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88831阅读:685来源:国知局
中继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运输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继阀。
【背景技术】
[0002]控制阀是铁路货车风制动装置的核心部件,主要作用为调节车辆的速度或者控制车辆停车。中继阀是控制阀实现铁路货车速度调节或者制动的一个重要部件。中继阀安装在控制阀中间体上,参与整个控制阀的制动、缓解和保压等动作。
[0003]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中继阀如图1所示,其工作位置包括制动位、保压位和缓解位。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中继阀有如下缺陷:
[0004]1、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中继阀中心孔处组装难度大,要求精度高,零件容易脱落,影响中继阀性能。该问题可以从图1中看出,中继阀中心孔处压装了 I个止回阀座10’和2个活塞杆套20’,该处属于中继阀动作的关键位置,组装精度影响活塞杆组成的运动。现有中继阀的止回阀座10’和活塞杆套2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压装在阀体中心孔处,而上述过盈配合容易造成这3个零件不同心,从而造成活塞杆组成上下运动卡滞,影响中继阀性能。另外,由于活塞杆套2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压装在阀体中心孔处,活塞杆套20’会发生塑性变形,在长期的振动过程中,活塞杆套20’容易脱落,造成中继阀性能失效。
[0005]2、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中继阀重量大,防腐能力差。现有方案的阀体、上盖30’及下盖40’均采用铸铁材质,导致中继阀的总量大,且防腐能力差,容易锈蚀。
[0006]3、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继阀的放风弯头50’类似悬臂结构,在长期的振动过程中,容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继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的中继阀的中心孔处的活塞套杆和止回阀座组装难度大,要求精度高,且零件容易脱落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继阀,中继阀包括:阀体及活塞组件,阀体包括活塞腔,活塞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活塞腔内的活塞杆,阀体上设置有与活塞腔连通的多个控制通道,中继阀还包括设置在活塞腔的腔壁与活塞杆之间的整体杆套结构,整体杆套结构的管壁上沿活塞腔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分别对应连通多个控制通道。
[0009]进一步地,多个控制通道包括:第一控制通道,第一控制通道与副风缸连通;第二控制通道,第二控制通道与制动缸连通;第三控制通道,第三控制通道与阀体的外部连通;第一控制通道、第二控制通道和第三控制通道沿活塞腔的轴向依次设置。
[0010]进一步地,中继阀还包括上盖,上盖连接在阀体的上端,活塞腔的朝向上盖的一端形成阀口,中继阀还包括设置在上盖和阀体之间的止回阀组件,止回阀组件包括阀芯组件和复位装置,复位装置设置在阀芯组件和上盖之间,阀芯组件在活塞杆及复位装置的驱动下具有打开阀口的第一位置以及封堵阀口的第二位置,阀芯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控制通道和第二控制通道相连通,阀芯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控制通道和第二控制通道不连通。
[0011]进一步地,活塞杆具有朝向阀芯组件开口的中间通道,活塞杆上间隔地设置有与整体杆套结构的内壁配合的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之间形成与第三控制通道连通的环形腔,活塞杆上还设置有连通中间通道和环形腔的泄气孔。
[0012]进一步地,中继阀还包括下盖,下盖连接在阀体的下端,活塞组件还包括与活塞杆连接的盘部,盘部位于阀体与下盖之间,盘部与下盖之间形成进气腔,盘部与阀体之间形成第一平衡腔,上盖与阀芯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平衡腔。
[0013]进一步地,第一平衡腔和第二平衡腔通过连通通道相互连通,多个控制通道还包括连通连通通道和第二控制通道的第四控制通道。
[0014]进一步地,中继阀还包括用于将进气腔与外部的容积室连通的进气通道。
[0015]进一步地,多个连通孔包括与第二控制通道对应的第一连通孔以及与第三控制通道对应的第二连通孔。
[0016]进一步地,阀体、上盖和下盖为销合金材质。
[0017]进一步地,第三控制通道中设置有过滤结构。
