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88831阅读:来源:国知局
13之间形成与第三控制通道43连通的环形腔B,活塞杆21上还设置有连通中间通道211和环形腔B的泄气孔214。
[0033]本实施例中,当阀口 51处于关闭位置,并且活塞杆21的具有中间通道211 —端不与阀芯组件61接触时,第二控制通道42、活塞腔A中的工作气压进入活塞杆21的中间通道。工作气压通过泄气孔214进入环形腔B,经过第三控制通道43之后与外界连通,以此达到泄压目的,进而停止对列车进行制动操作。
[0034]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下盖70连接在阀体10的下端,活塞组件还包括与活塞杆21连接的盘部22,盘部22位于阀体10与下盖70之间,盘部22与下盖70之间形成进气腔C,盘部22与阀体10之间形成第一平衡腔D,上盖50与阀芯组件61之间形成第二平衡腔E。第一平衡腔D和第二平衡腔E用来平衡进气腔C的气压,使活塞组件的盘部22的上下表面能够受到同样大小的压力,从而达到使活塞组件复位的目的。
[003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平衡腔D和第二平衡腔E通过连通通道81相互连通,多个控制通道还包括连通连通通道81和第二控制通道42的第四控制通道44。在阀口 51处于打开位置后,工作气压同时通过第四控制通道44和连通通道81,进入到第一平衡腔D和第二平衡腔E。当第一平衡腔D和第二平衡腔E中的压力与进气腔C中的压力相等时,阀芯组件61在复位装置62的复位作用下关闭阀口 51。此时由于第一平衡腔D和第二平衡腔E中的压力与进气腔C中的压力相等,活塞杆21的自由端与阀芯组件61抵接,同时中间通道211被阀芯组件61关闭。
[0036]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通道81中安装有限流装置,通过限制工作气压进入当第一平衡腔D和第二平衡腔E的速度,可以延缓活塞组件达到力平衡的时间,从而达到延时关闭阀口 51的目的。
[0037]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中继阀还包括用于将进气腔C与外部的容积室连通的进气通道91。容积室为控制组件,位于中继阀和控制阀之间。容积室可通过进气通道91实现向进气腔C充入气压或者抽出进气腔C的气压,以此达到控制活塞组件上下移动,进而实现控制中继阀处于何种工况。
[0038]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多个连通孔包括与第二控制通道42对应的第一连通孔31以及与第三控制通道43对应的第二连通孔32。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孔31和第二连通孔32为多个。通过整体杆套结构30的第一连通孔31和第二连通孔32连通各个腔体,以满足中继阀处于各个工况时各个腔室的连通关系,进而能够使整体杆套结构30同时具有原有活塞杆座分隔腔体的功能。
[0039]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阀体10、上盖50和下盖70为用铝合金材质,能够时中继阀减轻一半的重量,同时也解决了现有中继阀容易锈蚀的问题。
[004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控制通道43中设置有过滤结构431。本实施例的中继阀取消了现有中继阀的放风弯头结构,同时在第三控制通道43中设置过滤气体粉尘的过滤结构431,防止外部杂物进入中继阀而影响中继阀的正常工作。
[0041]本实施例的中继阀具有三种工况,分别为:
[0042]1、制动工况:控制阀控制容积室向进气腔C充入气压,以使活塞组件向上运动,活塞组件抵接阀芯组件61的同时打开阀口 51。阀口 51打开后中继阀的第一控制通道41与第二控制通道42连通,副风缸的工作气压流入制动缸,进而实现对列车的制动作用。
[0043]2、保压工况:充入制动缸内的工作气压会同时通过第四控制通道44和连通通道81分别进入第一平衡腔D和第二平衡腔E中。当第一平衡腔D与第二平衡腔E中的压力与进气腔D中的压力基本相等时,复位装置62会推动阀芯组件61和活塞杆21向下运动,进而阀口 51关闭,副风缸停止向制动缸充风,中继阀进入制动保压工况。
[0044]3、缓解工况:中继阀受到控制阀控制,将中继阀活塞组件的进气腔C中的压力排入大气。此时,第一平衡腔D与第二平衡腔E中的压力大于进气腔D中的压力,因此活塞组件向下运动至缓解位。中继阀内的其余压力通过第三连通孔和和第三控制通道排入大气,卸载中继阀内压力。