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编组场驼峰溜放和编尾平面溜放分区作业控制的方法

文档序号:4009324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铁路编组场驼峰溜放和编尾平面溜放分区作业控制的方法
【专利摘要】用于铁路车辆平面溜放和驼峰溜放分区作业控制的方法,在铁路编组场同一股道上设置分区作业分界点,在分界点设置停车器;在编尾场股道入口处设置钳夹式减速器,在减速器打靶区终端至变坡点区间设置减速顶、在调车信号机和钳夹式减速器之间设置测速雷达,并设有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减速器控制电路;在驼峰溜放作业中采用上述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减速器控制电路对车辆进行调速作业;在编尾平面溜放作业中,采用上述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减速器控制电路对车辆进行平面溜放调速作业。本发明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甩掉铁鞋,减少作业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等级。
【专利说明】铁路编组场驼峰溜放和编尾平面溜放分区作业控制的方法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铁路编组场驼峰溜放和编尾平面溜放分区作业控制的方法,应用于铁路运输货运编组站驼峰溜放调速作业与尾部平面溜放自动调速作业的分区防护和驼峰跨区溜放作业时防止车辆溜逸。
【背景技术】
[0002]铁路编组场驼峰作业分为驼峰头部溜放调车和尾部平面溜放调车区两个区域。两个区域中间设置安全分界点,分开作业。车列跨区作业时需要人工办理手续才能跨区作业。分界点处车辆越区防护仍采取人工方式,劳动率低下,同时危险系数较高。
[0003]目前编组场尾部平面溜放的减速控制还处于人工状态,大量采用车辆自带的人力手闸调速或人工往钢轨上放止轮器(铁鞋)进行调速。编尾平面溜放和驼峰溜放的分界点防护采用铁鞋制动。
[0004]人工手闸调速需要人员在溜放车辆上以人力用车辆自带的手闸给溜放车辆车轮施加制动力减速溜放车辆。这种方法制动力小,制动力不足时会产生车辆冲撞危险和人身安全。同时每一钩溜放的车辆都要配置一到四个有经验的制动人员,劳动效率低。
[0005]铁鞋制动是人工在地面将止轮器放置于铁轨上,强制溜放车辆的车轮停止转动,以车轮轨踏面与钢轨的强制平面磨擦代替正常滚动摩擦消耗动能。这种方式易发生卡鞋带来的脱轨、制动不当带来的冲撞及忘记撤出铁鞋带来的倒拉铁鞋等安全问题,同时会对车轮踏面造成损伤。;铁鞋的遗失对铁路正线行车具有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人工控制的铁鞋调速无法实现自动联挂,效率低下。铁鞋制动需要在编组场尾部的每一股道配置一到二个有经验的人员放置铁鞋,劳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 提供一种同时满足铁路驼峰溜放和编尾平面溜放分区作业防护的方法,该发明可用于同时具有驼峰溜放和平面溜放调车作业的编组场区域,且劳动效率较高,安全可靠。发明具有平面溜放调速控制功能、驼峰溜放防溜系统功能以及驼峰溜放及平面溜放分区防护功能。
[0007]本发明是在驼峰编尾设置平面溜放调速控制系统,在驼峰作业区和编尾作业区的分界点设置停车器控制系统,组成编组场分区防护系统。防护系统设定为双方向防溜运用,运用时设定制动状态为常态模式。该系统可同时完成驼峰溜放及平面溜放分区防护功能(停车器功能)。和驼峰跨区作业防溜功能。
[000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铁路编组场同一股道进行车辆平面溜放和驼峰溜放分区作业控制的方法,在铁路编组场同一股道上设置一分区作业分界点,在分区作业分界点设置停车器,编尾牵出线至分区作业分界点之间为平面溜放调速区,编组场头部驼峰至分区作业分界点之间为驼峰溜放区;在编尾场股道入口且距编尾场股道调车信号机80至120m位置设置钳夹式减速器,在减速器打靶区终端至编尾场股道的变坡点区间设置减速顶、在调车信号机和钳夹式减速器之间设置测速雷达,钳夹式减速器安装位置设置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的输出连接测速雷达的输入,测速雷达的输出连接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的输入;在驼峰溜放作业中采用上述钳夹式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对车辆进行调速作业;在编尾平面溜放作业中,采用上述钳夹式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对车辆进行平面溜放调速作业。
[0009]本发明在驼峰溜放和平面溜放分区同时作业时,通过设置在分区作业分界点的停车器进行双向停车控制,防止车辆越区冲突作业。
[0010]本发明在驼峰跨区溜放作业中,停车器转为缓解状态退出区域防护,驼峰溜放区域延伸至编尾,启用编尾平面溜放钳夹式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进行车辆控制,防止驼峰溜放车辆溜逸。
[0011]本发明采用编尾钳夹式减速器对驼峰溜放车辆进行减速制动,所述钳夹式减速器的常态为制动状态。
[0012]本发明将应用于平面溜放作业、驼峰溜放和编尾溜放分区防护作业和驼峰跨区溜放防溜作业。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甩掉铁鞋,提高了安全等级。取消了铁鞋制动员定员,节约了人员开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是本发明的构成框图。
