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用的过道布和连接过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3525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轨道车辆用的过道布和连接过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轨道车辆的过道布及连接过道。
背景技术
传统上,例如,在日本未审查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出版物JP-Y2-07-38043中,已揭示了通过将可伸展的弹性体固定在可伸展的布料上来获得用于轨道车辆的过道布。
在上述传统的过道布中,所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该过道布具有伸展性能,但是,它具有较低的伸长应力和撕扯应力,并且不能使其适应因车辆的长时间行进所造成的反复移位,由此在过道金属框架和薄层框架之间的连接部分或类似部分中容易产生撕开或扯坏,并且该过道不够耐用。
另外,传统上,在用于轨道车辆的连接过道中,所具有的结构是,各过道金属框架被设置在其前部和后部,薄层框架被设置在两个过道金属框架之间,柱形的过道布被设置在其外周缘上,该过道布被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和薄层框架两者上。另外,过道布的底布一般通过布料加压件35固定在薄层框架的底部,例如,该类型的结构被揭示在日本专利未审查的出版物JP-A-06-255482中。
在以上所提及的过道布的底布被固定到薄层框架的底部的传统结构中,在其间连接有连接过道的诸车厢沿侧向相对移位的情况下,过道的底布容易被撕坏。
即,因为薄层框架之间的间距一般较窄,固定在薄层框架上的底布被薄层框架所限制,因此具有较小的变形自由度。而且,当车厢沿侧向相对移位时,在连接过道的下部中增加了摆动运动,因为伸张和收缩,冲击负荷大部分被施加到过道布的底布上。因此,所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会在底布上产生如

图10所示的许多细小褶皱,由此与过道布的上部布料相比,底布较容易被撕坏,以致缩短了过道布的耐用期限。
另外,当车厢沿侧向相对移位时,在连接过道的下部增加了摆动运动,施加到过道布的底布上的因伸张和收缩所产生的冲击负荷较大,因此与上侧的布料相比,底布容易先被撕破。在底布先被撕破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缝线或粘合剂将一填充布料固定在撕破部分处来修复该撕破部分,但是,在过道布是用伸展布料形成的情况下,因为伸展布料和填充布料之间的缝线和粘结性能不足以被粘合剂固定住,会发生伸展布料的撕开,所以难以修复撕破部分。由此,在底布被撕破的情况下,必须替换整个过道布,所以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增加了用于修复的时间和成本。
发明概述针对第一个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伸展应力、撕扯应力等较高、并改进了耐用期限的过道布。
为了解决以上提及的第一个问题,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用于轨道车辆的过道布,它包括一弹性层;以及由合成纤维针织物制成的布料,其中通过具有延展特性的粘合剂仅将布料的表面部分上的丝线粘结到弹性层上,由针织物制成的布料的丝线表面被具有延展特性的柔软类型的涂层材料覆盖以致不会填复布料的线圈。
在上述的第一方面中,该弹性层是用柔软类型的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形成的。
另外,在上述的诸方面中,由针织物制成的布料的丝线是用具有高功能和高性能的纤维形成的。
此外,在上述的诸方面中,由针织物制成的布料的丝线可以是用芳族聚酰胺纤维形成的。
而且,在上述的诸方面中,该柔软类型的涂层材料是用具有不透光性和染色性能的树脂或橡胶形成的。
针对以上提及的第二个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增加过道布的底布的自由度,而不会被薄层框架所限制,以延长过道布的耐用期限。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问题,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连接过道,它包括设置在前后过道金属框架之间的诸薄层框架;
沿诸薄层框架的外周缘设置以形成柱形的过道布;以及所述过道布的前后端部被固定在两个过道金属框架上,其中设置有用以保持所述过道布的底布而没有将它固定在所述薄层框架上的防凹陷装置。
