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避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62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车辆避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挂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辆避震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山区,山上需要进行施工时,就需要将水泥、沙子、石子等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工地,并将山上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运送下来。由于山路比较颠簸且较为陡峭,对运输车辆的越野性能要求极高,目前的越野车辆的悬挂承载能力受限,只能竖向的弹跳进行避震,而且在坡度较大时,由于其底盘离地较高,容易发生侧翻,使用风险大,所以在山路条件较差的地方,依然只能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运输速度慢,严重的影响了工地施工的速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车辆避震机构。
[0004]本发明的车辆避震机构,包括车架和主支撑架、副支撑架,所述的主支撑架与车架的前部之间安装有平衡悬挂机构,所述的副支撑架与车架后部之间安装有升降悬挂机构,所述的主支撑架与副支撑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悬挂机构,所述的支撑悬挂机构上安装车桥。
[0005]优选的是,所述的平衡悬挂机构包括支撑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上平衡板簧、下平衡板簧,上平衡板簧与下平衡板簧相对设置,且端部相连,所述的上平衡板簧中部固接在车架上,所述的下平衡板簧中部与主支撑架中部铰接,所述的平衡机构包括避震装置,所述的避震装置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下平衡板簧与主支撑架铰接点的两侦U,避震装置上下分别与车架和主支撑架相连。
[0006]优选的是,所述的避震装置为弹簧避震器、气缸、液压缸。
[0007]优选的是,所述上平衡板簧的端部都通过平衡连杆与下平衡板簧的端部相连,所述的平衡连杆与车架通过辅助连杆相连。
[0008]优选的是,所述的升降悬挂机构包括升降板簧,所述的升降板簧一端与车架固接,另一端铰接在副支撑架上。
[0009]优选的是,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辅助支架,辅助支架与副支撑架之间连接有升降连杆。
[0010]优选的是,所述的支撑悬挂机构为支撑板簧,所述支撑板簧一端与副支撑架铰接,另一端通过支撑连杆与主支撑架相连。
[0011]优选的是,所述的副支撑架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悬挂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左右两侧,所述的车桥安装在两个支撑悬挂机构之间。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车辆避震机构的车架通过主支撑架和副支撑架连接了平衡悬挂机构、升降悬挂机构和支撑悬挂机构,使三套悬挂机构共同支撑车架,增加了承重力,增加了车桥与车架之间的距离,使车桥上安装的车轮能够具有更大的位移空间,提高了车辆的越野性能。
[0013]平衡悬挂机构通过平衡板簧进行支撑和避震,铰接在主支撑架上,并由两个避震装置支撑,使平衡板簧以及与平衡板簧相连的车架保持水平,而安装在与主支撑架相连的支撑悬挂机构上的车桥可随着主支撑架摆动,使车桥上的车轮能够持续的与地面接触,保证较大的抓地力,提高攀爬性能,而且避免车辆行走在坡度较大的山地时发生侧翻,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使车辆可行走在地形条件较差的山路上,用于山地的运输,消除了人工搬运所带来的成本高、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
[0014]平衡悬挂机构两个平衡板簧相对连接,提高了平衡板簧之间的空间,提高了板簧的行程范围,提高了缓冲可提供的弹跳空间,增强了越野性能。两个平衡板簧端部都通过连杆相连,提高了结构活动的灵活度,使缓冲形变产生的更快,逼真效果更加灵敏。两个平衡板簧和两个连杆行程的类似四边形的结构通过辅助连杆固定,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其发生偏斜,保持正常的避震机能。
[0015]升降悬挂机构通过升降板簧使副支撑架升降进行缓冲弹跳,辅助支架、升降连杆、升降板簧和副支撑架形成稳定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使副支撑架相对于车架垂直弹跳,保证了避震缓冲的稳定性。
[0016]副支撑架和支撑悬挂机构都设置间隔地设置两个,使中间形成的空间可设置车辆的传动装置,让车辆可设置成后驱,使车辆便于进行攀爬。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车辆避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的车辆避震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I和主支撑架2、副支撑架3,主支撑架2与车架I的前部之间安装有平衡悬挂机构4,副支撑架3与车架I后部之间安装有升降悬挂机构5,主支撑架2与副支撑架3之间安装有支撑悬挂机构6,支撑悬挂机构6上安装车桥7,车桥7两端安装车轮。
[0019]平衡悬挂机构4包括支撑机构和平衡机构。
