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及其电致光变色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08883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及其电致光变色镜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致光变色镜片,以及具有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的一种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有上述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的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行驶过程中,特别是汽车夜间行驶时,后方车辆车头大灯的灯光会照射到车的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上,经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反射的强光照射在驾驶员的眼睛上会产生眩目光,影响驾驶员视线。眩目光在车辆时速较高时,会使刹车距离大大增加,因此对夜间驾驶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威胁。
[0003]为了避免眩目光对驾驶员的影响,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解决该问题。第一种方法是在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上镀具有防眩效果的复合膜,但是,由于这种复合膜对光的反射,以及达到的防眩效果基本依赖于各膜层的性能,因此需要定期对其防眩效果进行查验,以防止因膜层脱落而使防眩效果变差,一旦查验不及时,就会存在安装隐患,所以内后视镜和外后视镜上镀复合膜的防眩措施,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0004]另一种方法,是用电致光变色(某些材料在紫外、可见光或/和近红外区域的照射下,其透射率、反射率或吸收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稳定的可逆变化的现象称为电致光变色,其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技术改变汽车后方大灯照射在后视镜上的反射率,消除后视镜反射光对驾驶员造成的眩目,其防眩目效果较为理想。但是,目前该种技术仅仅应用在汽车的内后视镜上,而汽车的外后视镜则未涉及,导致外后视镜反射的眩目光仍然会对驾驶员造成较大影响。
[0005]因此,如何降低外后视镜对驾驶员造成的眩目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致光变色镜片,该电致光变色镜片能够降低反射光的强度,所以将其应用至汽车的外后视镜上时,能够提高外后视镜的防眩效果,从而降低甚至避免了外后视镜对驾驶员造成的眩目影响。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种电致光变色镜片,其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设置于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的密封框,其中:
[0009]所述密封框、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共同围成容纳有电致光变色材料的密封容腔;
[0010]围成所述密封容腔的所述第一玻璃层的第一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导电层;
[0011]围成所述密封容腔的所述第二玻璃层的第二内表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电致光变色材料以及所述第一导电层配合工作,以调节反射光强度的第二导电层。
[0012]优选地,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玻璃层上,能够将照射到所述第二玻璃层上的光反射至密封容腔中的反射层。
[0013]优选地,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中,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表面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或者,所述反射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玻璃层的远离所述密封框的第二外表面上。
[0014]优选地,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中,所述反射层为半透射式反射膜层或全反射式反射膜层,且所述反射层的材质为银反射层、银合金反射层、铝反射层或铝合金反射层。
[0015]优选地,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玻璃层上,能够显示行车信息的显示块。
[0016]优选地,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中,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构成双平面结构,或者构成双曲面结构,或者构成一者为平面另一者为曲面的单曲面结构。
[0017]优选地,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中,所述密封框由胶条首尾连接而成,并且所述胶条各部分的宽度均相等,以保证所述密封容腔各处的宽度一致。
[0018]—种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包括电致光变色镜片和支撑并连接所述电致光变色镜片的壳体,该电致光变色镜片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光变色镜片。
[00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内后视镜和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该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
[0020]优选地,上述汽车中,所述内后视镜为具有电子变色材料和导电层的防眩内后视镜,并且所述防眩内后视镜和所述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均与同一测光控制器电导通。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光变色镜片,包括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密封框、电致光变色材料,以及设置在第一玻璃层上的第一导电层,和设置在第二玻璃层上的第二导电层。其中,第一玻璃层、第二玻璃层和密封框能够共同围成一个密封容腔,电致光变色材料位于该密封容腔中,而设置在第一玻璃层上的第一导电层,位于第一玻璃层的围成密封容腔的第一内表面上,即第一导电层与密封容腔中的电致光变色材料接触,设置在第二玻璃层上的第二导电层,位于第二玻璃层的围成密封容腔的第二内表面上,即第二导电层也与电致光变色材料接触。当光穿过第一玻璃层和第一导电层而照射到电致光变色材料上时,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施加一定的电压,电致光变色材料在电压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性能也发生变化,从而令其反射出的光的强度降低,应用到汽车的外后视镜上,就能够起到防眩功能,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外后视镜反射的眩目光对驾驶员造成的影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有上述电致光变色镜片的一种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以及具有该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的汽车。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光变色镜片的截面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光变色镜片的截面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形状的电致光变色镜片的主视图;
[0026]图4为图3的后视图;
[0027]图5为图3的右视图;
[00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光变色外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0029]在图1-图6中:
[0030]第一玻璃层1、第二玻璃层2、密封框3、密封容腔4、第一导电层5、第二导电层6、反射层7、壳体8、显示块9。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电致光变色镜片,该电致光变色镜片能够降低反射光的强度,所以将其应用至汽车的外后视镜上时,能够提高外后视镜的防眩效果,从而降低甚至避免了外后视镜对驾驶员造成的眩目影响。
[00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光变色镜片,主体部分包括第一玻璃层1、第二玻璃层2和密封框3,密封框3设置在第一玻璃层I与第二玻璃层2之间,并与第一玻璃层I和第二玻璃层2共同围成一个密封容腔4,该密封容腔4中盛装有电致光变色材料。并且,在第一玻璃层I的第一内表面上设置有与电致光变色材料接触的第一导电层5,在第二玻璃层2的第二内表面上设置有也与电致光变色材料接触的第二导电层6。
[0034]电致光变色材料配合通电的第一导电层5和第二导电层6,结合额外设置的电子感应系统(即后续提到的测光控制器),可以根据照射进电致光变色镜片内的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出的反射光的强度,使反射出的光强度降低,应用到汽车的外后视镜上,就能够起到防眩功能,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外后视镜反射的眩目光对驾驶员造成的影响。该电致光变色镜片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眩目光,而且其也较为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0035]为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光变色镜片,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玻璃层2上,能够将照射到第二玻璃层2上的光反射至密封容腔4中的反射层7。如图1所示(图中以反射层7设置在第二导电层6和第二内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