在上述第二方面中,通过在过道布的底部沿连接过道的纵向设置带状的防凹陷片;将防凹陷片的前后端部粘附在两个过道金属框架上;将所述防凹陷片支承于薄层框架而不将它固定在薄层框架上;以及与过道布的底表面一起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由此形成所述防凹陷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第二方面中,通过将一悬绳的一个端部固定在连接过道的一个侧部;将另一端部固定在连接过道的另一侧部;使悬绳的中部在过道布的底布的外表面上通过,以用该悬绳接纳过道布的底布,由此形成所述防凹陷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诸方面中,构成该防凹陷装置的防凹陷片或悬绳是用弹性材料形成的。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可以解决以上提及的第三个问题的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连接过道。
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问题,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用于轨道车辆的一连接过道,它包括设置在前后过道金属框架之间的诸薄层框架;沿诸薄层框架的外周缘设置以形成柱形的过道布;以及过道布的前后端部被固定在两个过道金属框架上,其中所述过道布被分成由顶布和侧布构成的一上部过道布和由底布和侧布构成的一下部过道布,上部过道布中的侧布的下部与下部过道布中的侧布的上部彼此重叠以装配在一起,下部过道布能够以分离的方式从上部过道布上取下。
在上述的第三方面中,该结构被构制成使位于上部过道布和下部过道布之间的重叠部分通过能够从其外侧取出的加压金属片被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和薄层框架上,并且下部过道布的底布没有被固定在薄层框架上。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A和图1B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用于轨道车辆的一过道布的剖视图,其中图1A所示的是收缩状态,而图1B所示的是扩张状态;图2是示出使用了图1所示过道布的一连接过道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是从图2所示连接过道中的线III-III观察时的仰视图;图4是图2所示连接过道的剖视图,其中右半部对应沿图2中的线IVA-IVA的剖视图,而左半部对应沿图2中的线IVB-IVB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中的线VI-VI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4中的线VII-VII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4中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图9是图2所示连接过道的仰视图,示出车厢沿侧向相对移位的状态;图10是用于与图9所示状态对比的传统连接过道的仰视图;图11是示出使用按照本发明如图1所示过道布的该连接过道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右半部是对应沿图2中的线IVA-IVA的剖视图,而左半部是对应沿图2中的线IVB-IVB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该过道布的下部过道布在图11所示的连接过道中被分离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图11所示连接过道的下部的侧视图;图14是按照本发明的一连接过道的下部的侧视图,示出使用了图1所示过道布的该连接过道第三实施例;图15是图14所示连接过道的仰视图;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图2至图9所示的连接过道被应用于两段类型的过道;图17是图16中一个连接过道的主视图;以及图18是示出该连接过道在图16所示的两段类型的过道中被分离的状态的侧视图。
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参照附图来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和1B是构成轨道车辆用的连接过道的过道布的剖视图,在图中,标号1指示一弹性层。层1通过用可伸长的材料例如柔软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材料形成板状。层1可沿所有方向伸展和收缩。
标号2指示结构形成可伸长的布料。布料2是用针织物形成的,其中线3被织成圈形并连接线圈4,该结构被构制成在沿所有方向给布料2施加负荷的情况下,形成圈形部分的线3如图1B所示那样变形以伸展布料2,当以上提及的负荷消失时,线3返回至图1A所示的圈形以收缩布料2。在该情况下,在图1A和1B中,忽略或简要表现针织物布料2的实际截面形状,仅示出一根圈形的纤维。
