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辆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992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动车辆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机动车辆夜里会车时使用的灯具。
夜里会车,由于对方车灯能直接照到司机眼中,易使司机眩目,现采取的远光灯和近光灯技术,虽有改良,但司机仍能直接看到对方车灯灯光。本发明是在司机与对方车灯之间设一挡光物,从而使司机不会直接看到对方车灯的灯光。
专利号为85106286的申请,解决了只照路面的技术,实际会车时,上方空间也要求有良好的照射程度。本发明主要是在85106286专利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主要包括点光源技术,高效限区照亮技术,分区配合照亮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点光源技术,是将灯丝沿直线排列直丝状,置于玻动管中,并用固定环固定(参附

图1)。对截面来说,灯丝就是点状光源。
高效限区照亮技术,主要是利用椭园的性质,将反光面制成一条直线,沿椭园线平移形成的椭园柱凹面内,使灯丝与焦线F1重合就能得到如图2所示的光线,这种光线具有射程远照度强的特点,并且将直射光限定在AF2线以外。
分区配合照亮技术,是将电灯与反光面一起安放在驾驶车辆的司机的左方或左前方,并使图2中的AF2线限定在对方司机的左边。如图3,C车与C′车相遇,可使图2中的AF2线与图3中AA′连线重合,这样,C车照AA′线以左部分,C′车照AA′线以右部分,即可照亮两间路面上方的全部空间。
自动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时,控制图2中AF2线与图3中的AA′线重合,应加有自动控制技术,可用红外遥控技术来执行,在电灯的右侧设一信号发生器,反光面的上方设有信号接收器,反光面是可以移动或转动的,当接收器收到对面车辆的信号时,停止移动或转动,以保证两车分区照亮空间的良好配合,这里要求红外发射方向和接收方向均为垂直于地面的板状方向。
附1、本发明所述的前方是指,驾驶车辆的司机面向方向。
2、挡光物是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也可用透明度很差的陶瓷类材料制成。
实施例,如图4所示,用一个互为直角的园柱状电灯,参数为12V、40W、∮10mm×100mm、∮10mm×100mm,装在截面形状为图6的实线部分的椭园柱凹面内,椭园柱凹面是两个垂直结合的直椭园柱凹面,两个椭园柱凹面都是由长为150mm的母线(如图5所示)沿图6中A经实线至R平移而形成的,而且要求反光面有很好的反光效果。图6中的椭园线尺寸是,长半轴为50mm,短半轴为30mm。配一个由A到B(图6中虚线位置)的玻璃罩,玻璃罩可用有折光性能的曲面玻璃罩,构成灯体。灯体的右边设有一红遥控发射器探头,灯体上方设一红外接收器探头,灯体的后部分用转轴固定,用红外遥控系统控制灯体的转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车辆照明灯,它由电灯和反光面等构成,其特征是,需将其安置在驾驶车辆的司机的左边,且在电灯的前方设有不透明的挡光物。
2.按照权利1的要求,其特征是,将电灯安置在驾驶车辆的司机的左前方。
3.按照权利1的要求,其特征是,电灯的正前方和左前方均有挡光物。
4.按照权利1的要求,其特征是,电灯的正上方和左上方都有挡光物。
5.按照权利1的要求,其特征的,电灯是柱状的。
6.按照权利5的要求,其特征是,柱状电灯里的灯丝主要呈直线的形状排列。
7.按照权利5的要求,其特征是,电灯为两节成直角相连直园柱体。
8.按照权利1的要求,其特征是,反光面主要是椭园柱状凹面及其组合。
9.按照权利1的要求,其特征是,电灯和反光面一起是可移动或可转动的。
10.按照权利9的要求,其特征是,电灯与反光面的一起移动或转动是用红外遥控装置控制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机动车辆照明灯,主要解决夜里会车问题。它由点光源技术、高效限区照亮技术、分区配合照亮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构成。可以在夜里会车时,对灯光照射范围和强度,达到较高的要求。
文档编号B60Q1/14GK1065430SQ9110214
公开日1992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3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3日
发明者冯长行 申请人:冯长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