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气囊式内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265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气囊式内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交通、航天、救生、体育运动、环保领域的多气囊式内胎。
现有技术中内胎一般为环状、球状具有一个充气腔,一旦受损气体泄漏,影响正常使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下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多气囊式内胎,弥补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在使用过程中防止了爆胎漏气等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多气囊式内胎由若干个小气囊、总分式主进气管及一个环形或球形囊袋组成。在每个小气囊上设有一个防漏气的埋藏式进气口,进气口与支进气管相通,支进气管与小气囊连通处设有压痕,当气体充满后,气囊可脱离支进气管而在囊带中滑动,所有支进气管汇总到主进气管,所有小气囊被包裹在一个环形或球形的囊袋中,内胎上设有主进气口与主进气管相通,气囊间能够滑动,遇有个别气囊漏气其它气囊由于受力不平衡而膨胀补充原有空间,保持内胎原有的使用状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构思新颖科学、设计简单合理、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可从根本上解决内眙爆胎漏气的技术难题,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囊间的连通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囊与支进气管连通示意图。
参照
图1、2、3,多气囊式内胎由若干个小气囊2、总分式主进气管3及一个环形囊袋1组成,在每个小气囊2上设有一个防漏气的埋藏式进气口6,进气口6与支进气管4相通,支进气管4与小气囊2连通处设有压痕,当气体充满后,小气囊2可脱离支进气管4而在囊带1中滑动,所有支进气管4汇总到总分式主进气管3,所有小气囊2被包裹在一个环形的囊袋1中,内胎上设有主进气口5与主进气管3相通,小气囊2间能够滑动,遇有个别气囊漏气其它气囊由于受力不平衡而膨胀补充原有空间,保持内胎原有的使用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多气囊式内胎,其特征在于多气囊式内胎由若干个小气囊、总分式主进气管及一个环形或球形囊袋组成,在每个小气囊上设有一个防漏气的埋藏式进气口,进气口与支进气管相通,支进气管与小气囊连通处设有压痕,当气体充满后,气囊可脱离支进气管而在囊带中滑动,所有支进气管汇总到主进气管,所有小气囊被包裹在一个环形或球形的囊袋中,内胎上设有总进气口与主进气管相通,气囊间能够滑动。
专利摘要多气囊式内胎主要由若干个小气囊、总分式主进气管及一个环形或球形囊袋组成。在每个小气囊上设有一个防漏气的进气口,进气口与支进气管相通,支进气管与小气囊连通处设有压痕,当气体充满后,气囊可脱离支进气管而在囊带中滑动,所有支进气管汇总到主进气管,所有小气囊被包裹在一个环形或球形的囊袋中,内胎上设有总进气口与主进气管相通,气囊间能够滑动,遇有个别气囊漏气其它气囊由于受力不平衡而膨胀补充原有空间,保持内胎原有的使用状态。可广泛用于交通、航空、救生、体育运动、环保领域。
文档编号B60C5/00GK2336987SQ98238530
公开日1999年9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2日
发明者李于权 申请人:李于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