布料2的线3应用合成纤维。而且,作为合成纤维,可较佳地应用维尼纶纤维、尼龙纤维、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而且,应用具有高功能和高性能的纤维是更佳的,例如对-芳族聚酰胺纤维、间-芳族聚酰胺纤维、所有的芳族聚酯纤维、高密度的聚乙烯纤维等等。在该情况下,高功能纤维是指具有极佳特定功能例如耐用期限、对化学物质的抵抗力、光特性或电特性的纤维。另外,高性能纤维是指与普通的合成纤维相比具有极佳强度和弹性度的纤维。在该情况下,一般而言,该强度等于或大约20g/d,而弹性度等于或大于500g/d。
另外,具有延展特性的一柔软类型的粘合剂5被施加到上述层1的表面上,通过粘合剂5粘合和固定上述的布料2以形成一复合层。作为粘合剂5,例如,可使用具有延展特性的橡胶类型的粘合剂。
另外,在该粘结操作中,在由针织物构成的布料的粘结侧中的表面部分上仅有线3被粘结。
而后,按照涂覆或类似方法将柔软类型的涂层材料施加到布料2的线3的表面上,而不会填复线3所形成的线圈4,由此一涂层薄膜6形成在线3的表面上。作为该柔软类型的涂层材料,可以应用具有弹性(延展特性)、不透光和染色特性的柔软类型的橡胶或柔软类型的合成树脂。
如以上所述,因为在没有填复线圈4的情况下连接涂层薄膜6,因此不会阻碍层1和布料2的伸展效果。而且,高功能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功能和性能因涂层薄膜6而有所改进,在用不透光、抗磨损和抵抗折叠疲劳方面稍差的材料制成的纤维中,涂层薄膜6加强了这些性能。另外,对于难以染色的芳族聚酰胺纤维,可通过用有颜色的涂层材料形成涂层薄膜6来使过道布具有所需的颜色。因此,可通过涂层薄膜6来改进过道布的伸张强度、不透光性(抗天气能力)、以及染色性能。
按照以上所述的结构形成轨道车辆的过道布7。
图2至图9示出用于轨道车辆的一连接过道的第一实施例,该连接过道使用了上述的过道布7并设有按照本发明的下部过道布的防凹陷机构。
图2是连接过道设置在车厢之间的一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其仰视图。该结构被制成使过道布座12和13固定在所连接的车体10和11的端部框架的表面10a和11a上,设置在连接过道14的前端和后端中(此后,假定过道方向为纵向)的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可拆离地固定在过道布座12和13上。
参照图4至图9详尽描述连接过道14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图4中的右半部对应沿图2中的线IVA-IVA的剖视图,而左半部对应沿图2中的线IVB-IVB的剖视图。另外,为了清楚表现各部分的结构,各个部分是以分解方式示出的。图5是沿图4中的线V-V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中的线VI-VI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4中的线VII-VII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4中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以及图9是当车辆从图3所示的状态沿侧向相对移位时过道布被变形的状态的仰视图。
构成连接过道14的过道布7应用了图1A和图1B所示的结构,以设置成如图4所示的大致方柱的形状,沿着形成大致方形的两个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以及形成大致方形并位于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之间的预定数目的薄层框架17的一外周缘,由此盖住图4所示的过道18的外周缘。通过将过道布7夹持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与加压金属19之间并用小螺钉20和螺帽21将它们固定住,可将过道布7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上,如图5至图8所示。另外,通过将过道布7夹持在薄层框架17与加压金属22a和22b之间并用盲铆钉23或类似物将它们固定住,可将过道布7固定在薄层框架17上,如图5至图7所示。
边侧布料24沿过道布7的侧向(垂直于过道方向的方向)设置在两侧的外表面上,如图4所示,并且通过加压金属19和22b、小螺钉20、螺帽21和盲铆钉23,边侧布料24与过道布7一起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以及薄层框架17上,如图6所示。