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中继阀,所述中继阀包括:阀体(10)及活塞组件,所述阀体包括活塞腔(A),所述活塞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活塞腔内的活塞杆(21),所述阀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塞腔连通的多个控制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塞腔(A)的腔壁与所述活塞杆(21)之间的整体杆套结构(30),所述整体杆套结构(30)的管壁上沿所述活塞腔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通孔,所述多个连通孔分别对应连通所述多个控制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控制通道包括: 第一控制通道(41),所述第一控制通道(41)与副风缸连通; 第二控制通道(42),所述第二控制通道(42)与制动缸连通; 第三控制通道(43),所述第三控制通道(43)与所述阀体的外部连通; 所述第一控制通道(41)、所述第二控制通道(42)和所述第三控制通道(43)沿所述活塞腔㈧的轴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阀还包括上盖(50),所述上盖(50)连接在所述阀体(10)的上端,所述活塞腔的朝向所述上盖(50)的一端形成阀口(51),所述中继阀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50)和所述阀体(10)之间的止回阀组件,所述止回阀组件包括阀芯组件¢1)和复位装置(62),所述复位装置¢2)设置在所述阀芯组件(61)和所述上盖(50)之间,所述阀芯组件¢1)在所述活塞杆(21)及所述复位装置(62)的驱动下具有打开所述阀口(51)的第一位置以及封堵所述阀口(51)的第二位置,所述阀芯组件(61)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控制通道和所述第二控制通道相连通,所述阀芯组件(61)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控制通道和所述第二控制通道不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1)具有朝向所述阀芯组件开口的中间通道(211),所述活塞杆(21)上间隔地设置有与所述整体杆套结构的内壁配合的第一密封环(212)和第二密封环(213),所述第一密封环(212)和所述第二密封环(213)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三控制通道(43)连通的环形腔(B),所述活塞杆(21)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中间通道(211)和所述环形腔⑶的泄气孔(2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阀还包括下盖(70),所述下盖(70)连接在所述阀体(10)的下端,所述活塞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活塞杆(21)连接的盘部(22),所述盘部(22)位于所述阀体(10)与所述下盖(70)之间,所述盘部(22)与所述下盖(70)之间形成进气腔(C),所述盘部(22)与所述阀体(10)之间形成第一平衡腔(D),所述上盖(50)与所述阀芯组件(61)之间形成第二平衡腔(E)。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腔(D)和所述第二平衡腔(E)通过连通通道(81)相互连通,所述多个控制通道还包括连通所述连通通道(81)和所述第二控制通道(42)的第四控制通道(4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阀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进气腔(C)与外部的容积室连通的进气通道(9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通孔包括与所述第二控制通道(42)对应的第一连通孔(31)以及与所述第三控制通道(43)对应的第二连通孔(3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0)、所述上盖(50)和所述下盖(70)为铝合金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通道(43)中设置有过滤结构(431) 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继阀,中继阀包括:阀体(10)及活塞组件,阀体包括活塞腔(A),活塞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活塞腔内的活塞杆(21),阀体(10)上设置有与活塞腔连通的多个控制通道,中继阀还包括设置在活塞腔(A)的腔壁与活塞杆(21)之间的整体杆套结构(30),整体杆套结构(30)的管壁上沿活塞腔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分别对应连通多个控制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中继阀的中心孔处的活塞套杆和止回阀座组装难度大,要求精度高,且零件容易脱落问题。
【IPC分类】B60T15-18
【公开号】CN204296700
【申请号】CN201420800970
【发明人】徐毅, 陆正涛, 汪明栋
【申请人】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