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真空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15378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真空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属汽车轮胎制造,涉及到一种组合式真空轮胎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
[0002]现在通用的汽车充气真空轮胎都是一个整体,胎体各部位相互联结,结构紧凑,其制造技术标准高,工艺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胎面层级多易发热,且易被利物刺穿漏气,影响行车安全。胎冠磨损齿只占整个轮胎的七分之一,当磨损齿不足安全标准时,或刺穿伤口过大,就必须更换新轮胎,而其它大部分的胎体没有达到产品的使用寿命便成了废品。我国每年产生废旧轮胎上亿条,且还呈上升趋势,为了提高轮胎安全性能,降低经济成本,节省资源减少污染,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研发轮胎制造新技术,并鼓励扶持翻新胎产业,我国翻新胎率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而提高翻新胎率是节省资源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
[0003]组合式真空轮胎是在原有的轮毂外,增设一个轮圈向内的外轮毂,将整体轮胎分解成独立的两块胎侧,和依附于外轮毂外壁的胎冠。减小轮胎各部件的关联性,降低轮胎制造难度,防止胎面被利物刺穿,降低胎体发热性,提高轮胎翻新率。来达到提高轮胎安全性能,降低经济成本,节省资源减少污染之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04]方案1:在轮胎原有的轮毂外,增设一个轮圈向内的外轮毂,将轮胎分解成独立的两块胎侧,和依附于外轮毂外壁的胎冠,将以上部件组合装配,充气成一个整体轮胎。
[0005]方案2:外轮毂是在原有的轮毂外,增设的一个轮圈向内的外轮毂,以直径100公分的轮胎例,外轮毂呈圆圈形,直径92公分,宽18公分,厚0.3公分,其外壁圆周面,等距离设有20条横向14公分,纵向6公分,槽深1.5公分的下凹防滑槽,其横向两边沿向内垂直延伸2公分,再横向延伸2公分成阶梯形,轮圈向内垂直于两边阶梯边沿。如图1,图2,外轮毂采用铝合金材质。
[0006]方案3:胎冠依附于外轮毂外壁,无需帘布层和带束层,先用高强度纤维胶将阶梯缺口和防滑槽填至高于外轮毂外壁面0.5公分,作为胎冠基部胶,再铺上一层1.5公分厚,22公分宽中垫胶,最后铺上2公分厚,20公分宽胎冠胶,如图3,将铺好胶的外轮毂移进轮胎花纹成型模具成型,硫化。工程车辆也可选用聚氨酯材料制作胎冠。
[0007]方案4:胎侧是将原轮胎的两面胎侧,分解成独立的两块中空半圆鼓盘形,结构尺寸相同,左右可互换通用的胎侧。胎侧中空内沿直径50公分,外沿直径88公分,幅宽19公分,胎侧壁由气密层,子午线钢丝帘布层,胎侧胶面构成,胎侧内沿以原轮胎胎圈不变,在原轮胎胎肩处,即现在的外沿,变身为外沿胎圈,如图4,图5,内,外沿胎圈,能在充气时封闭原轮圈和外轮圈,形成密闭气腔室。
[0008]有益效果
[0009]本发明综合了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的优点,将轮胎分解成了几个独立部件,降低了轮胎制造难度,独立部件均可单独更换,利于轮胎保养维护,可降低胎体发热性,防止胎面被利物刺穿,减少轮胎翻新工序,提高轮胎翻新率,达到提高轮胎安全性能,降低经济成本,节省资源减少污染之效果。
[0010]例图说明:
[0011]图1为外轮毂侧面图1外轮毂 2外轮圈
[0012]图2为外轮毂截视图1外轮毂 2外轮圈 3防滑槽
[0013]图3为胎冠截面图2外轮圈3防滑槽4纤维胶5中垫胶6胎冠胶
[0014]图4为胎侧侧面图7外沿胎圈8胎侧壁9原轮胎圈
[0015]图5为胎侧截面图7外沿胎圈8胎侧壁9原轮胎圈
[0016]图6为组合式真空轮胎侧面图2外轮圈8胎侧壁10原轮圈11胎冠
[0017]实施方式:
[0018]以图1,图3,图5,技术要求,分别制作成外轮毂及胎冠,和独立的两块胎侧。将原轮毂和外轮毂平放于装胎机上,分别将两块胎侧装入内,外轮毂,充入空气使胎圈封闭轮圈,直至达到标准气压,如图6。将胎冠磨损的外轮毂装在打磨机上,对胎面打磨处理后铺上预硫化胎冠胶,硫化即可。组合式真空轮胎适宜各型货车,工程车辆及大型客车。
【主权项】
1.一种组合式真空轮胎,包括轮圈向内的外轮毂及依附于外壁的胎冠,和独立的两块胎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轮胎,其特征是:外轮毂圆周外壁面设有下凹防滑槽,横向两阶梯边沿设有向内轮圈,及依附于外壁的胎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真空轮胎,其特征是:胎侧为独立的两块中空半圆鼓盘形,其外沿设有外沿胎圈。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真空轮胎,在原有的轮毂外,增设一个轮圈向内的外轮毂,将整体轮胎分解成独立的两块胎侧,和依附于外轮毂外壁的胎冠,独立部件均可单独更换。外轮毂外壁面等距离设有20条下凹防滑槽,阶梯形两边沿设有轮圈,独立的两块胎侧内沿,外沿胎圈能在充气时封闭原轮圈和外轮圈,形成密闭气腔室。将胎冠磨损的外轮毂装在打磨机上,对胎面打磨处理后铺上预硫化胎冠胶,硫化即可。组合式真空轮胎可降低轮胎制造难度,防止胎面被利物刺穿,降低胎体发热性,提高轮胎翻新率。
【IPC分类】B60C5/18
【公开号】CN105270095
【申请号】CN201410356205
【发明人】袁廷新
【申请人】袁廷新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7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