如图4和图5所示,过道布7的一上部外表面被盖布25覆盖,盖布25的两侧向下延伸至边侧布料24的外表面,如图4所示,其两侧部分与边侧布料24的上部重叠并被加压金属22b压住。而且,盖布25的前后端部通过加压金属19、小螺钉20和螺帽21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上,如图5所示。
以下描述以上提及的连接过道14的底部结构。
一上部防凹陷片26沿过道的纵向设置在过道布7中的底布7a的中部(过道侧向的中部)的上表面上(内表面侧),如图7所示,一下部防凹陷片27沿过道的纵向设置在其下表面上(一外侧)。防凹陷片26和27都形成具有较小宽度的带状,以定位在过道的中央附近,并且是用可伸展的材料制成的。
以上提及的上部防凹陷片26以张紧方式设置成图7所示的状态,其前后端通过固定板28、螺钉29和螺帽30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上。而且,上部防凹陷片26的中部通过位于底侧的薄层框架17的上表面支承在薄层框架17上,并通过加压金属片31、螺钉32和螺帽33连接于过道布7中的底布7a。上部防凹陷片26与薄层框架17没有固定在一起,上部防凹陷片26可滑动地支承在薄层框架17的上表面上。如以上所述,因为过道布7的底布7a连接于以张紧方式设置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之间并被薄层框架17支承住的上部防凹陷片26,因此能够防止过道布7的底布的凹陷。
以上提及的下部防凹陷片27以张紧方式设置成图7所示的状态,其前后端通过加压金属片19、螺钉29和螺帽30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上,过道布7的底布7a通过加压金属片31、螺钉32和螺帽33固定在下部防凹陷片27的中部。因此,通过下部防凹陷片27也可以防止过道布7的底布7a的凹陷。
通常,过道布7的底布7a将因其净重而趋于下陷,如图4中的虚线7b所示,通过以上提及的防凹陷片26和27防止凹陷可以防止过道布7的底布7a干扰一连接装置36,并且也可以获得适用于在连接装置36和过道18的地板18a之间不具有充分空间的车辆的结构。
在该情况中,过道布7的底布7a的前后端部通过加压金属片19、固定板28、螺钉29和螺帽30固定在前后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上。
因为带状的防凹陷片26仅设置在过道布7的底布7a沿侧向的中部上,在车厢10和11之间产生侧向移位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过道布7的底布7a能够变形,除了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以及带状的防凹陷片26和27之外,在可以自由变形的开阔区域部分7b具有充分的余量(margin)。
即,如图10所示,如果过道布7的底布7a沿着薄层框架17通过布料加压件35以过道布的上部布料加压件22a的相同方式固定在薄层框架17上,通过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之间以较窄的间隙平行设置的多个薄层框架17,底布7a被固定成带有一较窄的间隙,因此底布7a的自由度变得相当小。
通常,在车厢沿侧向相对移位时因车厢摇摆所造成的冲击在底部侧较大,施加给过道布7的底布7的因伸张和收缩产生的冲击负荷较大,因此,与过道布的上部相比,底布先被撕坏。
因此,在图10所示的底布7a的自由度相当小的结构中,间隙较为狭窄并产生大量的褶皱37,如图10所示,因此底布7a先被撕坏,并且因底布7a的伸张和收缩产生的负荷大部分施加到薄层框架17和加压金属片25之间的结合部分上,由此底布7a易于在该部分处被撕坏。但是,如本实施例,在过道布7的底布7a的自由度增加的结构中,能够减小沿车厢的侧向施加给底布7a的应力,从而减小以上提及的撕坏,延长过道布7的使用寿命。
图11至图13示出使用图1A和图1B所示过道布7的一连接过道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在图2至图9所示连接过道的实施例的基础上有所改变。
图11中的右半部是对应沿图2中的线IVA-IVA的截面的剖视图,左半部是对应沿图2中的线IVB-IVB的截面的剖视图。而且,为了清楚地显示各部分的结构,以分解的方式示出各个部分。
示出在图11中的连接过道14A的过道布7也使用了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过道布。过道布7被构造成使形成图4所示大致方柱形的过道7的两侧下部分离,并且分离的诸部分是重叠的。即,过道布7由包括顶布7c和两侧布7d的上部过道布7e与包括底布7a和从底布7a的两侧竖立的两侧布7f的下部过道布7g构成,下部过道布7g的两侧布7f与上部过道布7e的两侧布7d的下部7h的外表面重叠。这些重叠部分以标号W指示。