[0020]支撑机构包括上平衡板簧41、下平衡板簧42,上平衡板簧41与下平衡板簧42相对设置,且端部相连,上平衡板簧41中部固接在车架I上,下平衡板簧42中部与主支撑架2中部较接。
[0021 ] 平衡机构包括避震装置43,避震装置43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下平衡板簧42与主支撑架2铰接点的两侧,避震装置43上下分别与车架I和主支撑架2相连。避震装置43为弹簧避震器、气缸、液压缸等伸缩式的避震器。
[0022]上平衡板簧41的端部都通过平衡连杆44与下平衡板簧42的端部相连,平衡连杆44与车架通过辅助连杆45相连,使两个平衡板簧和平衡连杆44形成的结构保持稳定。
[0023]升降悬挂机构5包括升降板簧51,升降板簧51 —端与车架I固接,另一端铰接在副支撑架3上。车架I上设置有辅助支架11,辅助支架11与副支撑架3之间连接有升降连杆12。升降板簧51、辅助支架11、副支撑架3和升降连杆12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
[0024]支撑悬挂机构6为支撑板簧61,支撑板簧61 —端与副支撑架3铰接,另一端通过支撑连杆62与主支撑架2相连。
[0025]副支撑架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I左右两侧,支撑悬挂机构6也在车架I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两个,车桥7安装在两个支撑悬挂机构6之间。间隔设置的副支撑架3和支撑悬挂机构6使车架下方中部形成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安装连接车桥7的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给另外的车桥,将车辆设置成后驱,更加有利于爬坡。
[0026]支撑悬挂机构6的前端安装在与平衡悬挂机构4相连的主支撑架2上,利用平衡悬挂机构4进行避震缓冲;支撑悬挂机构6的后端安装在与升降悬挂机构5相连的副支撑架3上,利用升降悬挂机构5进行避震缓冲;而车桥7安装在支撑悬挂机构6上,支撑悬挂机构6本身就为车桥7提供避震缓冲。平衡悬挂机构4、升降悬挂机构5和支撑悬挂机构6都为车桥7上的车轮提供了良好的避震缓冲支持。
[0027]主支撑架2与支撑机构铰接,并由两侧的两个避震装置43支撑,在车桥7上一侧车轮位于高处,另一侧车轮位于低处使,通过支撑悬挂机构6可使主支撑架2左右摆动,而上方的车架尽可能的保持水平,避免车辆重心偏移,发生侧翻。
【主权项】
1.一种车辆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I)和主支撑架(2)、副支撑架(3),所述的主支撑架(2)与车架(I)的前部之间安装有平衡悬挂机构(4),所述的副支撑架(3)与车架(I)后部之间安装有升降悬挂机构(5),所述的主支撑架(2)与副支撑架(3)之间安装有支撑悬挂机构(6),所述的支撑悬挂机构(6)上安装车桥(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悬挂机构(4)包括支撑机构和平衡机构,所述的支撑机构包括上平衡板簧(41)、下平衡板簧(42),上平衡板簧(41)与下平衡板簧(42)相对设置,且端部相连,所述的上平衡板簧(41)中部固接在车架(I)上,所述的下平衡板簧(42)中部与主支撑架(2)中部铰接,所述的平衡机构包括避震装置(43),所述的避震装置(43)设置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下平衡板簧(42)与主支撑架(2)铰接点的两侧,避震装置(43)上下分别与车架⑴和主支撑架(2)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避震装置(43)为弹簧避震器、气缸、液压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衡板簧(41)的端部都通过平衡连杆(44)与下平衡板簧(42)的端部相连,所述的平衡连杆(44)与车架通过辅助连杆(45)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悬挂机构(5)包括升降板簧(51),所述的升降板簧(51) —端与车架⑴固接,另一端铰接在副支撑架(3)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I)上设置有辅助支架(11),辅助支架(11)与副支撑架(3)之间连接有升降连杆(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悬挂机构(6)为支撑板簧(61),所述支撑板簧¢1) 一端与副支撑架(3)铰接,另一端通过支撑连杆¢2)与主支撑架⑵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支撑架(3)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I)左右两侧,所述的支撑悬挂机构(6)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I)左右两侧,所述的车桥(7)安装在两个支撑悬挂机构(6)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避震机构,包括车架和主支撑架、副支撑架,所述的主支撑架与车架的前部之间安装有平衡悬挂机构,所述的副支撑架与车架后部之间安装有升降悬挂机构,所述的主支撑架与副支撑架之间安装有支撑悬挂机构,所述的支撑悬挂机构上安装车桥。车辆避震机构的车架通过主支撑架和副支撑架连接了平衡悬挂机构、升降悬挂机构和支撑悬挂机构,使三套悬挂机构共同支撑车架,增加了承重力,增加了车桥与车架之间的距离,使车桥上安装的车轮能够具有更大的位移空间,提高了车辆的越野性能。
【IPC分类】B60G11/02
【公开号】CN104960394
【申请号】CN201510443917
【发明人】姜兆田
【申请人】姜兆田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