;本实用新型自控闪烁显示灯的内部结构是由内接电源(2),复合控制器(3),缓冲延时电路(4),振荡电路(5),发光二极管(6)组成。在灯罩外壳上部设有一与内接电源(2)相联接的硅光电池(1)。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自控闪烁显示灯的复合控制器(3)是由用振动传感器CZ。晶体管Q1、Q2组成的振动开关电路和用光敏传感器RG分压电阻R1、晶体管Q3组成的光电开关电路构成。其中,振动传感器CZ在车辆静止时不动作,当车辆推行或骑行时,CZ两端有微弱的电流输出使Q1、Q2导通;光敏传感器RG与分压电阻R1的分压比决定Q3的导通与否,当车辆在夜间骑行且外界光线较弱时,RG呈高阻,电流经R1流入Q3,使Q3导通工作。反之,在白天静止或骑行时,由于光照较强,RG呈低阻与R1分压后,使Q3截止。B端与内接电源的负极相接,C端接在内接电源的正极,D端联接在R2、C1的公共端。
参照图3EG为封贴在灯罩外上部表面的硅光电池,并穿过灯壳与内接电源EC相连。当车辆在白天静止或骑行时,利用光照作用,通过二极管D对内接电源EC充电。在车辆静止时,因无振动信号,CZ两端无电压输出,Q1、Q2截止,整体线路不工作;当车辆在白天骑行时,CZ将作间隙导通,并驱动Q1、Q2导通,但光敏传感器RG因有光照而呈低阻,与电阻R1分压后使A点电位低于Q3的导通电压Vebo。故Q3截止,缓冲延时电路及振荡电路不工作,发光二极管因无工作脉冲而不能发光显示;当车辆在夜间骑行且外界光线较暗弱时,振动传感器CZ因车辆骑行时的轻微振动而作间隙导通,并以微弱的电流注入晶体管Q1、Q2,驱动Q1、Q2导通,此时由于外界光线较暗弱,光敏传感器RG呈高阻,电流经R1流到Q3基极。使A点电位大于Q3的导通电压Vebo,即Q3导通,并对电容C1充电,同时电流经R2使Q4导通,驱动由R3、R4、R5、C2、C3、Q5、Q6组成的无稳态电路工作,产生振荡脉冲电流,使发光二极管LED1、LED2发光显示。由于配置了C1与R2组成的延时缓冲电路,该无稳态振荡电路能以自有频率。保证发光二极管作间隙闪烁而不受车辆骑行的振动频率及短时光照的干扰。
上述内接电源EC可用普通干电池或扣式电池,在与光电池配合时可选用镉镍电池或氧化银电池;EG为太阳能光电池;晶体管Q1、Q2、Q3、Q5、Q6为NPN型小功率半导体三极管;Q4为PNP型小功率半导体三极管。D为半导体整流二极管;C1、C2、C3为容量在100μf以下的电解电容;RG为硫化镉光敏电阻;R1~R5为普通小功率炭膜电阻;振动传感器CZ是采用压电陶瓷或其它压电材料制成;LED1、LED2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权利要求1.一种自控闪烁显示灯,包括灯罩和硅光电池(1)、内接电源(2)、缓冲延时电路(4)、振荡电路(5)、发光二极管(6),其特征是在内接电源(2)与缓冲延时电路(4)之间,设有由振动开关电路和光电开关电路组成的复合控制器(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闪烁显示灯,其特征是在复合控制器(3)的振动开关电路和光电开关电路同时导通时,该显示灯处在工作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辆用全自动发光显示灯,其特点是在原有自行车“回光灯”内部,设有一包括内接电源和发光体在内的电子控制装置,该电子控制装置由振动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晶体管开关电路及相应的电子电路组成。其主要功能是能够准确地判别车辆在白天和夜间的静止或骑行状态,控制和驱动发光体当车辆在夜间骑行时能发光显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效果显著、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可用作安全报警或有关控制系统的显示。
文档编号B60Q1/26GK2037327SQ88209539
公开日1989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88年8月9日 优先权日1988年8月9日
发明者周阳 申请人:周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