另外,如图11、图12和图13中的右半部所示,示出在图4至图8中的加压金属片19被改型,它由定位在上部过道布7e的下部和下部过道布7g的上部之间的重叠部分W的外侧的重叠部分加压金属片19a、与重叠部分加压金属片19a相分离的上部加压金属片19b、以及与重叠部分加压金属片19a相分离的下部加压金属片19c构成。那么,下部过道布7g的两侧布7f在上部过道布7e的两侧布7d的下部7h的外表面上重叠,边侧布料24在下部过道布7g的边侧布料7f的外表面上重叠,该重叠部分加压金属片19a在边侧布料24的外表面上重叠,以图6所示的相同方式,通过用小螺钉20和螺帽21固定可将这些部分可拆离地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上。
另外,如图11、图12和图13的左半部所示,通过上表面侧的加压金属片22a、侧面部分中的加压金属片22b、以及用于加压两侧布7d的下部7h与下部过道布7g的两侧布7f之间的重叠部分W的重叠部分加压金属片22c,分别构造加压金属片,并用如图5和图6所示的盲铆钉23将它们固定在薄层框架17上,由此可将过道布或类似物固定在薄层框架17上。
因为其他结构与图2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相同标号指示以上提及的相同部分,并省略其描述。
在图11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连接过道连接于车厢并因老化在下部过道布7g中产生例如撕裂等的损坏的状态中行进的情况下,可按照以下的步骤修复该损坏。
首先,通过拆卸固定它们的小螺钉20,从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上取下重叠部分加压金属片19a和22c以及下部加压金属片19c,通过拆卸如图7所示的固定板28、螺钉29、螺帽30、螺钉32和螺帽33,从薄层框架17上取下上部防凹陷片26。
因此,如图12所示,能够从上部过道布7e上单独取下下部过道布7g。而后,以与以上提及的步骤相反的步骤装配一新的下部过道布7g来替换取下的下部过道布7g。
因为可在重叠部分加压金属片19a和22c以及防凹陷片26和27的螺钉、螺帽等类似物的固定和拆卸操作的基础上,在上部过道布7e和下部过道布7g之间的重叠部分W处进行连接和分离操作,因此与图4所示过道布围绕其周缘为一体的结构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相当容易地修复底布。
在下部过道布7g以上述方式装配在上部过道布7e中的状态中,雨水通过盖布25的表面沿边侧布料24的外侧表面滑下,因此雨水不会从重叠部分W进入到下部过道布7g中,通过不需要粘结的简单结构就可获得极佳的防雨性。
图14和图15示出使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过道布7并设置有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防凹陷结构的用于车辆的一连接过道的第三实施例。
按照第三实施例的一连接过道14B的过道布7是用具有图1A和图1B所示结构的布料形成的,过道布7以图2至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相同方式设置和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之间。另外,过道布7通过上表面上的加压金属片22a和边侧部分上的加压金属片22b固定在薄层框架17上。在该情况下,没有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防凹陷片26和27。另外,过道布7的底布7a以及在两侧定位在底布7a稍微上面的布料只是简单地与各个薄层框架17相接触,而没有机械地连接在那里。
挂钩40a和40b从两个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以及边侧部分中的加压金属片22b的各个侧表面上突出。
用弹性材料制造的悬绳41的一端与一个(前部)过道金属框架15中的一个挂钩40a夹在一起,该悬绳41从挂钩40a处沿着过道布7的一边侧部分向下延伸,通过过道布7中的底布7a的外部底表面上的过道金属框架15和薄层框架17的中部,并沿着过道布7的另一边侧部分向上延伸,致使其一个端部与另一挂钩40b夹在一起,由此围绕两个挂钩40a和40b设置成U形。另外,悬绳41的上部通过加压板42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和16上。另外,如图14所示,悬绳41设置成张紧的方式以致总能够施加用以向上拉住过道布7的底布7a的一个张力。
另外,上述的同一悬绳41以上述的相同方式在薄层框架17中的加压金属片22b的一个挂钩40a和另一挂钩40b之间设置成U形,并且过道布7的底布7a被悬绳41向上拉住。在该情况下,在相邻的薄层框架17之间,悬绳41在相邻薄层框架17中间的底布7a的外部底表面上通过。
悬绳41在除挂钩40a和40b及加压板42之外的其他部分只是简单地与过道布7相接触,并没有固定在过道布7上。
此外,未示出在图14和15中的各部分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