[0015]附图2是本发明的布置于编尾场股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本发明方法是:在铁路编组场同一股道上设置一分区作业分界点,在分区作业分界点设置停车器,编尾牵出线至分区作业分界点之间为平面溜放调速区,编组场头部驼峰至分区作业分界点之间为驼峰溜放区;在编尾场股道入口处且距编尾场股道调车信号机80至120m位置设置钳夹式减速器,在减速器打靶区终端至编尾场股道的变坡点区间设置减速顶、在调车信号机和钳夹式减速器之间设置测速雷达,钳夹式减速器安装位置设置有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的输出连接测速雷达的输入,测速雷达的输出连接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的输入;在驼峰溜放作业中采用上述钳夹式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对车辆进行调速作业;在编尾平面溜放作业中,采用上述钳夹式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对车辆进行平面溜放调速作业。
[0018]本发明在驼峰溜放和平面溜放分区同时作业时,通过设置在分区作业分界点的停车器进行双向停车控制,防止车辆越区冲突作业。
[0019]本发明在驼峰跨区溜放作业中,停车器转为缓解状态退出区域防护,驼峰溜放区域延伸至编尾,启用编尾平面溜放减速器和雷达测速及控制系统进行车辆控制,防止驼峰溜放车辆溜逸。[0020]本发明采用编尾减速器对驼峰溜放车辆进行减速制动。减速器运用时设定制动状态为常态模式。
[0021]参见图1-图2,本发明在分区作业分界点7设置停车器6。编尾场股道5入口处位置设置的钳夹式减速器3,安装位置距编尾股道调车信号机I (80?120)米。减速器打靶区终端开始布置减速顶4至变坡点,以保证车列出口速度不超过5Km/h,通过减速顶调速至安全连挂速度与股道既有车辆安全连挂。钳夹式减速器安装位置设置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如驼峰直流轨道电路)。在减速器入口前设测速雷达2,测速范围为减速器前后15m区域范围内。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占用条件做为雷达开机条件。本发明还设有与钳夹式减速器、停车器连接的减速器控制电路(如继电器控制电路),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测速雷达之间设有轨道电路继电器,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的输出通过轨道电路继电器连接测速雷达的输入;测速雷达与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之间设有采集处理模块,测速雷达的输出通过采集处理模块连接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的输入。
[0022]当车辆从编尾牵出线进入股道作业时,在减速器入口前轧入接近区段轨道电路。轨道电路将接近区段占用条件信号传给轨道电路继电器使节点落下产生开关量,使测速雷达开机测速并将速度值(雷达信号)经采集处理模块处理后(处理后的雷达信号)传送至减速器控制电路;同时轨道电路将接近区段占用条件信号送给减速器控制电路用于掌握车辆作业的情况。减速器控制电路实时监测室外减速器状态,并根据速度值及减速器状态情况并通过减速器控制信号控制钳夹式减速器。本发明也可设置手动控制装置直接对钳夹式减速器下命令。车辆出清后,轨道电路空闲,雷达关机。
[0023]对跨区驼峰溜放车辆作业中释放的运动车辆,减速器控制电路控制分界点停车器6进行缓解,使车辆通过。车辆在进入编尾减速器控制范围内后,使用减速器轨道电路判断车辆进入送出轨道占用条件启动测速雷达开机。雷达测量驼峰溜逸车辆的速度经采集处理模块处理后传送至减速器控制电路。控制系统根据反向入口车辆速度进行闭环控制,持续调整减速器制动压力,确保所有车辆停在信号机内方缓冲区内。跨区作业完成后,停车器恢复制动状态。
[0024]在分区作业时,对双向溜放车辆作业中释放的运动车辆,一旦进入分界点停车器,停车器系统无条件对车辆进行制动,确保车辆不越界。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铁路编组场同一股道进行车辆平面溜放和驼峰溜放分区作业控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铁路编组场同一股道上设置一分区作业分界点,在分区作业分界点设置停车器,编尾牵出线至分区作业分界点之间为平面溜放调速区,编组场头部驼峰至分区作业分界点之间为驼峰溜放区;在编尾场股道入口且距编尾场股道调车信号机80至120m位置设置钳夹式减速器,在减速器打靶区终端至编尾场股道的变坡点区间设置减速顶、在调车信号机和钳夹式减速器之间设置测速雷达,钳夹式减速器安装位置设置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的输出连接测速雷达的输入,测速雷达的输出连接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的输入;在驼峰溜放作业中采用上述钳夹式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对车辆进行调速作业;在编尾平面溜放作业中,采用上述钳夹式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对车辆进行平面溜放调速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驼峰溜放和平面溜放分区同时作业时,通过设置在分区作业分界点的停车器进行双向停车控制,防止车辆越区冲突作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在驼峰跨区溜放作业中,停车器转为缓解状态退出区域防护,驼峰溜放区域延伸至编尾,启用编尾平面溜放钳夹式减速器、测速雷达、减速器区段轨道电路和钳夹式减速器控制电路进行车辆控制,防止驼峰溜放车辆溜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编尾钳夹式减速器对驼峰溜放车辆进行减速制动,所述钳夹式减速器的常态为制动状态。
【文档编号】B61K7/02GK103481914SQ201310450376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佳楠, 王增力, 陆文庆, 卢刚, 蔡云峰, 石玉莹, 陈安观, 方亚非 申请人:中铁二院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