[0018]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继阀中的整体杆套结构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座和若干活塞杆套,能够避免活塞杆在整体杆套结构中出现上下运动卡滞的现象发生。整体杆套结构不必采用过盈配合压装工艺,因此防止了整体杆套结构的塑性变形。并且,在整体杆套结构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孔,通过这些连通孔对应连通多个控制通道。这样通过连通孔实现了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座和活塞杆套之间的间隙以及两个活塞杆套之间的间隙所实现的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使用的中继阀的中心孔处的活塞套杆和止回阀座组装难度大,要求精度高,且零件容易脱落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中继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中继阀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2]图3示出了图2中继阀的侧视示意图。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0’、止回阀座;20’、活塞杆套;30’、上盖;40’、下盖;50’、放风弯头;10、阀体;21、活塞杆;211、中间通道;212、第一密封环;213、第二密封环;214、泄气孔;22、盘部;30、整体杆套结构;31、第一连通孔;32、第二连通孔;41、第一控制通道;42、第二控制通道;43、第三控制通道;431、过滤结构;44、第四控制通道;50、上盖;51、阀口 ;61、阀芯组件;62、复位装置;70、下盖;81、连通通道;91、进气通道;A、活塞腔;B、环形腔;C、进气腔;D、第一平衡腔;E、第二平衡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中继阀包括:阀体10及活塞组件,阀体包括活塞腔A,活塞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活塞腔内的活塞杆21,阀体10上设置有与活塞腔连通的多个控制通道。中继阀还包括设置在活塞腔A的腔壁与活塞杆21之间的整体杆套结构30,整体杆套结构30的管壁上沿活塞腔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分别对应连通多个控制通道。
[0027]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继阀中的整体杆套结构30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座和若干活塞杆套,能够避免活塞杆在整体杆套结构30中出现上下运动卡滞的现象发生。且整体杆套结构30不必采用过盈配合压装工艺,因此防止了整体杆套结构的塑性变形。并且,在整体杆套结构30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连通孔,通过这些连通孔对应连通多个控制通道。这样通过连通孔实现了现有技术中的止回阀座10’和活塞杆套20’之间的间隙以及两个活塞杆套20’之间的间隙所实现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使用的中继阀的中心孔处的活塞套杆和止回阀座组装难度大,要求精度高,且零件容易脱落问题。
[0028]在本实施例中,整体杆套结构30和活塞腔A之间采用密封胶粘接代替过盈配合压套工艺,防止整体杆套结构30的变形,进而保证中继阀的结构稳定性。
[0029]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多个控制通道包括:第一控制通道41、第二控制通道42.以及第三控制通道43。第一控制通道41与副风缸连通,第二控制通道42与制动缸连通,第三控制通道43与阀体的外部连通。第一控制通道41、第二控制通道42和第三控制通道43沿活塞腔A的轴向依次设置。其中控制阀的副风缸通过第一控制通道41向中继阀提供工作气压,中继阀通过第二控制通道42实现对列车提供制动或保持,第三控制通道43与外界连通用于中继阀的泄压工况。
[0030]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中继阀还包括上盖50,上盖50连接在阀体10的上端,活塞腔的朝向上盖50的一端形成阀口 51,中继阀还包括设置在上盖50和阀体10之间的止回阀组件,止回阀组件包括阀芯组件61和复位装置62,复位装置62设置在阀芯组件61和上盖50之间,阀芯组件61在活塞杆21及复位装置62的驱动下具有打开阀口51的第一位置以及封堵阀口 51的第二位置,阀芯组件6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控制通道和第二控制通道相连通,阀芯组件6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控制通道和第二控制通道不连通。
[0031]本实施例中,阀口 51用来连通第一控制通道41和第二控制通道42,副风缸中的工作气压经过第一控制通道41和第二控制通道42进入列车的制动缸中,从而实现列车的制动动作。上盖50中设置有止回阀,止回阀的阀芯组件61通过复位装置62可以打开或者关闭阀口 51,以此来实现控制对列车是否采取制动操作。
[003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活塞杆21具有朝向阀芯组件开口的中间通道211,活塞杆21上间隔地设置有与整体杆套结构的内壁配合的第一密封环212和第二密封环213,第一密封环212和第二密封环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