按照第三实施例,过道布7的底布7a被悬绳41悬挂和保持住,由此防止底布7a下坠并干扰连接装置36。另外,因为过道布7的底布7a仅仅与薄层框架17相接触而没有机械连接,在上述如图9所示车厢沿侧向相对移位的情况下,过道布7的底布7a相对薄层框架17滑动,而不会被薄层框架17停止运动,由此自由变形。因此,按照本第三实施例,也能够获得对图9中的实施例所述的相同效果,并能够改进过道布7的耐用期限。
在该情况下,第三实施例可应用于如第二实施例所述过道布7被分成上下部分的类型。
另外,图1A和图1B中的过道布7、示出在图2至图9中的第一实施例、示出在图11至图13中的第二实施例、以及示出在图14至图15中的第三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图16至图18所示的两段类型的过道。
图16至图18示出了第四实施例,其中使用按照第一实施例的两连接过道14以构成两段类型的过道14C。第四实施例被构制成,一个连接过道14的一个过道金属框架15被固定在一个车厢本体10的端部框架的表面10a上,另一连接过道14的一个过道金属框架15被固定在另一车厢本体11的端部框架的表面11a上,两个连接过道14和14的各个另外的过道金属框架16和16(中部金属框架)彼此连接在一起,以连接成通过紧固金属片50和51能够自由分离的方式。图18示出两个连接过道14和14被分离的状态。
按照第四实施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通过将第四实施例中的两连接过道14和14分别设置成按照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过道14A或按照第三实施例的连接过道14B,也能够在两段类型的过道中获得与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在该情况下,在按照图2至图9所示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过道、按照图11至图13所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过道、按照图14和图15所示第三实施例的连接过道、以及图16至图18所示的连接过道中,过道可用不同于按照本发明如图1A和图1B所示过道布的其他过道布形成。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因为过道布的每个构成部分都具有伸展性能并且设置有涂层材料掩盖针织物所构成的布料的伸展,所以能够构造具有极佳伸展性能的过道布。而且,通过涂层材料可以增加和增强由针织物构成的该绳的耐用期限。
另外,通过使用高功能和高性能的纤维作为由针织物所构成的该布料的丝线,可以构制具有较高伸张强度和较高撕扯强度的过道布。因此,与以上提及的传统过道布相比,能够提供具有较高伸长强度和较高撕扯应力及改进的耐用期限的过道布。
另外,通过应用具有不透光和染色特性的树脂或者橡胶作为覆盖由针织物构成的布料的表面的涂层材料,在使用缺乏不透光性和染色性能的芳族聚酰胺纤维作为由针织物构成的布料的丝线的情况下,能够补偿不透光和染色性能。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因为过道布的底布没有固定在薄层框架上,与底布固定在薄层框架上的传统结构相比,增加了底布的变形的自由度,并且底布可以变形,并在两金属框架之间的开阔区域中具有充分的余量,因此与底布固定于薄层框架上的传统结构相比,在发生车厢沿侧向相对移位或类似情况时,能够减小施加于过道布的底布的应力,并能够改进耐用期限。
另外,因为过道布的底布被防凹陷装置保持住,即使底布没有固定在薄层框架上,也能够防止底布的下陷,而且底布不与连接装置等部件相干扰,以致不会被撕坏。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过道布的底布被撕坏的情况下,仅通过替换下部过道布而不需要取出上部过道布就可进行修复,与以上提及的通过传统填充布料来修复相比,可容易地进行修复操作。另外,与按照传统技术需要替换整个过道布的结构相比,可容易地并以较低的成本进行修复。
另外,通过加压金属片将上部过道布和下部过道布之间的重叠部分加压至过道金属框架和薄层框架上以将它们固定,能够在重叠部分紧密地连接过道布,由此容易地确保重叠部分的防水性能。
权利要求
1.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过道布,它包括一弹性层(1);以及由合成纤维针织物制成的布料(2),其中通过具有延展特性的粘合剂(5)仅将布料(2)的表面部分上的线(3)粘结到弹性层(1)上,由针织物制成的布料(2)的丝线表面被具有延展特性的柔软类型的涂层材料(6)覆盖以致不会填复布料(2)的线圈(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过道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层(1)是柔软类型的合成树脂或合成橡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过道布,其特征在于由针织物制成的布料(2)的所述线(3)是具有高功能和高性能的纤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过道布,其特征在于由针织物制成的布料(2)的所述线(3)是具有高功能和高性能的纤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过道布,其特征在于由针织物制成的布料(2)的线所述(3)是芳族聚酰胺纤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过道布,其特征在于由针织物制成的布料(2)的线所述(3)是芳族聚酰胺纤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过道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柔软类型的涂层材料(6)是具有不透光性和染色性能的树脂或橡胶。
8.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连接过道,它包括设置在前后过道金属框架(15,16)之间的诸薄层框架(17);沿诸薄层框架(17)的外周缘设置以形成柱形的过道布(7);以及过道布(7)的前后端部被固定在两个过道金属框架(15,16)上,其中设置有用以保持所述过道布(7)的底布(7a)而没有将它固定在所述薄层框架(17)上的防凹陷装置(26,27,4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连接过道,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过道布(7)的底部沿连接过道(14)的纵向设置带状的防凹陷片(26,27);将防凹陷片(26,27)的前后端部固定在两个过道金属框架(15,16)上;将所述防凹陷片(26,27)支承于薄层框架(17)而没有将它固定在薄层框架(17)上;以及与过道布(7)的底表面一起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由此形成所述防凹陷装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连接过道,其特征在于通过将一悬绳(41)的一个端部固定在连接过道(14B)的一个侧部;将另一端部固定在连接过道(14B)的另一侧部;使悬绳(41)的中部在过道布(7)的底布(7a)的外表面上通过;以及用所述悬绳接纳过道布(7)的底部(7a),由此形成所述防凹陷装置。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连接过道,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防凹陷装置的防凹陷片(26,27)或悬绳(41)是用弹性材料形成的。
12.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连接过道,它包括设置在前后过道金属框架(15,16)之间的诸薄层框架(17);沿诸薄层框架(17)的外周缘设置以形成柱形的过道布(7);以及过道布(7)的前后端部被固定在两个过道金属框架(15,16)上,其中所述过道布(7)被分成由顶布(7c)和侧布(7d)构成的上部过道布(7e)和由底布(7a)和侧布(7f)构成的下部过道布(7g),上部过道布(7e)中的侧布(7d)的下部与下部过道布(7g)中的侧布(7f)的上部彼此重叠以装配在一起,下部过道布(7g)能够以分离的方式从上部过道布(7e)取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轨道车辆的一种连接过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过道布(7e)和下部过道布(7g)之间的重叠部分(W)通过能够从其外侧取出的加压金属片(19a,22c)被固定在过道金属框架(15,16)和薄层框架(17)上,并且下部过道布(7g)的底布(7a)没有被固定在薄层框架(17)上。
全文摘要
设置具有极佳伸展性能、伸长应力、撕扯应力、不透光性和耐用期限的过道布,意欲改进形成轨道车辆的连接过道的过道布中的底部织物的耐用期限,并且在过道布的底部被撕坏的情况下,可使修复操作变得简单并减小了修复成本。因此,在过道布中,仅将线(3)粘结到弹性层(1)上,布料(2)的丝线的表面被涂层材料(6)涂覆,以不填覆布料(2)的线圈(4)。另外,在连接过道中,设置有防凹陷装置(26,27),由此保持住过道布(7)的底部(7a),而不用将它固定在诸薄层框架(17)上。另外,在连接过道中,过道布(7)由上部过道布(7e)和下部过道布(7g)构成,下部过道布(7g)被构造成能够从上部过道布(7e)单独地取下。
文档编号B61D17/22GK1339373SQ01120980
公开日2002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3日
发明者波多野干夫 申请人:株式会社成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